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归有光19岁时写《项脊轩志》。项脊轩,是小阁子,"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的破败的"百年老屋",也是"余稍为修葺"而成的书屋。它见证了"我"的读书之"可喜",也见证了家破人亡之"可悲":伯叔分家,母爱不再,祖母遗愿不遂。归有光32岁时补写《项脊轩志》,项脊轩又见证了"我"的婚姻的幸福与不幸。归有光写读书短暂的喜,不过是为了衬托人  相似文献   

2.
散文分类细说有多种,其中有一种人称絮语散文,即“不是长篇阔论的逻辑的或理解的文章,乃如家常絮语,用清逸冷隽的笔法所写出来的零碎感想文章。”①我国明代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当是典型的杰作。文章若寻寻觅觅的自言自语,又像是断断续续地向人叙说衷肠,似不经意,出平淡语,道寻常事,却满纸淋漓着诗情,隽永而醇美,很有些以诗为文的味道.却是风神独具。 明代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论作诗,“其法有三:曰事,曰情,曰景。”归有光写《项脊轩志》也大抵如此,状项脊轩之景,述与项脊轩相关之事,抒因项脊轩而生的念远怀旧之情。但仅此尚不足以诗论之。重要的还在于归有光用此造出诗的意境来,即如王国  相似文献   

3.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是一篇典型的写人记事散文。黄厚江老师说,读写人记事散文,不仅要关注文章写了什么,更应该关注作者或者说文中的"我"的情感。那么该如何引导学生把握《项脊轩志》中"我"的情感呢?我们常讲,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理解散文的"神"自然应该从其"形"入手。笔者认为,《项脊轩志》这篇散文所写的"形"都围绕一个"变"字展开。孙绍振老师认为,经典的文本内容既有显性的层面,也有隐性的层面,同样《项脊轩志》的"变"也包括"显性之变"和"隐性之变"。  相似文献   

4.
王猛  魏艳丽 《文教资料》2011,(10):14-15
中年丧妻,是归有光人生中最为悲切的一件事。归有光对刻骨铭心的爱情的表达技巧就十分丰富。《项脊轩志》是归有光的名篇。借项脊轩的兴废,归有光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表达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也表达作者怀念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感情。  相似文献   

5.
《项脊轩志》是归有光的散文名篇,借一阁以记三代之遗迹,写出了对项脊轩的深切感情,也写出了对三代亲人的深沉怀念。作者极擅长细节描写,笔者谨从这些细节中拈出一二,从那些极容易被忽略的字入手,细嚼慢咽,别有一番滋味。  相似文献   

6.
<正>项脊轩上空的月亮升起又落下,庭中的枇杷树花开又花落,归家也历经潮起潮落悲欢离合,唯一不变的是项脊轩中的琅琅书声。清人梅曾亮说,《项脊轩志》是"借一阁以寄三世之遗迹",文中的一句"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似乎成了我们解读这篇传世名作的金钥匙。而我却以为,在看似闲散记录的家庭悲喜中,我们能看到他坚韧不拔的精神源泉,能找到他在科举之路上屡遭挫折依然奋勇前行的精神支柱,《项脊  相似文献   

7.
明代散文流派众多,若论影响最大的,当属明代中叶的唐宋派。它反对拟古,更自觉地提倡唐宋古文,为明代正确继承唐宋散文的传统,创造新的文风树起一面旗帜。在散文史上,的确有承前启后的地位。在众多唐宋派作家中,如说成就最高的,首推昆山归有光。高中语文课本选入了他的代表作《项脊轩志》,《项脊轩志》不仅让我们感悟了其艺术魅力,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窥见唐宋派散文创作的思想及其风格。  项脊轩不过是一间小阁子,而容纳了人事沧桑之变迁;《项脊轩志》也不过是“不得当世奇功伟烈之恨事”下的几件家庭琐事,却带着感人的色彩。文…  相似文献   

8.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是一篇融叙事、抒情、写景为一体的传世美文,作者“借一阁寄三世之遗迹”,文章以忆三代故人为叙事主线,状旧居项脊轩之景,言喜写悲叹志。自问世以来,这篇散文就以其朴素悲凄之情打动着万千读者。  相似文献   

9.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是一篇典型的写人记事散文。黄厚江老师说,读写人记事散文,不仅要关注文章写了什么,更应该关注作者或者说文中的"我"的情感。[1]那么该如何引导学生把握《项脊轩志》中"我"的情感呢?我们常讲,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理解散文的"神"自然应该从其"形"入手。笔者认为,《项脊轩志》这篇散文所写的"形"都围绕一个"变"字展开。孙绍振老师认为,经典的文本内容既有显性的层面,也有隐性的层面,[2]同样《项脊轩志》的"变"也包括"显性之变"和"隐性之变"。  相似文献   

10.
《项脊轩志》是归有光的代表作,也是古代抒情散文的名篇。文章随事曲折,娓娓细谈,叙述了与项脊轩相关的家庭琐事和人事变迁,尤其是注重选取典型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起到以少总多、以简驭繁之功效,笔意淡极,感情却深极。  相似文献   

11.
《项脊轩志》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每次读到归有光那句"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似乎听到一声悠长而深沉的叹息,不由悲从中来,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作者"借一阁以记三代之遗迹",睹物怀人,悼亡念存,娓娓细谈,感情极为悲切。梦想破灭的悲痛,母亲早逝的悲凉,祖母期望落空的悲戚,爱妻离世的悲伤构成了归有光的悲情人生。梦想破灭之悲"项脊轩,旧南阁子也。"一个一丈见方的百年老屋  相似文献   

12.
<正>“项脊轩”与“南阁子”,看似只是对“室”的不同称谓。但《项脊轩志》以“项脊轩”起笔,以“南阁子”终篇,不禁让人心生“疑思”:“项脊轩”,文章的标题,一个“崭新”的读书之所,为什么没有用它贯穿全篇?“南阁子”,一个非正式的称谓,显得有点“不入流”,甚至有点“土”,为什么在文章的结尾却又被反复提及?重重疑点,不能不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13.
《项脊轩志》是明代所谓“唐宋派”代表作家归有光的名作,也是一篇出现在复古主义风行一时的晚明文坛上的不可多得的优美抒情散文。作者以青少年时代朝夕相处的书斋“项脊轩”为抒情线索,选取了几件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琐谈作抒情的基点,抒发了对“百年老屋”的亲切感情,表达了作  相似文献   

14.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历来被称为悼念亲人的至情至性之文.一般的忆旧怀人之作,难免写喜怒哀乐,痛苦、感伤是免不了的,而最后往往能升华为审美,故而能获得超脱,但感觉归有光非但没有从与项脊轩有关的旧事中超脱,其基调也已经超出感伤成分,似乎将自己深埋在凄苦中,这必定有些缘故.  相似文献   

15.
《项脊轩志》是一篇题材平淡却感人至深的抒情佳作。几百年来备受人们推崇,被姚鼐称为“太仆最胜之文”。文章以项脊轩和或喜或悲的思想感情为线索,记叙了与之相关的人事变迁,借百年老屋的几经兴废,回忆家庭琐事,表现了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的感慨,表达了怀念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厚感情。文章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写“多可喜”之情,后一部分写“多可悲”之情。文章一开始,作者便用特写镜头将项脊轩的风貌展现在我们面  相似文献   

16.
洪合民 《山东教育》2011,(14):29-30
湖北省高考一考生的《站在项脊轩的门口》一文,获得了阅卷老师的一致好评,就此笔者援引前几段共同欣赏。我爱项脊轩,更爱站在项脊轩的门口。爱她那明月下的半墙,爱她那三五之夜的静谧,爱她的窄小且简朴。每每翻开那充满书香的语文书,扑入眼帘的就是一座低矮但给人心灵归宿的小轩。这里安居着追求安然、静然的震  相似文献   

17.
归有光是明代著名的散文家,他的作品数量不多,但却别具一格。他较少写什么重大的题材,也不抒发豪情壮志,更不爱运用华丽的辞藻和偏僻的典故,而是通过记叙一些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抒写深情。笔触朴素淡雅,感情真挚自然,于平淡中寓至情。正若王易爵所说:“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项脊轩志》就是其中一例。《项脊轩志》以自己读书的小屋———项脊轩为线索,写家庭的变迁,把浓挚的亲情之恋和深切的人生感慨,寄托在述怀忆旧之中,写得似乎极平淡,而读来却令人感慨唏嘘、余味无穷。文章充分体现了归有光散文在发扬创新方面的…  相似文献   

18.
“逍遥”是庄子人生哲学中的最高境界,也是庄子思想的核心。与郭象、支遁的“逍遥”论相比,庄子的“无待逍遥”是“无己”、“无功”、“无名”;而与之不同的郭象的“足(适)性逍遥”只求“安于性分”;与之相近的支遁的“任心逍遥”则讲求“至人”“无待”。庄子的“逍遥”观对我们有许多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项脊轩志》是一篇取材于个人平凡家庭小事的优美的抒情散文,关于它的线索,高中语文课本和高中语文教参一致认为:作者对项脊轩的深挚的眷恋之情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我个人认为,《项》文的线索不应是情,而应是“物”,也就是“项脊轩”。我们了解一下全文的内容及其抒情的种类便清楚了。下面按顺序概述文章各段的内容:第一段,写轩的地址特点。开头一句点明“轩”的地址、“轩”的特点分前后两种,修整前为小、破、暗;修整后为光亮、宁静、美妙。  相似文献   

20.
被誉为"明文第一"的<项脊轩志>,借项脊轩的兴衰,写了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和人事变迁,抒发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家庭变迁的感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