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新加坡是个多种族的国家,其中华人占77.7%。在我所在的幼稚园里,十几名教师和四十几名孩子大部分是华人,还有印度人、菲律宾人和加拿大人。刚到那里任教时,我还怕自己和他们沟通有困难,谁知,无论是老师还是孩子,都能听懂我讲的简单华语。多数孩子能用华语和老师交谈,连黑人孩子也会摇头晃脑地背诵唐诗宋词。看来,我的担心是多余的。据园长介绍,这些孩子起初也不懂华语,但是近年来新加坡政府和家长都很重视华文教育,许多年轻人把日常生活中能  相似文献   

2.
华语教育与国际汉语教育有何异同?这不仅是一个学术问题,而且也是中国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语言政策问题。本文提出的"语言认同过程"理论把语言认同分解为个人多重身份库、个人语码库和身份与语码匹配过程,并认为,语码的学习、储存、和使用需要与语言学习者的身份认同相匹配。根据该理论分析,华裔学生对华语的认同有别于非华裔学生对国际汉语的认同,因此华语教育与国际汉语教育的对象有重大的认知差别。本文运用该理论分析华裔学生学习华语的身份认同困惑,提出相应的华语教育理念、华语教学法、华语教材编写和华语教师培养方法,以期解决华裔学生华语学习中的认同问题,达到华人身份与华语语码的有机匹配。  相似文献   

3.
新加坡是一个多民族的社会,全国人口255万,华人占76%,马来人占15%,印度人占6%,其它族人占4%。新加坡的官方语言有四种:英语、华语、马来语、淡米尔语。从1987年开始,新加坡政府规定:全国一般的中小学一律以英语作为第一语言,学生的母语为第二语言。只有4所特选的小学和9所特选的中学把英语和华语同时作为第一语言进行教学。因此就全国大多数学校来说是华语作为第二语言来教学的。但是不管是当成第二语言来教也好,当成第一语言来教也好,华语在中学里所占的课时在6课时/每周以上。因此对于华裔中学生来说,华语是他们的主课,受到相  相似文献   

4.
人的睡眠有两个阶段:一个是浅睡期,一个是深睡期。德国汉堡心理学家安格里卡法丝女士指出,幼儿睡眠的质量与时间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因此,家长要积极地用科学的方法调适孩子的睡眠。睡前可以听个故事英国心理学家西格曼博士说,父母在孩子临睡前读故事给他们听,有助于幼儿身心发展。西格曼认为,为孩子们读故事有许多好处,不单纯是为他们催眠。他说,读书的家庭出来的孩子也会喜欢读书,而爱读书的孩子通常功课都很好。更重要的是,故事还可以向他们传授道德价值观,在现时的社会背景下,这点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德国的小学教科书说打败拿破仑完全是德国人的力量;英国的小学教科书说打败拿破仑是英国人的力量。罗素主张把这两种小学教科书放到一块让孩子  相似文献   

6.
生活天天     
英国人的餐桌教育英国家庭素有“把餐桌当成课堂”的传统。孩子长到一周岁至一周岁半时,开始喜欢自己用汤匙喝汤吃。两岁时就开始系统学习用餐礼仪,稍大一些,家长会要求他们做一些在餐前摆好餐具、餐后收拾餐具等力所能及的杂事。这一方面可以减轻家长的负担,另一方面也让孩子有一种参与感。 英国家长认为,孩子想自己进食,标志着一种对“人格独立”的向往,应给予积极鼓励。并且家长们普遍认为,一个人偏食、挑食的坏习惯多是幼儿时期家长迁就造成的,因而他们特别重视幼儿的偏食、挑食,如幼儿一个劲儿地吃某种菜而对其他菜不屑一顾时,家长往往会把此菜收起来。他们还认定,餐桌上对孩子的迁就,不仅会影响孩子摄入全面、充分的营养,而且会使孩子养成任性、自私、难以自控等人见人厌的性格。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阅读经典著作的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一家颇具影响力的报纸报道说:英国的教育家不但提出了儿童在四岁时就该读莎士比亚,而且有的幼儿园从小班已开始尝试,并且获得了可喜的成果.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公司有关人士说,如果等儿童到十四岁时再叫他们读莎士比亚,那就太晚了.他们提出孩子在四岁时还不会被语言所吓住,他们在那时候就接受莎剧,反而获得了崭新的语言境界.英国人对于自己民族文化伟大代表作的那种无可比拟的崇敬和骄傲的精神心理不能不让人肃然起敬![1]  相似文献   

8.
知识有所欠缺,才能给幸福留出地方。昨天,华裔高中生侯亮来访,进门就对我说:“你得写一篇文章告诉中国的孩子和家长,美国孩子并不是他们想象的那样幸福,他们压力很大,心里很苦。”见他眼角挂着泪痕,我就问他:“怎么了?天堂里的孩子怎么也有眼泪?”他说:“你知道吗?这一周之内,我有两个同学自杀了。一  相似文献   

9.
有则故事说,每个孩子都是掉到人间的天使,他们来到人间,是因为翅膀断了。他们并没有忘记天空,他们向往飞翔,他们渴望能够遇到一个可以为他们缝补翅膀的人。我想,对于这所叫“池塘之底”的乡间寄宿学校的孩子来说,马修就是来为他们缝补翅膀的人。  相似文献   

10.
2004年7月—10月,我随宝安区骨干教师培训班在英国达勒姆大学学习。学校安排我住在hom estay(即在当地人家里住)。那段时间里,我慢慢感受到了英国人不同于中国人的家教观。一、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在英国学习期间,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我都强烈地感受到英国人特别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从一个孩子呱呱落地之日起,他就被当成一个独立的人看待,父母从不勉强孩子做什么,而是按照孩子的年龄特点引导他们去做应该做的事情。一岁多一点的孩子,当他们能自己拿起叉子吃饭时,父母就鼓励他们自己吃。孩子吃完了,衣服上和脸上都脏兮兮的,父母不会责备…  相似文献   

11.
在马来西亚,由于设备短缺、师资不足等原因,来自不同语言环境、生活背景的华裔与非华裔学生往往被安排在同一班级上课。华文教学与华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同步进行,以华文教学为"主"、华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为"辅"。研究发现,在这种情况下,华裔、非华裔学生对同一词汇的掌握程度存在统计意义上的非绝对差异。其中,带有强烈口语倾向的马来西亚华语与汉语同形异义词是较为典型的案例之一。  相似文献   

12.
新加坡华人,祖籍来自中国各地,他们一向沿用各地方言。1979年,李光耀总理在首届推广华语运动开幕礼上说,“我们所讲的方言可以分成12种以上”。这就是:福建话、闽南话、福州话、厦门话、福清话,广州话、潮州话、客家话、海南话、广西话、上海话,再是华语普通话。如果不改变这种状况,新加坡华人从入学开始,就要同时掌握三种语言。“儿童在家讲方言,在学校里所学的却是英语和华语。”因此,“负担太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新加坡政府提倡华人学华语、讲华语、用华语,开展推广华语普通话运动。  相似文献   

13.
曾听到一位华裔女士说:"我只知道我越懒,孩子就养得越好!"她不让孩子上数学补习班,只让他们玩24点和"大富翁"游戏;她不让孩子学这学那,只在他们非常渴望学什么时才给报名,若是不认真学,她就拉长脸说"要学就学,不学拉倒,我要把钱存起来养老";她给孩子讲故事时,累了也要他们代替她讲;家务大家分摊、分工合作,就连每周一次的家庭会议,也要把意见沟通一遍……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MeeuwisBlomaaert(1998)所提出的"语码转换的单码视角"(monolectal view),通过一项实证调查来考察马来西亚的罗惹华语。在这一视角下,说话者使用的语码混用变体不是两种规范语码的混合,而是一种独立的语码。同时,使用这种语码的说话人不一定是双语或多语者(bi/multilingual)。通过针对马来西亚吉隆坡华裔青年日常华语口语(罗惹华语)所做的问卷调查,本文发现当地华人不一定掌握罗惹华语里所混用的所有语言;同时,罗惹华语是当地华语母语者日常生活中默认及无标记的语码选择,也是最自然的语言状态。  相似文献   

15.
这个暑假,你的孩子准备怎么过?去夏令营?去兴趣班?还是……那么国外孩子又是怎么度过暑假的呢?英国:去博物馆度假暑假期间,不少英国孩子走进伦敦各种博物馆参观、学习。这不仅丰富了他们的假期生活,也让他们增长了不少知识。有的学生到英国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的雕塑馆里现场临摹作画,或者学习如何用纸制作英国传统礼帽,也有的小学生到伦敦科学博物馆里体验电话的通话原理。法国:流行工业旅游旅游是法国中小学生暑假生活的一个重要项目。最近,法国各地兴起了工业旅游的热潮,各地工厂企业经过一些技术准备,每年假期时接待来自各地的参观…  相似文献   

16.
又一次拯救     
在加拿大卡尔加里,去过一位华裔老人的家。墙上,是他的摄影作品。蓝天白云。水鸟飞翔。一排竹楼,翘檐,吊脚,宛在水中央。老人微微一笑:美吧,这是中缅边境上的一所小学。当年日本人打来了,我逃难到那儿,当时我是面黄肌瘦一个孩子,差点死掉,多亏他们收留了我。退休后故地重游,发现村子里的孩子读书还是困难,要划着船到很远的地方去上学,我就在那里捐了这所小学堂。是吗?太美好了。建这个学堂,总共花了多少钱呢?老人却记不清了。他说那时,与他相依为命的太太刚刚病逝,膝下又无子女。他是在悲痛绝望中去了那儿的。没想当建完这所小学,听到孩子们…  相似文献   

17.
陆丹华 《成才之路》2014,(30):I0010-I0010
正有人说: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我认为育人比教书更重要。作为班主任的我深有感触,接手一个班级,你会觉得自己不仅是他们的老师,更是他们的家长,你要更加爱护他们,这种感觉跟任课老师是完全不一样的。我觉得教育孩子,使他们成才,最重要的就是心中有爱!用你的爱来呵护孩子,孩子才会更加爱你。也许有人会说,这已经是老调重弹了,没有什么新意,在很久以前很多人都提起过,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是不变的定律!  相似文献   

18.
英国的餐桌教育英国家庭素有“把餐桌当成课堂”的传统,从孩子上餐桌的第一天起,家长就开始对其进行了有形或无形的‘进餐教育”。孩子长到一周岁至一周岁半时,开始喜欢自己用汤匙喝汤吃莱。绝大多数英国家长认为,孩子想自己进食,标志着一种对“人格独立”的向往,完全应给予积极鼓励。英国人普遍认为,一个人偏食、挑食  相似文献   

19.
编者按:看到那些被伤害的孩子,心很痛。这时我才明白: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并不只是空洞的口号。即使我们做不到,我们也必须努力去做,因为我们塑造的是人,是人的灵魂。我们从心底里敬佩那些敢于说真话的人,他们直面人心,剖析着自己、他人、社会的阴暗面,用他们的反思使我们避免对孩子造成更大的伤害。  相似文献   

20.
《宜宾学院学报》2019,(11):95-102
马来西亚国民型华文小学由于设备和师资的原因,将华裔与非华裔学生安排在同一班级。在这种华文教学与华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同步进行的情况下,华裔与非华裔学生对同一词汇的理解程度并不一定存在统计意义上的绝对差异,其中,带有强烈口语倾向的马来西亚华语与汉语同形异义词是较为典型的案例。大部分华裔生拥有民族语者的非绝对优势,而大部分非华裔生则有二语学习者的非绝对劣势,二者将依据不同词语,出现差异显著或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