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范仲淹生于北宋徐州一个清廉的小官僚家庭。他年仅两岁时,父亲不幸病逝。迫于生活,母亲带着他改嫁到长山朱家。从两岁到二十二岁,范仲淹都寄居于长山朱家。但朱家究竟在哪个“长山”,从南宋以来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朱家在淄州(今山东淄博市南)的长山,范仲淹从小长在淄州,在长山(县)境内的长白山醴泉寺读书(参见宋人楼纶《范文正公年谱》)。北宋长山知县韩  相似文献   

2.
范仲淹(989年—1052年),吴县人,两岁丧父,家境贫寒,迫于生计,母亲带着他改嫁淄州长山朱家。 范仲淹自幼刻苦好学,十多岁时就离家借住在长山醴泉寺的僧房里读书,时常伴灯苦读,直到天明,才和衣而眠。因为没有钱买米,他每天只能煮些粟米稀粥,凝冻后,切成四块,早晚各吃两块,伴着韭菜和盐末而食。这就是后来被人们广为传颂的范仲淹刻苦好学的“断齑划粥”的典故。  相似文献   

3.
评《岳阳楼记》范仲淹,是唐宰相范履冰之后。原住邠州,迁居吴县。两岁丧父,寄人篱下。在贫苦的环境里,度过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据《范文正公年谱》,他曾在长白山醴泉寺借住,读书三年,每天吃粥。又在南都学舍昼夜苦读,五年间未脱衣睡觉。这段“人所不堪”①的生活,确实磨炼了范仲淹的意志。欧阳修在《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公范公神道碑铭(并序)》中说:“公少有大节,其  相似文献   

4.
他一岁的时候,父亲病故。贫寒无依的母亲只好抱着襁褓中的他改嫁到一户姓朱的大户人家。他改姓为朱,名朱说。为了求学,年少的他寄住到长白山上的醴泉寺读书,每天只煮一锅稠粥,凉了以后用刀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吃完继续读书。  相似文献   

5.
宽容     
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老,在寺院的高墙边发现一把椅,他知道有人借此越墙到寺外。长老搬走了椅子,感觉在这儿等候。午夜,外出的小和尚爬上墙,再跳“椅子”上,他觉得“椅子”不似先前硬,软软的甚有点弹性。落地后小和尚定睛一看,才知道椅子已变成了长老,原来他跳在长老的身上,后者是用脊来承接他的。小和尚仓皇离去,这以后一段日子他惶诚恐地等侯着长老的发落。但长老并没有这样,压根儿没提及这“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事。小和从长老的宽容中获得启示,他收住了心再没有去翻,通过刻苦的修炼,成了寺院里的佼佼者,若干年,成为这儿的长老。有位老师发…  相似文献   

6.
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有一套精选读书法。他在《基督山伯爵》一书中,塑造了一个博学多识的人物——法利亚长老,并通过长老之口谈了这样的读书方法:“在我罗马的书房里,我将近有5000本书,但把它们读了许多遍以后,我发觉,一个人只要有150本精选过的书,  相似文献   

7.
近日,读到一则故事《小和尚和长老》。故事内容是这样的: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老,在寺院的高墙边发现一把座椅,他知道有人借此越墙到寺外。长老搬走了椅子,在那等候。午夜,外山的小和尚爬上墙,再跳到椅子上,他觉得“椅子”不似先前硬,软软的甚至有点弹性。落地后的小和尚忽然发现椅子已变成了长老,他仓皇逃去。以后的一段日子,他诚惶诚恐地等候长老的发落。  相似文献   

8.
宽容     
李文忠 《教书育人》2005,(1):116-116
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老,在寺院的高墙边发现一把座椅,他知道有人借此越墙到寺外。长老搬走了椅子.凭感觉在这儿等候。午夜,外出的小和尚爬上墙,再跳到“椅子”上,他觉得“椅子”不似先前硬,软软的甚至有点弹性。落地后小和尚定睛一看,才知道椅子已经变成了长老,原来他跳在长老的身上,后者是用脊梁来承接他的。  相似文献   

9.
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老,在寺院的高墙边发现一把座椅,他知道有人借此越墙到寺外。长老搬走了椅子,凭感觉在这儿等候。午夜,外出的小和尚爬上墙,再跳到椅子上,他觉得椅子不似先前那么硬,软软的甚至有点  相似文献   

10.
宽容     
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老,在寺院的高墙边发现一把座椅,他知道有人借此越墙到寺外。长老搬走了椅子,凭感觉在这儿等候。午夜,外出的小和尚爬上墙,再跳到椅子上,他觉得“椅子”不似先前硬,软软的甚至有点弹性。落地后的小和尚才知道椅子已经变成了长老。小和尚仓皇离去,这以后一段日子他诚惶诚恐地等候着长老的发落。但长老并没有这样做,压根儿没提及这“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事。小和尚从长老的宽容中获得启示,他收住了心再没有去翻墙,通过刻苦的修炼,成了寺院里的佼佼者,若干年后,成了这儿的长老。有位老师发现一位学生在上课时常常…  相似文献   

11.
清代著名诗人周渔璜,年轻时常在某寺挑灯苦读,有时彻夜不眠。此处长老很喜欢他,二人相处十分融洽。一天,长老想试试他胸中才学,就以腊梅含苞未放为题出一上联:“梅蕊未开,光棍先生白嘴”。周渔璜会心而笑,立即对道“椒实既熟,夹壳长老黑心”。该长老听了哈哈大笑,从此更加敬重周渔璜。  相似文献   

12.
宋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一生与应天府(商丘)有着密切的联系。他早年在这里读书求学并考中进士,后又在这里讲学授书并被举荐进京,他正是在这里最初由一介寒士成为天下皆知的一代名臣。可以说,是应天府的一段生活经历磨砺和造就了范仲淹。在这里范仲淹还写下了很多诗文作品,在他一生的文学创作中有着重要的代表性意义。一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二十三岁的范仲淹知晓了自己的身世,(当时他继随父姓朱,名说)“感愤自立,决欲自树立门户,佩琴剑径趋南都。”①范仲淹在南都(即当时的应天府,今商丘县)发愤读书,生活极其艰苦…  相似文献   

13.
故事一 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老,在寺院高墙的内侧发现一把座椅,他知道,一定是赏玩的小和尚越墙到了寺外。  相似文献   

14.
明末清初,大文学家金圣叹有一天到金山寺游玩,下榻在金山寺的客房。晚上,金山寺长老寺宇和尚来访,两人互出楹联消遣,你出上联,我对下联,越谈越投机,不觉已经到了半夜,金圣叹感到困乏,就问寺宇长老,现在是什么时辰了,此时轮到寺宇长老出上联,寺宇长老开玩笑地说:“这是我出上联的时候,仁兄若是不能对出下联,不准睡觉啊!”金圣叹道:“当然,请长老赐教!”寺宇和尚看看时间不早,随口说:“半夜三更半。”谁知,金圣叹果然一时对不上来,当晚,他老是在那里沉吟,一夜都没有睡觉,寺宇长老见他如此认真,感到非常不好意思,劝说他:“你不要如此认真,我只…  相似文献   

15.
李超智 《初中生》2006,(4):12-15
读过《水浒传》的同学一定不会:意记其中的一个情节:鲁智深在五台山酗酒闯祸,智真长老把他荐到东京大相国寺,大相国寺的智清长老知道此人不好管理,便支他去守菜园子,让他与那些泼皮打交道。智清长老对他说:“我这敝寺有个大菜园,在酸枣门外岳庙问壁,你可去那里住持管领。每日教种地人纳十担菜蔬,  相似文献   

16.
向日光 《初中生》2006,(10):12-15
读过<水浒传>的同学一定不会忘记其中的一个情节:鲁智深在五台山酗酒闯祸,智真长老把他荐到东京大相国寺,大相国寺的智清长老知道此人不好管理,便支他去守菜园子,让他与那些泼皮打交道.智清长老对他说:"我这敝寺有个大菜园,在酸枣门外岳庙间壁,你可去那里住持管领.每日教种地人纳十担菜蔬,余者都属你用度.  相似文献   

17.
<正>范仲淹早年家中贫困,但是他酷爱读书,后来终于考中进士,走向政坛,成为北宋庆历年间政治改革的领袖。他在镇守西北边疆时,对抵御西夏,巩固国防也做过很大的贡献。好多人在做了大官之后,往往就中断了读书和写作,整天只顾忙于钩心斗角和玩弄权术。可范仲淹却不是这样,作为政治家的他,还能同时成为当时著名的文学家,这要得益于他的"弯腰"  相似文献   

18.
宽容     
小时候曾从一本画报上看到过下面这则故事,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老,在寺院的高墙边发现一把座椅,他知道有人借此越墙到寺外。长老搬走了椅子,凭感觉在这儿等候。午夜,外出的小和尚爬上墙,再跳到“椅子”上,他觉得“椅子”不似先前那么硬,软软的甚至有点弹性。落地后小和尚才知道椅子已经变成了长老。小和尚仓皇离去,这以后一段日子他诚惶诚恐地等候着长老的发落。但长老并没有这样做,压根儿没提这件事。  相似文献   

19.
范仲淹少年时期家境贫寒,但对读书特别感兴趣。他一心读书,常将吃饭的事忘到九霄云外。一顿饭不吃能撑过去,两顿饭不吃就饿得慌,但他又不愿意为吃饭耽误时间,就熬一锅粥当饭吃。刚熬好的粥热得很,吃起来也很浪费时间,范仲淹索性等粥凉了再喝。时间一长,粥就凝成一块,他用刀划个十字,分成四  相似文献   

20.
范仲淹     
范仲淹,生于公元989年,卒于公元1052年。字希文。江苏徐州人。宋代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少年时代读书非常刻苦,常常一人彻夜伴灯苦读。清贫的生活并没有动摇他矢志求学的决心,他在书本中寻找生活的乐趣。为了见更大的世面,向名师求教,和饱学之士交游,他二十三岁时来到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应天府书院。范仲淹在这里向名师请教,和许多同学相互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