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有小女两岁多,受外界影响,我也哄逼诱骗地硬教了她几首古诗,其中背得最顺畅的是《咏鹅》。一提到“鹅”字,女儿就劲头十足,龇牙咧嘴地开始背:“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波斯猫。”听会纳闷,最后一句不是“红掌拨清波”吗?其实这一句我也反复教了,什么启发式、灌输式都用上了,可女儿偏偏要背“红掌波斯猫”。  相似文献   

2.
古式的建筑,古色古香的桌椅,《大学》《论语》《三字经》放在课桌上,二十几个孩子正跟着一位老师高声诵读《弟子规》。这是暑期在徐州市的云龙公园内一所名为“现代私塾”的补习班里所见情形。与其他补习班不同的是,这所“现代私塾”教的全部是中国古典优秀诗。江西、湖南、重庆、深圳等地也出现了类似的未成年教育“复古”风,向古化“讨教”现代问题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3.
<正>20世纪90年代初,台中师大王财贵教授,为弥补台湾基础教育中重知识轻文化的弊端,在台湾首倡"儿童诵读祖国优秀文化经典运动"。1995年3月在第八届全国政协会议上,赵朴初、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内兴起的儿童读经热引发了学术界的广泛讨论,赞同和反对的双方基于各自的理论和文化立场各抒己见,但双方在争辩过程中都忽视了作为读经主角的儿童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应享有的参与权。  相似文献   

5.
简论"儿童读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90年代初,台湾的王财贵和南怀瑾掀起了一场"少年读经运动".大陆的新儒家代表人物蒋庆起而响应,并主持出版了《中华文化经典基础教育诵本》.结果一石激起千重浪,引起了一场关于"儿童读经"的争论.对于"儿童读经",我们无法判断孰是孰非,但有必要把握一定的尺度.  相似文献   

6.
世纪之交兴起的儿童读经热,是近百年来中华传统文化失落、人文教育薄弱、学校教育不够和谐等问题在新形势下的“反弹”。从读经的名实内涵、历史变迁和思想分野维度对相关问题进行梳理,为读经“正名”,旨在减少“技术性阻障”,为消解儿童读经及其讨论中之无谓“论争”提供某种依据和条件。  相似文献   

7.
一、一条新闻引发的思考 摆在记者面前的是《大河报·文化新闻》上的一条消息,标题为《教育界刮起复古之风,让孩子重读四书五经》。内容说的是:北京儿童经典导读中心将在全国推行他们的儿童读经计划,消息还介绍了一些读经背景。这条消息值得关注的地方很多——  相似文献   

8.
李静 《文教资料》2008,(17):152-153
本文剖析了当前社会上倡导"儿童读经"运动的三大主要理由,即文化传承、开发潜能、提高道德.认为儿童读经弊多利少,而把读经教育纳入幼儿园、中小学课程范畴或让儿童上所谓的现代私塾则需要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慎之又慎.童年是极其宝贵的,我们的教育有比读经更重要的事要做.  相似文献   

9.
儿童"读经"问题引发的争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国内兴起的儿童“读经”热引发了学界广泛的讨论,支持和反对的双方基于自己坚持的理论基础和文化立场各抒己见。这体现了我国当前学术界和教育界具有较为宽松自由的舆论和学术环境;整个讨论客观上有助于人们理性对待儿童“读经”现象本身,有利于文化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很喜欢刘晓东博士(以下简称“刘博”)的文章及文章里所洋溢出的哲学智慧和执著的钻探精神。他对儿童充满人性的研究使得其理论有滋有味,为儿童的教育描绘出一幅灿烂的前景。这一切对我们幼教工作者来说无疑具有很大的振动作用及清明作用。今年《学前教育研究》前几期的“争鸣”栏目中真正争起来了的便是孙民从(以下简称“孙先生”)与刘博的商榷之文。能看到这种真正的争鸣真是太好了。我仔细拜读了孙先生“也论儿童的精神”一文,他对“儿童精神”这一领域也颇有研究,文笔婉转但又突现了他与刘博在对儿童精神认识方面的本质区别。刘…  相似文献   

11.
12.
时下,各电视台"pk"节目火爆,儿童节目也不例外.走上pk台,就意味着要在众目睽睽之下激烈竞争,就意味着非胜即败,常常看到被pk掉的参赛者难过得泪流满面.成年人尚且如此,更何况孩子?  相似文献   

13.
六年前的一天,我的一位刚上大学一年级的老乡来到我办公室,一脸委屈,满口抱怨:自己那么执著地想学计算机专业,结果却偏偏上了他压根儿不感兴趣的师范类专业,就读的学校虽然也是重点大学,但与自己的理想相比,简直感到没意思透了。那时候,抱怨和牢骚成了他每日的必...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代文学前27年(前17年加新时期前10年)的发展历程中,王蒙经历了一个由否定自我(“非我”)到重建自我(“还我”)再到反现自我(“省我”)的痛苦过程。建国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受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王蒙无限度地夸大信仰,从而丧失了自己的审美个性;新时期伊始,王蒙呼唤人性回归。要求确立作家在作品中的自我人格形象;之后,新时期文学步入反思时代,王蒙大胆地对自我进行反观和审视,从而实现了作家人格形象的自我超越。同时,本文又试图从王蒙个人的“非我”——“还我”——“省我”发展历程中追寻中国当代文学所走过的艰难的生命足迹。  相似文献   

15.
“保护”一词在现代教育学视野中具有深刻的学术含义和社会学意义。在从传统教育观念向现代教育观念的转变过程中,人们围绕如何看待儿童、教育和学校这些问题产生了许多认识上的分歧,并交织在一个颇具日常生活色彩和丰富教育学意义的概念——“保护”一词上。与传统教育观念和日常生活场景所指不同的是,在现代教育场景中“保护”意味着让儿童“去生活”。对这一问题的分析表明,确立儿童教育的近现代立场将是教育领域内一场深入持久的革命。  相似文献   

16.
国学经典的教育越来越成为教师、家长、学生乃至全社会热议的话题,"民族自信力的增强需要传统文化的复兴"、"(国学教育)有利于提高中小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学素养和文化品位,给学生打下一个精神的底子"等各种观点也从大小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吴柯 《文教资料》2008,(32):70-71
林风眠先生创造的"风眠体",拥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反对摹仿传统的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借鉴而不摹仿是他的原则.他结合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以瓷绘、戏曲、皮影戏及敦煌壁画为形式来源,各取所长,结合东西方的绘画艺术,以中国传统文人画为题材进行艺术形式上"中西调和"的探索."风眠体"对于构图、色彩与造型的安排运用方面对传统进行了突破改造并加以运用.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使其艺术带有强烈的时代性.  相似文献   

18.
所谓“首因效应”,是指初见面时所形成的对一个人的印象,即俗称的“第一印象”。教师给学生留下的第一印象是否良好,将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对我们班主任来说,每接手一个新班级,总希望自己一开始就能受到学生的欢迎,被学生所接纳。这样才能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赢得学生的信任,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从而对学生实施有效的教育。这就需要我们班主任充分利  相似文献   

19.
《小单》是朱熹所编的一部传统蒙学读本,在过去虽然影响极大,但它的内容不易为儿童所理解,形式又不适合儿童诵读,使得它难以应用于启蒙的课堂。《小学》这种尴尬的命运,对我们今天的读经倡导具有启示意义:学习的内容应该切合儿童生活的实际,学习应该顺应儿童的兴趣和爱好。  相似文献   

20.
"我不仅仅是女人"--从娜拉的觉醒看现代妇女的困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妇女解放”是对《玩偶之家》作浅层次意义上的阅读 ,娜拉的精神觉醒既是易卜生在该剧中关注的重心 ,也是作者给予现代妇女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工作自由和生儿育女两个角色同时充当而精疲力竭 ,是现代妇女的生存困境 ,也使她们面临更多的矛盾和苦恼。因此 ,她们更需要有娜拉的勇气和力量 ,在扮演好两个角色的同时努力为自己创造一个生活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