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译外翻译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中译外翻译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然而,当前中译外翻译教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其作用的发挥.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必须采取各项有针对的措施,切实提高中译外翻译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2.
中译外翻译教学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译外理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远不及外译中。原因主要在于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属于弱势文化。中译外翻译教学所面临的挑战具体表现在教学思想、课程设置、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测试及评估等方面。中译外翻译教学需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明确教育目的,调整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复合型高级翻译人才。  相似文献   

3.
赵春丽  范增民 《海外英语》2014,(8):173-174,181
通过对河北省出版印装发行、文化旅游、现代传媒、文化娱乐及演艺、文化产品生产及销售、动漫游戏、民俗节庆及会展、体育休闲健身等文化产业的外译现状调查研究发现:河北省文化产业外译过程中存在大量语言错误、文化歪曲、信息失真等问题。政府、媒体、专业人士及公众对文化产业外译意识的缺乏,中外语言文化的不同,翻译人员专业素质较低,是造成河北省文化产业外译质量低下的主要原因。政府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专家学者积极参与,翻译工作者自身素质提高则是文化产业成功外译的重要对策。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化外译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主要途径之一,本文从译介学的视角分析了中国文化外译的现状,总结了外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基于译介学翻译观提出了可行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5.
试论英汉翻译中的不可译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翻译中,原语与译入语之间由于源流截然不同,在化背景和生活环境方面,有根本的差异,所以有些语言字不能用另一种语言字准确完整地把它再现出来。译入语本身缺乏相应的表达方式,这是相对不可译性产生的根源,或译入语缺乏对等的表达形式,这是绝对不可译性产生的原因。本就两种不可译性分别予以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6.
从事翻译的人都知道,无论译何等努力,要做到绝对忠实是不可能的,因为要实现原语到目的语的转换免不了要遇上两种语言之间的诸多障碍。但若因这些障碍就把一些难以表达的东西认定为不可译,这是不可取的。其实,译界视为“不可译”的诸多例句不仅“可译”,其中一部分还可“译好”。  相似文献   

7.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流活动,任何两种语言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可以互通互译的,但也存在一小部分的不可译现象。从汉英两种语言文字差异、音韵差异及表现形式差异三个方面深入探讨翻译中的"不可译性"。  相似文献   

8.
聂燕燕 《海外英语》2014,(15):130-131,133
卡特福特认为翻译中的不可译既来源于两种语言本身的差别,即"语言不可译",又来源于文化的差异,即"文化不可译"。该文分别从语言不可译和文化不可译这两个方面来阐释京剧英译中的不可译,并从京剧的经典曲目的英译本中举例说明,文章认为随着文化交流和沟通的深入,京剧翻译中的文化不可译是相对的,而语言不可译是较为绝对的。  相似文献   

9.
赵春丽  于宝英 《海外英语》2013,(22):197-197
文章根据德国功能主义翻译学派的目的论及美国翻译理论家韦努蒂提出的归化异化论,探讨河北旅游文本外译应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史玉蓉 《海外英语》2011,(1):218-220
诗歌翻译中可译性和可译性限度问题是人们讨论的焦点。该文利用卡特福德的翻译限度理论,以毛泽东诗词《蝶恋花·答李淑一》的两种不同英译本为例,从诗歌的语言特点、文化特征来看,分析诗歌的可译性,并以此尝试分析诗歌翻译中存在的可译性限度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从饮食文化看翻译中文化的不可译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年代以来,翻译界沸沸扬扬的文化热至今意犹未尽。基本分为两派:文化是可译的。也是需要译的;文化是不可译的。理论的争论和实践的迷茫形成强烈的反差。可译是一种良好的愿望,但实践中文化的翻译是四面楚歌。本文以饮食文化为例,阐述了文化的不可译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文化的可译性,半可译性,不可译性三个方面讨论文化与翻译的关系,并从异化和归化这两种翻译原则看中西文化是否可译。指出从文化交流的角度出发,跨文化翻译应该最大限度地使用异化法,传递文化内涵意义.同时必须以归化为辅。  相似文献   

13.
翻译关乎语言和文化。文化语境从宏观和微观上都对翻译产生影响。国内外用后殖民理论来探讨翻译问题都刚刚起步。典籍外译和儒学发展交织在一起,都是后殖民语境下中国文化找回自己的言说方式、重建话语权、向世界说明真实自我的重要环节,二者目的是一致的。思考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话语的当代发展问题,对于典籍外译的文化定位、文本选择、目的语选择、策略选择以及译学理论等都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可译性和不可译性一直以来都是翻译研究领域争论不休的问题。"可译性"是指"两种不同的语言、文字之间,通过翻译,将源语文本或单位用另外一种语言表达出来,实现使用两种不同语言的人群对同一事物的理解。""不可译性"则指"一种源语文本或单位不能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或单位,实现不了两种不同语言的人群之间的沟通和理解。"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译者的不懈努力,不可译渐渐变成了可译。本文简单地讨论了翻译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不可译的可译趋势及不可译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西方儿童文学翻译研究发展迅速,而国内对儿童文学翻译的研究却甚为滞后。中国儿童文学外译应抓住国家"文化走出去"的战略机遇,迎接挑战,重点译介中国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构建中国儿童文学外译的理论及实践体系。  相似文献   

16.
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文化外译文本的意义建构逐渐摆脱了单一模态的限制,并趋向多模态。以多模态翻译理论为基础,以数字文本《胤禛美人图》文化外译应用程序为研究对象,结合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探究文化外译的模态间翻译策略和功能,以及多模态交际法与翻译研究之间跨学科互动的适用性。研究发现,应用程序运用了图文叙事、三维交互叙事和超文本叙事等模态间翻译策略来实现对原文本的意义重构,这些策略具有互文指引、多模态交互和知识补充等功能。研究旨在阐明数字化时代下中华文化翻译的现状,鼓励运用多模态手段传播中华文化,进而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打造跨学科合作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狗》的英译文为例,分析了汉英翻译中默认值的显译与隐译。汉英翻译中默认值的翻译策略主要有显译和隐译两种。通过分析发现,因中英社会文化的不同,对社会文化背景默认值通常进行显译以激活译文读者的认知框架,词汇、语法衔接手段等默认值的翻译也应进行显化。而对于汉语中的重复、排比及受事的凸显等方面,翻译中常采取隐译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8.
全译的方法也是我们所说的全译的策略,在翻译领域中我们对于全译的策略有七种方法论述,其中最为常用的为六种方法,但这六种方法中却以对译,增译和减译最为常见,本文重点阐释这三种翻译方法的使用。  相似文献   

19.
汉籍外译在本质上从属于文化外交,从文化外交的角度考察汉籍外译更具有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我们以文化外交精神为切入点论证了国人从事汉籍外译的必要性与正当性,强调了汉籍外译的文化情报价值,并探讨了与文化外交相适应的翻译策略——流畅与突显。  相似文献   

20.
进入21世纪,我国加大对外出版"走出去"的支持力度,设立各类外译项目并予以支持.这些项目的设立给翻译硕士专业(MTI)培养带来机遇并提出新的需求.其中,"翻译项目经理"作为贯穿图书外译项目的核心角色,将在外译项目的执行和海外传播中担任重要角色.同时,在人文素养积累、项目管理协调和组织沟通能力等方面对MTI培养提出新的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