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堂教学语言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思想政治课概念、原理比较抽象、枯燥,教师若能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赋予概念形态和理性形态为可感知的形式,不仅能给学生赏心悦目的形象,而且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感知、理解和记忆,达到理性与感性的结合,认识与审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操作活动既是手与眼协同活动对客观事物的动态感知过程,又是手与脑密切沟通把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语言形态的智力内化方式。在数学教学中,适时引导学生操作,既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又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概念、推导法则和公式、理清数量关系。一、组织感知性操作,帮助学生建立数学起始概念小学生形成概念的过程是“动作感知———表象———概念、符号”。在教学中,数学起始概念知识跨度大,抽象性比较强,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应尽量让学生进行感知性操作,使学生的各种感官共同参与活动,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形成…  相似文献   

3.
历史教学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遵循人类认识发展的普遍规律。"历史学习中的认知过程一般是由具体事实的感知,形成历史表象,通过对丰富的历史表象进行思维加工,再形成历史概念等理性知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感知历史事实材料并形成历史表象,除了应用形象化的语言描述,还必须借助形象教学手段,丰富学生  相似文献   

4.
历史教学中电影资料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教学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遵循人类认识发展的普遍规律。“历史学习中的认知过程一般是由具体事实的感知,形成历史表象,通过对丰富的历史表象进行思维加工,再形成历史概念等理性知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感知历史事实材料并形成历史表象,除了应用形象化的语言描述,还必须借助形象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相似文献   

5.
遵循人类认识发展的普遍规律 ,“历史学习中的认知过程一般是由具体事实的感知 ,形成历史表象 ,通过对丰富的历史表象进行思维加工 ,再形成历史概念等理性知识”① 。课堂教学中 ,教师欲使学生感知历史事实材料并形成历史表象 ,除了应用形象化的语言描述 ,还需借助形象教学手段 ,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所能应用的诸多形象材料中 ,历史电影“能直观、形象地表现教学内容 ,声画并茂 ,视听结合 ,形象生动 ,能帮助学生记忆 ,提高学习效率”② 。历史电影可将某段动态的历史过程栩栩如生地重现出来 ,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发展的陈迹 ,…  相似文献   

6.
情境教学法使学生身临其境或如临其境,给学生展示鲜明具体的形象(包括直接和间接的),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达到抽象的理性思维和顿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自觉活动。  相似文献   

7.
艺术思维是复合混融的立体思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形象思维是外延比艺术思维大得多的概念,与艺术思维是两个不同级别并具有本质区别的范畴,形象思维具有认知和审美两大功能,其思维的结果有的是学艺术作品,有的是理论形态的作品,有的是一般社会意识,艺术思维不是过去学理论教材中所说的要经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质的飞跃,满足人们认知的需要,思维过程也不是遵循形象的逻辑运动这种线性思维方式,思维的结果也不是一般性意识形态,而是要经历从一般生活形象到艺术审美形象的转变,创造出符合人们审美要求的艺术形象,其中理性与非理性、认知与审美、情感与想象、灵感与感知、现实与梦幻等多种思维方式复合混融的立体辩证性思维,其思维结果是为了创造出真善美相统一的审美形象或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8.
儿童思维和语言的发展是从观察开始的。儿童感知事物,除各种感官积极参与活动外,主要靠无声的内部语言获得初步印象。这种印象如果不通过准确的语言概念加以固定,很快就会模糊、淡薄或消失。学生作文常常涉及表述感知形象,如能及时训练,训练得法,就会有助于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9.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比较抽象,学生能够根据教师的语言描述和非语言的描绘,在头脑中产生没有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形成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抽象思维,是金工教师一直在探究的问题,现就个人体会浅谈如下: 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思维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形象思维是通过形象的语言来实现的。运用形象思维就是运用形象的语言描述抽象的概念。而形象的语言又是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媒介,也是教师应具备的一种教学能力。语言技巧与表情动  相似文献   

10.
中学语文是基础性的语文学习,不用灌注很多高深的理论知识,不要将之上升成理性知识,要少做理论归纳,应诉诸学生的感性,要培养他们的语言感觉,让他们用感觉去感知,用心去体悟,言语可以感知,章法和风格可以模仿,意义也可以去感知.语言文字记载知识的同时,还刻画形象、表达情感、传递观点态度.形象是感性的,可以感知,情感是具体的,可以感知,观点态度也是可以感知的.理解它们并不需要一套分析的理论,需要的只是丰富的感性.  相似文献   

11.
电视教材是一种通过画面语言和严密的叙述逻辑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的形象化的教学媒体。它以教学内容里所阐明的规律、定理为基础,把抽象的概念变成具体的形象,使学生充分感知、获得认识,进而完成教学过程。本文试从五个方面就如何增强电视教材的表现力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和语言情境的理性认知,借助视听感知和想像,使学生得到身临其境的体验,进而培养、健全学生情感品质,以便达到了良好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3.
<正>数学概念是现实生活中某一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的思维中的反映。学生学习概念是从感知学习对象开始的,经过对所感知材料的观察、分析或通过语言文字的形象描述所唤起的回忆,在头脑中建立学习对象的正确表象后才引入概念。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是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特殊到一般的逐步发展过程,思维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都是从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中抽象出来的。描述性概念的讲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直观性原则在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观性原则在教学中的运用中卫县教研室李佩凤直观性教学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直接感知事物、模型或通过形象语言描绘学习对象,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运用这一原则能促使具体形象与抽象概念相结合,减少学生理解抽象概念的困难;能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有助于发展学...  相似文献   

15.
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进行四则运算,解答应用题,建立空间观念,形成基本技能等,都离不开数学概念。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应按照儿童认识规津进行,既要重视学生记忆概念的表述,又要重视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为了让学生在参与中形成和掌握概念,教学时应抓好以下四个重要环节:一、充分提供感知与形成概念的有关材料,帮助学生建立表象在概念教学中,首先要使学生对事物的个别属性以及它们的联系在头脑中有一初步反映,在感知的基础上,建立起某一事物的感性形象(表象),这是学生形成数学概念的基础。因此,进行概念教学时,采用教具演示,…  相似文献   

16.
叶圣陶指出:“文学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语感,是一种感觉,一种对言语对象能够迅速做出判断的感受和领悟能力,一种以感性形态为表征的,渗透着逻辑理智因素积淀下来的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意会能力。语感是读者思想认识通向作者内心深处的桥梁,是训练学生感知语言、体察语言、把握语言的重要方式。在语文教学中.不失时机地训练学生的语感,有助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培养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一、读 曾国藩说:“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  相似文献   

17.
<正>语文课程的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学不能游离于语言文字之外。教师要在引领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抓住文本语言的关键处、核心处,反复品读,在慢慢咀嚼、细细品味、深深体悟中,将感性的形象渗入理性的语言中。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学生咬文嚼字的实践。一、基础:扣住咬文嚼字的资源点在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进行咬文嚼字,就必须对所教学的文本和学生有通透的了解,根据学生自身的语言感知能力和文本之间的联系进行有效对接与沟通。只有这样,才  相似文献   

18.
所谓语感,就是学习者对语言的感受能力。中学英语的语感,是中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一种独特语言理解感知能力。语感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效果。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语言感知能力,对于他们掌握正确的语言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从语感的训练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一、感知形象美美通过人的视听感受进入人的心灵。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是客观事物或想像事物的描述,引导感知描写的内容,实质就是感知所描述的事物。随着自我生活的丰富,影视接触的增多,课外阅读的拓展,学生头脑中已经贮存了与课文内容相似的形象画面。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唤醒学生的形象储备。如二年级教材《小蝌蚪找妈妈》中有一段青蛙妈妈的外形描写。我校的叶丽华老师在执教这篇文章时,引导学生将语言文字还原成语言形象,变语言的感知为形象的感受。她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青蛙妈妈是怎么样的,还鼓励学生把感受到的美表现出来。有的学生以诗歌…  相似文献   

20.
一、培养审美感受能力,视觉、听觉是审美感知的两种主要官能。朱光潜说:"美感起于形象直觉。"文学作品是作者用来表达思想感情和审美观点的,语文课的审美教育也源于作品的语言,我们可以通过对作品语言的剖析,让学生感知语言的形象美、内涵美和思想美。也可以运用朗读,使学生的审美感知的指向隐含于审美对象的美,激发起审美主体心理上的喜、怒、哀、乐的情绪反应,让学生体会到审美的音乐美、语言美、情感美。文学作品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生活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对作品中人物或景物的形象美进行剖析,让学生感知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