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在教学领域里,常常要遇到需要鉴别的问题,无论是日常教学或考查测验,也无论是字的形、音、义,词的含义、构成、性质与用法,句子的句意与句法,篇章的安排与技巧,其同其异,孰优孰劣,无不通过比较来判别,来认识,以开拓思维,加深印象,促进理解,增进记忆,达到提高阅读和表达能力的目的。具体说,比较法有如下功用。一、用比较辨异同就词句的辨识而论,如“熙熙攘攘”、“摩肩接踵”、“车水马龙”、“游人如织”,都有人来人往,热闹拥挤的意思,这是同。但“熙熙攘攘”还反映心人如织”,都有人来人往,热闹拥挤的意思,这是同。…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中利用反例,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这是一种比较。比较能确定其与被比较对象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有比较才有鉴别”,才能容易把握住所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因此,概念教学中,捕捉适当时机,选用恰当的反例进行教学,对概念的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运用反例来加强概念教学呢?  相似文献   

3.
在一次高三《思想政治》教学中,同学们对“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孰重孰轻、孰主孰次的问题展开了争论。一些同学认为国家权力是最根本、最重要的,权力决定权利。也有一些同学认为公民权利是最根本、最重要的,权利决定权力。考虑到这个问题很具典型性,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考试与教学孰重孰轻”、“新课程改革中的新旧冲突”是两大必须解决的矛盾。解决好了这两大矛盾,必然会有力地推进中学语文教学。推进新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5.
一、道德辨析能力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地位 道德辨析能力主要指在复杂社会情境中,在多种信息来源与繁复的观念系统中,个体分析道德行为孰对孰错,孰重孰轻,孰有价值孰无价值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中利用反例,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这是一种比较。比较能确定与被比较对象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有比较才有鉴别”,才能容易把握住所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因此,概念教学中,捕捉适当时机,选用恰当的反例进行教学,对概念的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身为教师,常在面包与教鞭、票子与学子的孰重孰轻中选择,盼能守住自己的内心,不致使心为物役。随着教学生命的延伸,心中隐隐有了理想褪色的茫然、事业徘徊的苦恼、前途未卜的忧患……与其在这种心态下彳亍,不如扬起自信的风帆,荡起激情的双桨,向命运挑战,给心灵定航。  相似文献   

8.
董剑 《考试周刊》2012,(1):40-41
语文,覆盖面最为广泛,上至天文时空,下至地理人文,俯瞰芸芸众生,包罗世间万象。学习语文需要细心,需要用心去体会,尤其是要学会归纳总结和比较,比较就是确定事物同异关系的思维过程和方法。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有鉴别才能有发现有创造。从完成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上看,运用比较法教学也是必要的。下面我就如何运用比较法来学习语文这一问题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一、文学常识中有很多需要比较来掌握的知识  相似文献   

9.
计算机教学中基础知识与能力培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佳娃 《广西教育》2006,(1B):52-52
由于高职的教育是就业的教育,而就业是要技能的,且国家把高职教育定为培养操作型、应用型的人才,于是教学中的基础知汉和能力的培养,孰重孰轻常常成为高职教育讨论的课题。对此,笔者仅就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巾基础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浅淡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分数与发展,孰重孰轻?高分与人才培养有没有必然联系?现行的教师、社会教育评价机制有何弊端?要做到"高分不低能",我们需要改变哪些评价观念?作者谈谈对分数作为教学评价的教育观。  相似文献   

11.
廖志丹 《文教资料》2008,(11):90-92
本文主要是对意大利瑞吉欧教育模式精髓--方案教学,与中国本土的学前教育先驱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精华--"五指活动"课程进行比较.目的不是比较孰优孰劣,主要是希望能够给我国处在课程改革大潮中的幼儿教育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2.
张菁 《考试周刊》2014,(48):126-126
教育方式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一种教学方式都有其长处与短处,无法一刀切并下定论孰好孰坏。需要注意的是,每一种教学方式都是可以改进的,而我国从未停止过教育改革与改进的步伐,新课程实验就是一种很好的尝试。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特别之处在于,其不仅担负了文化知识的教育,而且有指导学生树立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并进行德育的作用。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要寻求更多可能性,以便更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对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课堂现状的分析,本文对其弊端提出了改进意见并以教学实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3.
教育方式的不同会使教育的质量产生一定的差异性,从偏重学术与偏重实践能力孰强孰弱,注重整体的水平与注重个体的发展孰优孰劣,强调教学过程的管理与强调教学效果的管理孰难孰易,对中外的教育方式进行比较,从而更好地总结我国教育与国外教育的差异,阐述使学生发展其个性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考试与教学孰重孰轻"、"新课程改革中的新旧冲突"是两大必须解决的矛盾。解决好了这两大矛盾,必然会有力地推进中学语文教学,推进新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这个富有挑战、竞争激烈的时代,国家、地区、民族之间孰胜孰败、孰优孰劣越来越体现在人才综合素质的高低。在培养综合素质高人才方面,历史教学任重而道远。它必须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时俱进、求实创新,才能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更好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历史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笔者是这样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教育方式的不同会使教育的质量产生一定的差异性,从偏重学术与偏重实践能力孰强孰弱,注重整体的水平与注重个体的发展孰优孰劣,强调教学过程的管理与强调教学效果的管理孰难孰易,对中外的教育方式进行比较,从而更好地总结我国教育与国外教育的差异,阐述使学生发展其个性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薛峰 《考试周刊》2009,(49):45-45
比较就是确定事物同异关系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它的实用范围极为广泛,在文学、法学、政治、经济等领域中早就普遍广泛地运用了。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有鉴别才能有发现有创造。我们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尝试运用比较法。作家由于思想素质、文化修养不同,在文章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是不相同的。为能把握文章的思想特征。领略文章的艺术特色,我们运用比较法教学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钟武伟 《教师》2008,(4):69-70
工具性与人文性孰轻孰重?知识与能力孰主孰次?这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历来争论不休的问题,也是当前语文新课改中不能回避的重要理论问题。我认为,应该用辩证的观点和新课程的理念来重新审视语文教学中的这两对关系。科学地认识和处理好这两对关系对于我们澄清语文的基本性质,明确语文的教学目的,提高语文的教学效率,指导语文新课改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9.
段志贵 《现代教学》2007,(10):54-56
本刊在2007年第3期和第4期中,用了较大的篇幅对美国数学课程改革50年来的历程及其最新的发展作了详细的介绍,这里我们转换视线,将中国正在进行的数学课程改革与美国数学课程改革的各个方面逐一比较。 杨振宁曾经说过:“中国与美国式的教育,不能讲哪一个好,哪一个不好,要因人而异”。比较中美两国的数学课程改革,我们并不是要轻言孰强孰弱,孰好孰坏,孰优孰劣。但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比较,我们能调整错位,扬长补短,为推进我国数学课程改革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而努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电子词典出现后,学者们关于纸质词典和电子词典孰优孰劣一直争论不休,莫衷一是。本文借鉴哈特曼专著《词典学教学与研究》中对词典结构的分类,来比较纸质词典与电子词典的结构差异,力图总结出电子词典的范式,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两种词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