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小方 《家教指南》2004,(2):38-39
私人侦探介入家庭教育《大河报》报道,“河南郑州至少有10家调查公司提供‘全面了解你的孩子在干什么’的服务,我们私人侦探调查孩子的家长不少。”在河南省会郑州市从事侦探工作的张某对记者说。记者与一位被调查女孩的家长取得联系。“你不觉得这样侵犯了孩子的隐私权吗?”这位家长无奈地回答:“调查她的行踪其实也是为她好。”对此,学生的看法则不太一致,但大多都表示无法接受。在郑州市第二职业中专,一位刚入学的女生听说此事后非常吃惊。“不会吧,还有这回事?”她说,“家长这样做肯定不对,这显然侵犯了我们的隐私仅!”而一所重点中学戴…  相似文献   

2.
尚巾 《家教指南》2004,(12):38-39
一些家长让孩子“以暴制暴”《家庭导报》报道,记者不久前偶然听到两个七八岁男孩的对话,觉得很惊奇。一个孩子说:“现在学校没人敢欺负我了,谁打我一拳,我就打他两拳。”另一个孩子则说:“要想让别人怕你,自己就要长得壮一些。”让记者更吃惊的是,孩子的这些“以暴制暴”想法竟然是他们家长灌输的。记者随即采访了一些家长,发现教孩子“以暴制暴”的还真不少。有的家长为了强化孩子的这种意识,平时会故意打孩子一下,如果孩子不还手,就教育他说:“不管是谁打你,一定要还手”!一位家长说,这样做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强者,以免在学校被人欺负…  相似文献   

3.
按照一项国际学生培训计划,来自中国的几名中学生来美求学,并住在美国人家里。美国的“临时家长”采用教育自己孩子的方式来对待中国学生。一年下来,究竟效果如何?负责组织中国中学生“进入美国家庭”项目的琳达女士给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相似文献   

4.
《南昌教育》2007,(7):31-32
“‘没长嘴’的大学生怎么越来越多了?”天津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正说着,他又接了个由家长替孩子打来的报名电话。这名工作人员回答完了相关问题后,对家长说:“当志愿者是孩子自己的事,应该让他自己打电话来咨询。”  相似文献   

5.
当我问几个学生“你认为合格家长应该是怎样的”时,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说:“现在没有几个家长合格,整天就知道让孩子学呀学。”“作为孩子,你谈谈对合格家长的看法?”我进一步征求学生的意见。于是学生们便提出了几条建议值得我们做家长的思考。不打孩子。孩子希望能在自己犯错误特别是考试没考好时,家长能与孩子一起找错误,而不是打一顿,来个“皮带炒肉丝”。有一名同学说他数学考了62分,老师要家长签字,几个同学一起回家时,一路上他都不吭声,问他原因,说是今晚要挨打了。另一名同学给他出主意说:“你就装作头痛恶心,上次我就这样,结果…  相似文献   

6.
日本著名的小提琴教育家铃木镇一说,“具备了阅读能力的孩子是优秀的”。每次与家长交流怎样使孩子学好语文时,我都会建议家长让孩子多看课外书。家长却无可奈何地说:“家里的课外书买了不少,可孩子就是不愿意看,真是急死人了。”其实,家长们也深知阅读对于孩子的重要性,因此不惜血本为孩子买各种各样的课外书,从几元一本到几百元一本的,只要孩子开口总是尽量满足。现在的孩子有几个家里没那么几十本课外书呢?可是这些孩子就是不愿意读,难道真的书非借不能读也”?与此相反,在班级中却有这么一个孩子,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极佳,作文写得相当不错,…  相似文献   

7.
前些天,读报时偶然看到这样一段:王女士的女儿上小学二年级,她的同桌要借橡皮,可王女士的女儿却以要装书包为由没借给他,结果同桌非常生气,用手推了她一下,还说王女士的女儿是“小抠”。王女士的女儿回到家向母亲诉说自己受欺负的经过“。记住了,在外边谁要是欺负你,你不要哭,谁打你你就打谁。”王女士当时这样对女儿说。我惊讶于王女士的回答。“儿子!下次再有人欺负你,你就拿板儿砖‘削’他!”这样的“叮嘱”不是漫画中的情节,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家长在孩子受欺负时就会这样告诉自己的孩子。曾经有学校做过这样的调查:如果孩子在学校受欺负…  相似文献   

8.
不知从何时开始,对孩子进行“物质刺激”大兴其道。亲子间经常有这样的对白——孩子问父母:“爸妈,这次考试,我要是考好了您奖励我什么?”父母回答说:“奖励你××元(或是其他什么奖品)。”从中,我们不难看出,父母、孩子们都盼望着一个“双赢”的结果:一方因为孩子拿到好成绩而自己面上有光,另一方则因得到实惠而笑逐颜开。但是,用物质奖励来鼓励孩子学习,这样的做法是对还是错,“重赏”之下可有佳绩?对此,记者采访了几位家长和几个孩子,请他们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日本著名的小提琴教育家铃木镇一说,“具备了阅读能力的孩子是优秀的”。每次与家长交流怎样使孩子学好语文时,我都会建议家长让孩子多看课外书。家长却无可奈何地说:“家里的课外书买了不少,可孩子就是不愿意看,真是急死人了。”其实,家长们也深知阅读对于孩子的重要性,因此不惜血本为孩子买各种各样的课外书,从几元一本到几百元一本的,只要孩子开口总是尽量满足。现在的孩子  相似文献   

10.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家长会不知不觉地在孩子面前树立起一定的权威。但随着孩子的长大,孩子有了自己的思想,有了同学的影响,有了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有了自己对事情的不同看法,因此,在家长要求孩子做某些事情时,孩子很可能会说“不”。当孩子说“不”的时候,家长该如何对待呢?  相似文献   

11.
说起和孩子沟通困难,家长们都感到十分苦恼。他们说很想了解孩子在想什么,在干什么,可孩子从外面回来,和家长只有问答式的对话,很少有真正的交流。而孩子也觉得与家长无话可说。记者问一位初一学生为什么不愿和父母说说心里话。孩子说:“我在自己的屋里贴了一张球星的照片,我妈进屋后就说,你整天看这些有什么用,这个球星染的头发那么黄,多恶心。我觉得我妈根本不了解我,我喜欢的她根本不感兴趣。”  相似文献   

12.
家长有良好的愿望,并不等于就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通常家长容易进入这样几个误区:唠叨没壳有的家长为了督促孩子抓紧时间学习,总是不停地唠叨:“别玩了,快抓紧时间写作业吧!”……这种车轱辘话,最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它会导致孩子把家长的话当耳边风─—你说你的,我做我的。还有的家长总是数落孩子的不是:“你怎么这么笨!”、“不好好学习,以后扫大街都没人要!”……家长误以为多说说孩子的短处,也是在教育孩子,刺激一下孩子,会让他急起直追。其实错了,孩子听了这些有伤自尊心的话,只会感到屈辱和愤怒,产生自卑心理…  相似文献   

13.
上海浦东新区一小学老师发现,学生还没放学,自己上课说的话就进了家长朋友圈。幕后“玄机”是家长给孩子戴上了有远程监控功能的手表,这让教师感觉头上像悬着一把利剑。律师称,教师的隐私被侵犯。记者调查发现,类似现象在上海市中小学并不鲜见。(2014年12月12日《现代快报》)原则上说,学校的教学行为不属于“隐私”,可以经受社会、家长的监督,家长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可以进入学校听课评课,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孩子  相似文献   

14.
对于晨报近几日报道的孩子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家长们认为元凶是应试制度。家长感叹作文太难写张女士觉得自己的儿子有作家的潜质,她觉得孩子在写作,语言运用和想象力方面都很有灵气:“他从小就喜欢看课外书,尤其喜欢看童话。四年级的时候,他就开始看名著了。他现在写日记,还自己编童话,写得很好,很有想象力!”但一到写作文的时候,这个很有灵气的孩子却表现出厌恶情绪。几乎每篇作文,张女士都要花很大的力气启发和引导孩子。但张女士在辅导时却有一种深深的负罪感:“孩子毕竟要考试的呀,  相似文献   

15.
把孩子送到哪儿去?刘鸿伟最近,北京有的记者就个别家长把孩子送到贫穷地区去发表评论说,此举开辟了教育子女的“新路子”;而西安有的记者就某些大款把孩子入托教授家又发表评论说,开创了培养孩子的“新时尚”。依我看,此等记者的笔着实有爱起哄的毛病。上穷地方去,...  相似文献   

16.
淘猫妈 《家长》2010,(6):14-16
面对孩子成绩差这个问题,有的家长会说:“家长很难面对孩子不好的学习成绩,是虚荣心在起作用。”也有的家长说:“家长要承认自己的错误需要很大的勇气。”还有的家长说:“我在情绪控制方面不是很好。”我的感受是,能够有这样想法的家长其实已很用心。  相似文献   

17.
关颖 《家庭教育》2010,(11):14-15
当今的孩子,背负着沉重的课业负担和升学压力,家长一点儿也不比孩子轻松。社会竞争催生的家长对孩子的高期望,常常导致家长对孩子的评价过低或片面,进而转化为对自身评价的扭曲。我们对1054位孩子家长进行了调查,当问到“您觉得自己是怎样的家长”时,分别有68.1%和1.1%的被访者说自己是“失败的家长”和“不称职的家长”,  相似文献   

18.
“宋老师的微笑使孩子们没有惧怕和顾虑,宋老师的笑容使她的批评犹如一曲歌、一条小溪,给孩子的是宽容和启迪。孩子爱这样的老师,孩子选中了她。”这是昆明市委机关幼儿园在请家长以无记名投票推选“最满意的老师”活动时,一位家长给宋群老师写下的评价。这里且不说幼儿园保教人员主动接受幼儿家长的监督,摆正主从关系的办园  相似文献   

19.
“现在的孩子怎么这么难管?深了不是,浅了也不。”日前,在北大资源大厦一间会议室中,一位家长满困惑地说。成功心理学专家方晓光当即反驳:“孩不是管出来的,家长不应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塑造子,让孩子成为完成自己梦想的工具。孩子应该有己的人生。”他提醒所有的家长说,“现在的孩子的质生活丰富,精神生活却没有跟上,而学习、生活经又与父辈截然不同,代沟使得孩子的许多事家长管了,家庭教育中最好的办法是交流,而不是管教。”另一位母亲焦急地问道:“我孩子今年16岁了,干么事都没有耐性,该怎么办?怎么才能发现他的潜呢?”方晓光回答说,首先…  相似文献   

20.
宋亮 《教育》2011,(11):21-21
对于山东省日照市的小学生家长吴远文来说,家委会这个词并不陌生。然而,对于家委会的作用,吴远文表示基本不了解:“我既不认识孩子班里的家委会成员是谁,也不了解他们做过什么事情。”《教育》旬刊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家长都像吴远文这样表示听说过家委会,并且自己孩子的班里或是学校就有家委会。感觉家委会和自己的权益似乎没有太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