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受众千千万万,心态千变万化。节目主持人能否得到受众的认同和喜欢,能否赢得亿万受众的心,并不取决于节目主持人与受众是不是一种朋友关系。事实上,节目主持人是传播者,是党的宣传工作者,这一客观存在是尽人皆知的,极少有受众把节目主持人当朋友来要求,受众也并不要求节目主持人把自己当朋友,但这并不防碍受众喜欢和接受某些节目主持人。受众是一个很复杂的接受层次,不是一个囫囵整体。不同层面的受众有不同的需要,同一个受众也会  相似文献   

2.
宋立红 《大观周刊》2012,(34):68-68
情感热线节目是结合了早期的热线节目和谈话类节目发展而来,在中国可以认为是始创于1996年浙江文艺广播电台的“万峰时间”——《伊甸园信箱》。进入二十一世纪时代之后,情感热线节目如雨后春笋,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阵“情感热线旋风”。各地电台纷纷推出自己的情感热线类节目,如辽宁电台的《轻风夜话》,天津人民电台的《夜访百家》,深圳电台的《夜空不寂寞》,哈尔滨文艺广播电台的《午夜倾情》,黑龙江都市女性广播电台的《叶文有话要说》等等。  相似文献   

3.
张潇艺 《今传媒》2016,(11):140-141
2006年,东方卫视播出了我国首档明星真人秀节目《舞林大会》,节目的高收视率给明星真人秀节目带来了短暂的热度,但很快便沉寂无声.自2013年湖南卫视播出《爸爸去哪儿》之后,明星真人秀节目又如"雨后春笋"般,成为了媒体争夺收视率的法宝.而真人秀节目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节目光靠明星、话题度是不行的,所以,本文从受众角度出发,探寻明星真人秀节目的发展策略,从而为其持续发展提出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国广播电视的繁荣是有目共睹的,频道数量的增多,播出时段的延长,听(观)众数量的扩大……这一切,显示了中国作为广播电视大国的名副其实。但是,广播电视大国并不就是强国。从国际上来看,我们的广播电视节目在信息传播中处于劣势,还远远无法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广播电视节目生产水平相提并论;从国内来看,我们的广播电视节目还远远不能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信息、文化需求,广播电视的节目质量还不能令人满意。其中最让人非议的要数节目的“克隆”现象严重,此外,还存在着节目改版过于随意、形式变化大于内容进步、节目形态落后、广…  相似文献   

5.
梁波 《青年记者》2016,(2):48-49
2015年以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针对真人秀节目颁布了坊间所称的“限嘉宾主持人令”(《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主持人和嘉宾使用管理的通知》)、“限星令”(《关于加强真人秀节目管理的通知》)等一系列管理规定来规范.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的讲话中也提出要求:文艺作品要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①电视节目要真实和接地气,这一切的出发点应当是以受众为本.  相似文献   

6.
杨群 《声屏世界》2000,(6):38-40
一现在的受众,已经不是过去的被动接受者,而是手持遥控器的主动选择者,因此,我们只有深入研究现代受众的收视心理,才能抓住受众的注意力,感染受众,创作出高质量、高收视率的精品节目。那么,如今的受众有哪些收视心理特点呢?笔者认为,受众的收视心理特点,主要体现在收视动机、收视习惯、收视兴趣对电视和广告的态度上,根据1997年全国电视观众抽样调查结果,笔者对受众的收视心理特点作以下概述:(一)收视动机收视动机是指推动观众去从事收视活动,指引活动去满足一定需要的意图、愿望、信念等等。动机越强烈,个体从事某项…  相似文献   

7.
2012年以来,真人秀节目再度火热荧屏,各电视台通过引进版权、创新节目形态、更新包装策略、重塑价值观念,相继推出大型综艺类真人秀节目。本文认为,真人秀节目再度火热荧屏的原因,一是媒体面对激烈竞争的凤凰涅檗,二是受众“梦想”需求的代偿式满足,两者的契合让真人秀突破节目本身,成为中国当下最重要的社会文化表征和心理想象事件。  相似文献   

8.
王一星 《今传媒》2014,(8):112-113
2014年4月浙江卫视推出了大型明星亲子类真人秀节目《爸爸回来了》,此节目一经播出就有了较高的收视率,同时也受到了观众的热烈追捧。这档节目取得不俗成绩的背后,是对电视受众心理准确的把握。本文主要是对该节目的受众心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如今,媒体间日趋激烈的竞争已改变受众多年来形成的收听习惯,广播受众分流凸显。社会生活的变化,信息量的陡增,人们的知识结构、兴趣爱好、思维方式的转变,使受众心理需求不断提高,新形势下的广播人必须思考广播的前进和持续发展。因此,掌握听众的心理定势、研究听众的心理要求,不断调整市场定位,才能打造深入受众之心的品牌节目。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正聚集着越来越多的被称为播客podcaster的人,他们将自己想表达的思想转录成声音文件放在互联网上,供其他播客免费下载.播客作为下一代网络广播的新技术,以其丰富的网络传播的内容和样式,在"草根"性小众或个人化传播模式下改变着受众的传播角色.  相似文献   

11.
当前,在电视传媒竞争日益激烈、市场意识不断提高的形势下,受众的能动意识不断提高,受众群体的发育逐渐走向成熟。因此,加强受众研究工作,已成为关系电视台生存发展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作为电视台来说,应该多方进行受众研究,立足于受众需求定向、定位,构筑收视平台。只有关注受众心声、追踪受众脚步、透视受众心理、扣准受众的脉搏、品析受众喜好、鉴识受众口味、探知不同受众对电视的不同期望值,从而合理编排节目,使不同的收视群体在不同的时间段都能满足自己的收视需求,电视媒体才能赢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随着数字化的发展、新媒体的涌现、宽带上网的快速与普及,传统的广播受众出现了不断转移的现象,年轻人倾向于网络的互动与自主,各个国家广播受众的年龄结构正在发生演变。在这样的传媒受众结构和社会人口结构之下,传统广播媒体如何向新版广播媒体过渡,从而以应变的姿态和行为增  相似文献   

13.
赵雅文 《记者摇篮》2005,(10):16-18
有人说,女人看电视新闻节目时一看便睡着。看电视娱乐节目时睡着了还在看。这虽然是个玩笑.但这种现象的确是事实。有人对中央电视台和北京电视台的男性和女性收视情况做过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女性对新闻节目的兴趣远远低于男性,女性的兴趣更多地在于家居、美食和电视购物等节目。我们现在正面临着这样一种现实,即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相对于男性来说,女性受众基本上处于一种严重的缺位状态。  相似文献   

14.
在2000年"中国电视榜"的评选活动中,央视的益智类游戏节目<幸运52>脱颖而出,一举夺得"年度电视节目"、"最佳游戏节目"和"最佳游戏节日主持人"三项大奖.这充分体现了电视益智节目在2000年的火爆之势.这股"益智"热潮在去年进一步升温,在央视的收视率调查中,<幸运52>和<开心词典>两档益智节目一直位列前茅,以至有人戏称2001年的中国电视是"答题年".益智节目适应了受众的普遍心理需求,从而紧紧抓住了观众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15.
继"超级女声"、"加油好男儿"等唱歌选秀类节日之后,"K歌"再次成为综艺节目的关键词.浙江卫视"我爱记歌词"、江苏卫视"谁敢来唱歌"、湖南卫视"挑战麦克风"等K歌节目在取得良好收视率的同时,也吸引着越来越多同类节目的出现.  相似文献   

16.
广播谈话类热线直播节目有许多种,有新闻性的、娱乐性的、服务性的等等,而目前所占比重较大、影响面较广的应同夜间清谈式的,这种夜话节目不仅丰富了广播的节目形式,而且为广播又开辟了一块新的黄金时段,扩大了广播在传媒中的市场占有率.夜话节目把以往只是单向接受信息的听众推到了广播的第一线,使听众具有是受众又是传者的双重色彩,而主持人也由‘一人挑”,变为‘二人抬”,这既是节目的成功之处也是节目的难点所在.因此,我们有必要在研究主持人的同时,也着重分析一下主持人的合作者,节目的另一主角─—受众.武汉电台的漫谈…  相似文献   

17.
潘娴 《新闻世界》2008,(9):98-99
电视购物,这是一个大众不再陌生的事物。从最开始的不太系统的在电视频道上出售产品.到现在形成系统的团体甚至是频道来促销商品,比如说橡果国际、湖南卫视的快乐购频道;从最开始的大众的怀疑、不信任的态度。到现在人们逐渐乐于在电视上购买产品,我们不得不说.电视购物已经深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而越来越多的人们接受了这种消费方式,也愿意通过这种方式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享受这个购物过程。  相似文献   

18.
宋丽丽 《青年记者》2006,(20):64-65
2000年,“真人秀”节目浪潮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和蔓延,它俨然已成为当下不容忽视的电视文化新奇观。最早是始于荷兰,后被澳大利亚、德国、丹麦、美国等18个国家广泛移植的《老大哥》,此后一系列类似节目相继出现,如美国CBS的《幸存者》、FOX电视公司的《诱惑岛》、法国的《阁楼故  相似文献   

19.
在新闻节目开始了娱乐化进程之后,法制节目也紧随其后,大力引进娱乐元素,从制作方式上提高节目的观赏性,传播理念从原来的强调教化开始转向注重寓教于乐。电视法制节目之所以不得不走上了娱乐化的道路,是由受众的娱乐需求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20.
手机作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大媒体",无论在信息传播过程中,还是在受众生活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而随着媒介融合的发展,移动互联网时代受众对媒介的依赖现象越来越明显。本文中将透过媒介的"高频化"使用、"器官化"发展、"奴隶性"依赖这三个方面的表征,深入探析受众媒介依赖的原因,探讨媒介依赖之于受众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