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洋留守儿童"指拥有外国国籍但长期离开父母在国内生活和读书的留守儿童.洋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家庭身份特殊、亲子情感隔阂、父母管教缺位"等问题,导致孩子归属感不强、安全感缺失、放纵心理明显,影响德育、学习效果和心理健康.有效的帮扶策略包括发挥政府部门的导向作用、学校的主阵地作用、社会组织的辅助作用和家庭自身的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西部民族贫困地区城市化进程中,由于政府、学校在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政策、措施上的不力和缺失,出现了“留守儿童”的家长对家庭教育的功能认识不足或者偏颇,家庭教育布置任务方式的随意化,家庭教育内容的生产、生活化和宗教化等问题,随之引发了“留守儿童”学业失败、心理失衡和行为失范等方面的问题。政府、学校应该采取联合行动,积极消除留守儿童家长不良的家庭教育观和家庭教养方式和内容,以解决民族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因不良家教而产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刘佳 《保定学院学报》2012,25(6):102-106
农村留守儿童是伴随着中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大规模劳动力转移而出现的新的社会群体,他们的健康成长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进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直接关系到未来的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的培养,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一项长期任务。正视目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努力通过体制改革、提高家长素质、改善教师条件、加强社会服务等途径,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4.
《林哈德与葛笃德》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伟大著作之一。该书描绘了女主人公葛笃德教育子女的方式以及赞颂了她善良的品质。本文试图从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角度分析了父母的陪伴与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作用,试图解决一些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中所产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定西市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成为备受关注的重要课题.甘肃省定西市农村"留守儿童"调查统计数据表明,留守儿童在学习成绩、智力水平、身体发育、思想品行和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明显差于其他学生;而存在心理障碍和心理缺陷的比例则明显高于其他学生,整体状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6.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从而出现了一批数量日益增多的农村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应当受到社会的关注。此文分析了留守儿童存在的教育问题,并从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各个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留守儿童是我国城镇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身心健康成长受到严重影响。互联网时代里,创新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路径,可以搭建留守儿童教育平台,保证爱心放送的精准性;组建留守儿童志愿队伍,构建关爱网络;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强化父母的责任意识。社会各界都要积极地参与进来,凝聚力量,多管齐下,才能使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农村留守儿童亲子教育缺失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的父母外出经商、务工,把他们留在原住地交给其祖辈或其他亲戚照料,这部分儿童由于长期亲子分离,得不到父母面对面的教育和关爱,存在严重的亲子教育缺失。因此通过调查湖南邵阳县留守儿童亲子教育缺失现状,分析探讨其所引发的问题并提出合理、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农村人口的大规模流动,造就了一个巨大的社会群体——留守儿童。从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所陷入的困境入手,结合造成这些困境的因素进行分析,寻找适当的解决策略,旨在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优质环境。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但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村,并未享受到与之对等的发展利益,因此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随之也出现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这是一个在特定时间特定区域的一个特定的群体概念。由于农村留守儿童从小远离父母,在学习和生活中缺乏儿童应有的关爱和引导,其教育管理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孩子是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国家繁荣昌盛的基石,本文主要从媒介技术层面,深入剖析在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其对留守儿童的冲击,进而总结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从而加强全社会对留守儿童问题的更深层次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在经济技术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所产生的特殊群体。在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农民进城经商和务工的人数不断增多,进而使农村的留守儿童数量也在增加,随之产生了越来越严峻的留守儿童问题。当前社会,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其中的教育问题是现在社会关注的焦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家庭管理缺失、学校教育不当和社会关注不够。所以,针对这些留守儿童的问题也应该提出相适应的解决措施和策略。在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留守儿童的发展状况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要重点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2.
留守儿童的概念应该定义为:因为母亲长期外出打工而留在农村生活和就学的未成年人。“留守状态”可以分为“励志型”、“平常型”、“困苦型”和“颓废型”,这四种类型对留守儿童具有极不相同的影响;留守儿童的特征应作为制定教育策略的主要依据之一;应该把“留守状态”当作一种特殊的教育资源加以开发利用,让它在农村中小学教育中发挥独特的作用。加强在学习方法和生活自理方法方面的指导、提高家长学校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及有计划地为学生创设同伴交流场景等应是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3.
农村留守儿童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的流向城市而出现的新的社会群体。对罗城县留守儿童的调查表明,民族地区的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健康、安全、教育、心理等方面问题。努力通过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中心、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开展多元化社会教育等途径,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4.
农村留守儿童主要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大多同祖辈一起生活或寄养在父母的叔辈朋友家,生活条件十分恶劣,"父母在远方,身边无爹娘,读书无人管,心里闷得慌,安全无保障,生活没希望"是他们所面临问题的真实写照。也正是由于这样的生活条件,留守儿童们的身心健康出现了很多问题。性格障碍、人格发展障碍、行为问题以及情感意志问题等由此滋生,并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对于这些问题的出现,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联合起来,全力以赴,才能还留守儿童一个原本快乐的、无忧无虑的童年。留守儿童所具有的心理问题已成为目前紧迫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就对留守儿童在心理方面的问题进行综合概述。  相似文献   

15.
农村留守儿童是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他们长期处在恶劣的环境中,极易产生认知偏差、情绪情感障碍、社交心理障碍、品德行为偏差与个性偏差等问题.其原因主要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力度不够、家庭结构功能受损、社会重视和参与程度不够三个方面,在现状研究基础上尝试提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6.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以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农民外出务工、经商现象十分普遍。许多儿童因种种原因而"留守"在家里,失去了直接监护人,生活处于无人监管的"真空"状态。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影响其健康成长的严重的社会问题。以黑龙江省为例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根据现状查明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7.
留守儿童健康的情感对其一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当前,留守儿童在情感教育方面主要存在重物质给予、轻情感沟通,缺乏合宜的情感沟通技巧,角色定位不当和固化,情感支援渠道有限等问题,不管是家长还是代理家长,不管是学校还是社会,都应当关注留守儿童的情感教育,合宜灵活地进行角色定位,加强情感教育指导,探寻情感沟通技巧的多种支援渠道,注重对留守儿童进行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农村青年劳动力大规模向外输出,现今留在农村的大多是老人和小孩。而留在农村的老人们承受着沉重的劳动和抚养孙辈的压力,由此引发了经济贫困、照料缺失、精神生活匮乏等问题。文章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西部地区贵州桐梓县楚米镇农村留守儿童权益保护问题的调查,分析西部地区留守儿童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从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法律制度、保护农村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等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农村留守儿童对家的理解反映出对家庭的需求,教育应根据农村留守儿童对家庭理解的特点,在提供充足物质需求的基础上,加强情感支持,促进其健康成长。研究采用词语联想和语义分析的方法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对家的理解,根据科学的标准对理解的维度和深度进行量化,并与农村非留守儿童进行比较。农村留守儿童对家的理解特点是:家庭意识传统,家庭情感需求强烈,对家庭冲突敏感,对家庭应对困难的能力及方式感受深刻,并存在年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