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尊敬卢梭,称他为“老师”,一,我学习他写《忏悔》讲真话,二,我相信他的说法:人生来是平等的。——巴金《随想录》七十一·《序跋集》跋一一部《随想录》,洋洋洒洒四十二万字。这是文学老人巴金六十年创作生涯的最后总结,也是历史老人巴金八十年人生经验的深刻结晶,更是思想老人巴金一生探求真理的最强烈心声。读《随想录》,谁能不为作者那颗燃烧的赤诚的心所震撼。巴金,这位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从他二十年代走上文学道路开始,那颗心就燃起来了,而今已是八十多岁的耄耋老人,可那颗心依然在燃烧,而且光焰四射。有的人在劫难余生之后变得萎萎缩缩,举步唯艰,而巴金在噩梦醒来之后却变得更勇敢、更无畏了。他的五本《随想录》看似拉拉杂杂,但  相似文献   

2.
巴金的悲哀     
《海上日出》《鸟的天堂》里巴金带给我们的是炫目的美丽;《家·春·秋》里巴金带给我们的是灼人的激情。然而美丽和充满激情的文字背后,这位“世纪老人”也有他的悲哀。(雨田)  相似文献   

3.
巴金是我国现、当代德高望重的老作家,当代文化巨人.从其步入文坛至今六十多年来从未中断过散文创作,他先后出版的三十几本散文集深深烙下了时代的印记.当历史的长河把巴金载入新的历史时期,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面对国家的劫运,民族的苦难和个人的遭际,又重新自觉地肩起社会职责,握起笔,进入他散文创作的黄金时期.1977至1978年接连发表《一封信》、《第二次解放》、《除恶务尽》、《望着总理的遗  相似文献   

4.
近访巴金     
这是老作家单复写于1989年的一篇散文。作者赞扬巴金“是一位有崇高信仰的人,一位对光明执著追求的人,一个充满献身精神的人,理想之光一直不会灭亡的人”。文章通过往日与巴金交往的片断和“近访”的情景,写出巴金可贵的人品。巴金作为我国现代文学大师,已于2005年10月17日在上海病逝,享年101岁。他在大半个世纪的文学生涯中,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作品享誉海内外。他的人品更为世人所称道。我们从这篇散文去品味巴金老人是怎样“疾恶如仇”,又是怎样善待后学者和朋友的。愿少年朋友多读些巴金老人的书,不仅从他的名著、更从他的为人,汲取健康成长的丰富营养。  相似文献   

5.
文学巨匠、世纪老人巴金一生经历坎坷,饱经风霜,他给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厚的精神遗产。《随想录》是巴金老人晚年创作的一部杂文集,他直面“文革”带来的灾难,直面自己人格曾经出现的扭曲,进行深深的自贵和沉痛的忏悔。他用笔作刀,对自己进行深入的解剖,深入到灵魂深处进行拷问。这种反思和忏悔成为他一生的情结,是贯穿《随想录》的一条红线,是巴金老人光辉人格的写照。  相似文献   

6.
一、整体感知,发现“爱”师:巴金,一位著述极丰的世纪老人,一位思想深邃的世纪老人,一位感情丰富的世纪老人!今天,我们将通过《给家乡孩子的信》这篇课文走进这位世纪老人的内心世界,去与他进行心灵对话。请大家先转换一下角色,把自己当做巴老家乡的孩子,认真阅读他老人家给我们的来信。  相似文献   

7.
1778年7月的一个黄昏,在巴黎郊外的一个庄园里,一位孤独的老人正在缓缓地散步。夏雨初歇,凉风习习,小径两旁,白桦树轻舞飞扬,似乎在追随和撩拨着老人孤独的灵魂。这位老人就是卢梭。读过《忏悔录》的人都不会忘记这位钟表匠的后代,自幼父母双亡,仅凭自学成为知识界巨子,名声传遍法国乃至于整个世界。他用他全部的才华与赤诚,在哲学史和教育史上都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作为教育家的卢梭或许是所有教育家里面最奇特的了。他缺乏在教育方面的丰富实践,只做过一段不甚成功的家庭教师,但他成就了爱弥儿——一个在世界教育史上最有名的虚拟学生。翻…  相似文献   

8.
世纪老人巴金在现当代文学的画卷上留下了数十个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在他的创作前期,其理想的女性形象在中篇小说《海的梦》中已初现端倪,在《爱情三部曲》之《电》中完全成熟。本文拟从《海的梦》的女主人公里娜着手,通过分析作品展示其崇高的人格魅力,了解巴金写这部作品的意义,并由里娜对以后巴金创作的女性形象的影响推知巴金前期创作中理想的女性形象雏形就是里娜。  相似文献   

9.
据我所知,不少同学经常会嘟囔着“作文难、作文难”的问题,可是你看看人家这篇《一位不相识的老人》,难吗?我看作文一点儿也不难。先说“取材难”。所谓“作文难”,首先难在没什么可写的,也就是“取材难”。但是你看这篇作文,写的不就是无意中见到的一位老人吗?而且双方一句话都没说过,像这种情况,我们一天到晚不知道要碰到多少次呢!关键在哪里呢?关键在于作者见到这位老人时确实感到心头一动。婚礼的热闹场面与老人的孤独形成了一种对比。正是这种对比,使老人独自一人默默地弹奏,触动了作者的心:他是干什么的?他来自何方?这么大年纪了,为什…  相似文献   

10.
牛金生 《高中生》2012,(18):8-9
巴金晚年的痛与梦1978年12月,历经"文革"苦难的巴金老人开始写作晚年最为重要的作品———《随想录》。1979年春天,巴金重返巴黎。刚刚经历过"文革"浩劫的巴金,思想正处在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上。旧地重游带给他的不只是兴奋、亲切,更是对历史的反思。在  相似文献   

11.
1978年12月.历经“文革”苦难的巴金老人开始写作晚年最为重要的作品——《随想录》。1979年春天.巴金重返巴黎。刚刚经历过“文革”浩劫的巴金.思想正处在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上。旧地重游带给他的不只是兴奋、亲切。更是对历史的反思。在《随想录》中,巴金一再提到他在“文革”初期被迫不停地写交代的经历。  相似文献   

12.
永远的仰望     
在巴金面前,我们只是个蹒跚学步的孩子。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是——永远都是。已经有许多人,为逝世的老人写下了许多的文章。为他文字的魅力,为他人格的魅力。那天,我却蜷缩在家里的一角,一张一张地翻看着巴金先生的照片。我看得很仔细,我无意从照片背后发现什么,我只是想翻翻,看幼时的巴金,年轻时雄姿英发的巴金,与萧珊在一起荡舟的巴金,后来出访的巴金,以及逐渐老了的巴金。我尽量平心静气,把巴金先生想成一个平常的人,以一个普通的人对另一个普通的人的角度去注视他,然而,结果是我不能,我所有的,只能是仰视。我的目光在一张1984年他接受香…  相似文献   

13.
“巴金赠书”流散的消息传出后,舆论哗然。我也因此联想起许多关于巴老和书的故事。巴老晚年除了写作《随想录》,创建中国现代文学馆,还有一件被他看得同样重要的大事,就是把他七八十年来苦心孤诣、铢积寸累的财富,即多达三万多册的图书、一万多册的杂志,毫无保留地无  相似文献   

14.
在去年年底举行的全国作协第五次代表大会上,92岁高龄的巴金连任中国作协主席。半个多世纪以来,巴老驰骋文坛,留下了大量不朽的作品,尤其是《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及《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更是享誉国内外,拥有千千万万的忠实读者。为此本刊特推出《文坛巨擘——巴金》一文,向中学生朋友介绍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作家。  相似文献   

15.
从报上得知,中国文坛圣洁的领袖,敬爱的巴金老人与世长辞了!心里顿时一惊。巴金老人是否去了他笔墨里的“鸟的天堂”? 最早知道“巴金”这个名字,是在上小学时学了他的《海上日出》之后。我声情并茂地大声朗读着那富有魅力的文字:  相似文献   

16.
唐代传奇小说《东城老父传》的作者向有陈鸿和陈鸿祖二说。究系何人所著,笔者不敢枉断,这需要考据家们作进一步的历史钩沉。好在评估一篇作品的思想价值,应以作品本身为依据。一贾昌是一位已98岁高龄的老人,因他居于“长安东门外镇国寺东偏”,故作者称之为“东城老父”。老父者,老年男子也。《东城老父传》就是以这位老人传奇式的人生  相似文献   

17.
徐虹 《现代语文》2005,(1):10-10
今天上午,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的“把心交给读者·巴金作品朗诵音乐会”是这样开始的——舒乙站定台前,说:“巴金先生在致冰心的信中曾写道:‘有你在,灯亮着;我们不在黑暗中,我们放心了’。现在我们也可以对巴金先生说:‘有你在,灯亮着;我们不在黑暗中,我们放心了……’”25日是巴金先生98岁生日,中国现代文学馆分别于11月23日和24日举办了两场“把心交给读者·巴金作品朗诵音乐会”及“走近巴金·大型图片展览”。人们推开印有巴金手模的现代文学馆的厚重大门,就如同触摸到他温暖的手掌,走入这位文坛巨匠丰富深沉的内心。高高低低挂满展厅四…  相似文献   

18.
我所敬仰的巴金先生于昨天晚上与世长辞了。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成长起来的作家中,他陪伴我们的时间最为长久。这双一直默默注视着我们年轻人的眼睛在迷糊了好几年之后终于悄悄合上了。对于这位幸运而又艰难地穿越百年的历史老人的逝世,我们用不着悲伤,也用不着给他戴上过多过高的帽子,重要的是如何评价和继承他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如何评价”关系着对一位跨世纪老人的公正,“如何继承”关系着我们自己的未来福祉。  相似文献   

19.
夏丐尊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出版家、爱国民主战士。他是历史悠久的《中学生》杂志创刊人之一。他与叶圣陶等合著的《文心》、《文章讲话》、《文章作法》以及他的《文艺论ABC》等,曾经在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读者中不胫而走,至今仍然受到广泛的欢迎。他给我们留下的文学作品不多,但一本《平屋杂文》中的大多数篇什,都堪称散文的精品。巴金在谈到他的散文受了“五四”以后从鲁迅起接连出现的散文能手的影响时,是把夏丐尊与朱自清、叶圣陶列在一起的。(巴金:《谈我的散文》)曾经是夏丐尊的学生后来与之共事多年的丰子恺,不仅是我国著名的画家,也是著名的散文家、  相似文献   

20.
让生命开花     
10月17日,文坛巨匠巴金爷爷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人走了,灯却依然亮着。这位世纪老人的人格魅力永远激励着年轻一代。我们特摘录此文以作纪念。巴金的心愿是什么?是让生命开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