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志旺 《下一代》2013,(5):45-47
红色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民族精神与品质的教育。对师生进行革命传统及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红色文化,倡导红色精神,是学校德育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笔者认为,德育生命力的触发器在于重体验,重感受。实施"红色文化进校园",充分利用我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孩子们在特定的"红色经典世界"中去触摸,去感悟,进而受到熏陶感染,立德修身。  相似文献   

2.
郝冰 《父母必读》2014,(4):36-37
正自然教育不是教孩子认识根、茎、叶、花、果实这些知识,而是让孩子去体验那种来自自然的有生命力、温暖的感受。这种感受和人的生命是有共鸣的,这样的自然教育也才是有情感的。  相似文献   

3.
孙丹 《山东教育》2012,(29):21-22
语文从本质上说是语言文字的艺术,语文的美源于语言的精妙,语言的精妙造就了语文的生命力。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当从品味语言入手,引导学生去读、去品、去感受,去领悟语言文字千姿百态的美……语言的精妙,生命的律动,都要求我们去细心揣摩。在精微之处推敲字句,在毫发之间辨义析理,方能引导学生感受形象,获得审美的愉悦。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去品味语言,培养语感,最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手:  相似文献   

4.
绿色是大自然中最具生命力的颜色,象征着活力、自由和灵动。绿色教育是崇尚师生人格平等、向学生倾注人文关怀、唤醒学生创造潜能的教育,是让学生亲近自然、愉悦身心、全面发展、个个成材的教育。让我们走进江苏省通州市刘桥中学,去感受那份迷人的绿意吧!  相似文献   

5.
德育生命力的触发器在于重体验,重感受。学校实施"红色文化进校园",充分利用我县爱国主义教育资源让孩子们在特定的"红色经典世界"中去触摸,去感悟,进而受到熏  相似文献   

6.
李肖莉 《广西教育》2010,(1):61-61,64
文道结合是我从教十年一直追寻的目标。我认为,体现“文道一体”的语文课,是依托文本的语言文字去感受、领悟、体验情感,进而领悟文章思想内涵的课,这样的课“缘情而悟道”,具有无限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现代教育的主体教育思想认为学生是自身生活、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可以自主地选择生活,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发展自己.主体教育思想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个人自己的感受和意志,这些感受和意志只能是自己的,别人是无法代替的.  相似文献   

8.
当前,飞速发展的互联网多媒体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了幼儿教育中。幼儿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他们会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手去摸、用舌头去感受这个世界。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生活中有了更丰富的事物来供幼儿去感受、探索,这些美丽的事物分散了幼儿的注意力,怎样才能够将幼儿分散出去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学内容上呢?这时,多媒体技术就进入了大家的视野。多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给幼儿园教育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原先老旧的传输式教育已经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只通过声音传输教育内容,无法让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也无法加深学生虽新知的理解,更别说是各种能力尚不成熟的幼儿。所以,选择一种生动的、可以将知识形象地表达出来的教育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在这种情况下,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教育家夏丐尊曾经说过:“教育如果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了水,不成其为池塘一样。”语文学科是流淌着情感的学科,是充盈着丰富爱的学科,离开情感和爱的语文教学,犹如鱼儿离开了水,是无生命力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语文老师要用爱心去浇灌课堂,用情感去浸润课堂,用真情去演绎课堂,从而促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愉悦中提升。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感教育,让学生快乐学习语文。一、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中让学生感受老师的关爱  相似文献   

10.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要求把学生当成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地动起来。如何做才能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教师要让学生亲自去感受文本、要让学生主动提问并解答、要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并检查、让学生及时复习所学内容。唯有如此,学生才会在语文课堂上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会以极大的热情去探究五彩缤纷的语文世界,才会不断地创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1.
崔海霞 《考试周刊》2012,(40):164-164
老师走进学生的世界,和学生一起感受生活、感受成长、感受收获,教育才有光彩,才有生命力。本文通过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生动故事,体现了爱的教育,也说明了老师"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  相似文献   

12.
叶志鹏 《考试周刊》2011,(27):57-57
作者结合教学实践,认为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都是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地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独特感受、体验和见解,从而激活并创造具有生命力的、生机勃勃的语文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3.
<正>陶行知先生是我国最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在21世纪深化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依然显现强大的生命力。本文就陶先生所倡导的民主教育、集体自治和创造教育的理论,就当前如何构建一个民主和谐、自主创造、充满活力的班集体,有效地加强班级管理谈点实践的感受。"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说明人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14.
改变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将游戏活动、实操实验、生活实践等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引进作文课堂,拓展学生的生活空间,丰富学生的生活感受,引领孩子们去情境中体验生活,感受活动中的愉悦氛围,从而自然而然地迸发生命力,书写自己的真实感受。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颖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语文启发式教学之所以能够历久弥新,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就在于它能兼收并蓄,具有巨大的吐故纳新能力。把当代教育理论应用到启发式教学中去,能增强其活力,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6.
学校在进行人文素养教育中,必须克服内容与行为两张皮的现象,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与实践中去感受、去体验。笔者所在的学校通过改革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体验人文精神;让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感受体验人文精神;并通过人文校园的创建,使学生在人文氛围中感受体验。  相似文献   

17.
美育一般被认为包括美感的教育和审美的教育,在幼儿园小班艺术教育中,一般人认为美感教育更为重要,他们的主要观点基于幼儿美育的本质,其本质在于以直观的艺术形象,去打动幼儿的心灵,唤醒幼儿内在的审美情感,使幼儿在美的感受和熏陶下,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美感对于幼儿的发展固然重要,但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却  相似文献   

18.
王晓滨 《文教资料》2005,(26):190-191
当前美术教育被视为一种技术教育,学生们在"技法"的束缚下失去了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其创造力,作者认为在美术教学中应加强有"意"训练,能够让学生用心灵去感受、去创造艺术.  相似文献   

19.
“沉浸”一词最早出于匈牙利籍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1975年的沉浸理论。该理论认为,“沉浸”是学习、工作时的“最佳体验”,它能够给人们带来满足感并且促使人全身心投入到从事的任务中去且不停探索,不断达到新的目标。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大自然就是活教材,运用天然材料进行教育活动,可以让幼儿获得真实的感受。”美术创作活动是幼儿感受、表现和创造美的一种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事物认知和情感交流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要想达到对知识本身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佳的捷径就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而不是仅仅聆听他人如学生之于教师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