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大气压强一课的处理,历来都是由马德堡半球实验、纸片托水实验、皮碗实验等引出大气压强的概念,然后介绍托里拆利实验,测出大气压的值.这样的讲课顺序有利于引起学生的重视和兴趣,但对托里拆利实验的理解不够深刻,尤其是对大气压约能支持760 mm高水银柱、约能支持10 m高水柱的理解不够透彻.如果按科学家认识大气压的历史过程讲授此课,可以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  相似文献   

2.
托里拆利实验和大气压强的教学设计周培付⒇(湖北省浠水县汤铺中学436208)托里拆利实验能证实大气压强的存在,同时又能准确地测出大气压强的数值,教学中理解并做好这个著名实验,很有必要.学生能否理解大气压强的值就等于玻璃管中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的值和教师安...  相似文献   

3.
在《大气的压强》的教学过程中,成功演示大气压强的实验,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体会大气压产生的存在,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能解释有关大气压的一些现象,突出了教学重点.但是,其中的几个演示实验,演示时效果不明显,甚至失败.通过研究探索,我总结出了成功演示大气压强实验的几个小窍门.  相似文献   

4.
在<大气的压强>的教学过程中,成功演示大气压强的实验,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体会大气压产生的存在,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能解释有关大气压的一些现象,突出了教学重点.但是,其中的几个演示实验,演示时效果不明显,甚至失败.通过研究探索,我总结出了成功演示大气压强实验的几个小窍门.  相似文献   

5.
<正>考点速览考点1: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确实是存在的,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其产生原因是空气受重力并且具有流动性,所以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马德堡半球实验、覆杯实验、瓶吞鸡蛋实验等都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考点2:大气压的测量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准确测出了大气压的值,  相似文献   

6.
“大气压测定”一节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液体压强的公式、连通器、大气压强等知识基础上进行的。实践证明,本节教材若按课文的论述进行教学,学生普遍对大气压测定的原理感到比较抽象、难理解。所以,在演示托里拆利实验测定大气压之前,教师可补充演示以下二个辅助实验,(作为过渡性实验)以帮助学生对托里拆利实验的理解。一、取两端开口的U形玻璃管一支(可用压强计玻璃管),在管内注入约一半红水,静止时,左右管液面一定相平(如图1)。问学生为什么?(学生即能回答:同种液体  相似文献   

7.
大气压强比较抽象,学生看不见摸不着,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创设物理微实验,有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具体包括利用身边器材,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利用生活物品改进测量器材,提高大气压强测量的精准度;利用身边常见物品,呈现大气压强的运用。  相似文献   

8.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对大气压强概念的教学是通过介绍马德堡半球实验和利用“皮碗”模拟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来证实大气压强的存在的。对此 ,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 ,一是由于大气压看不见摸不着 ,学生不易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 ,二是认为“皮碗”很难分开是被吸住了 ,很难正确理解实验现象形成的内在原因。针对上述情况 ,我们利用身边废旧材料 ,自制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装置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实验一 如图所示。实验所需材料 :1小铁夹子 ;2乳胶管 ;3玻璃管 ;4单孔胶塞 ;5高橙饮料桶 ;6饮料瓶盖 ;7胶带 ;8铁丝勾 ;9塑料袋、…  相似文献   

9.
郭丽君 《湖北教育》2022,(10):42-43
<正>人教版物理八年级《大气压强》的教学目标是:学生经历物理活动过程,逐步认识大气压;了解大气压的客观存在,并会解释生活中的大气压强现象;借助相关器材,掌握粗略测量大气压的不同方法。为实现以上目标,笔者通过演示“玻璃瓶吞鸡蛋”实验引入教学,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完成以下挑战性任务:证明(感知)大气压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关于《大气压强》小实验的创新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对《大气压强》这一节中小实验的创新设计,阐述了如何取材生活,灵活变通,运用多种思维方式,提供丰富多彩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1.
人类很早就知道空气的存在,但对大气压强的认识却比较晚.大气压强的大小,是1644年由伽利略的学生托里拆利的一个著名实验测定出来的.并发明了气压计,表明大气压可用水银柱的高度来量度.为纪念这一科学成果,将他做的实验命名为托里拆利实验.托里拆利实验如图1所示,实验过程为;用一根长约1米的一端开口的玻璃管,玻璃管中灌满水银,用手指封住开口端,倒插在盛有水银的水银粮中.玻璃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就等于大气压强的大小.为什么玻璃管内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等于大气压?有以下几点原因:一、由于玻璃管原来装满水银,倒插入水很…  相似文献   

12.
物理课堂要让学生"动"起来,即学生要有目的地实验、研讨或交流,体现"探究行为",构建高效的"学习行为课堂".笔者以"大气压强"教学为例说明.一、依据学习任务,设计探究实验,有效组织探究活动苏科版教材中的"大气压强"内容以两组探究活动为主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体验大气压的存在";亲历"估测大气压的值",了解大气压强的大小.为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依据知识建构的特点,笔者精心设计探究实验,有效组织探究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并充分体现出学生的"探  相似文献   

13.
教材上"估测大气压的值"实验,测量的大气压值误差非常大,本文对误差进行了分析,并对实验做了改进,将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既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又大大减小了测量误差,比较准确地测量了大气压的值。  相似文献   

14.
初中物理第一册的验证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利用马德堡半球完成的,但这个实验只能在实验室中才能进行,学生的参与受到限制,这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考虑到大气压强的验证只要能制造一个空  相似文献   

15.
一、大气压强的概念1.知道什么是大气和大气压强2明确大气压强是怎样产生的3,知道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的意义4.了解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及实例二、大气压强的测量1.掌握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及方法2掌握常用的大气压强数值的测量方法及测量仪器——气压计(水银气压计及无液气压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3.知道1个标准大气压等于760毫米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4了解并记住气体压强的单位:帕斯卡、标准大气压三、大气压强的变化1.大气压随高度增大而减小2.大气压跟天气的变化有关3.知道沸点随气压变化4常识性的了解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四、…  相似文献   

16.
1654年德国物理学家奥托·格里克在马德堡市做了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从而首先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在初中物理大气压这一章内容里,教科书都无一例外地介绍了这个实验。由于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是感受不到大气对我们的压力,为了使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但要讲马德堡半球实验的故事,而且还要实际演示给学生看。然而,此实验对条件差的(尤其是农村)学校来说,做起来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它既需要有马德堡半球又要有  相似文献   

17.
在初中物理课堂演示实验中,"覆杯实验"应该是最接近学生生活的简易实验之一."覆杯实验"最直接地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教师将盖上纸片的满满一杯水倒置过来,整杯水不会流出来.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观察的学生屏气凝神,结果也让他们颇感意外.然而,该实验要能在课堂上成功演示也不太容易.笔者探索了很长一段时间才将实验做得得心应手,达到最佳效果.在讲台上,教师如同一位魔术师,给学生展示了大气压强的奥秘和神奇,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相似文献   

18.
验证大气压强的两个实验验证大气压强的实验,常用马德堡半球,一般农村中学没有仪器,可用以下两种简易实验代替。一、马德堡杯实验器材:两只玻璃杯,吸水纸垫圈(或橡皮垫圈),一段蜡烛。实验步骤和原理:先把吸水纸垫圈(图一)放  相似文献   

19.
让瓶能“吃”进鸡蛋也能”吐”出鸡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教社初中物理第一册第130页图11—4是演示“鸡蛋将怎样”的实验 该实验趣味性强.学生容易在乐中弄懂大气压的作用.但按课本上的图示方法进行实验,很容易烧裂或烧破广口瓶.而且实验只能让学生看  相似文献   

20.
设计思想“大气的压强”是初中《物理》第一册第十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压强的概念、压强的公式和单位、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规律以及液体内部压强的公式之后 ,学习的又一压强方面的知识 .这节课主要讲的是关于气体压强中大气压强的初步知识 ,与前面所学的固体压强 ,液体压强一起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要求学生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会用大气压强解释简单的现象 ,并且知道托里拆利实验说明了什么 ,知道大气压强的大小 .由于学生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已知道压强以及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