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规则对发球规则作了“发球区扩大为端线后9米宽的地区,延深至无障碍区的终端”的修改。那么发球区扩大后对少年女排接发球效果诸因素有何影响?笔者对上海少年女排(由市北中学女排组队)参加1997年全国少年女排乙组比赛中与天津、江苏、河南等9支队伍8场比赛进行了专题统计。力求通过分析,寻求发球区扩大后,少年女排接不同线路、不同区域、不同落点发球的效果,找出影响少年女排队员接发球效果差的因素,为其在接发球技术训练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如何防守或者削弱对方发动的强大的快攻攻势 ,已经成为现今排球防守中亟待解决的课题。笔者认为应从发球、拦网和后排防守三个环节着手。一、提高发球质量1、加强发球的攻击性。尽量准确地发出弧度平、速度快、力量大、旋转性强或飘度大、落点好的攻击性发球 ,以破坏对方的一传并力争直接得分。身高力大的队员可利用跳起发球、砍式发球提高发球的威力 ,使对方不适应或产生心理上的威胁 ,造成一传失误达到破攻的目的。2 .控制发球的落点。将球准确地发到对方两个队员之间的连接区 ,前区、后区、三角地带等场区空当 ,以造成对方组攻困难。将球…  相似文献   

3.
第五届城运会女排比赛发球技战术效果的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第五届城运会女子排球比赛发球的技战术效果及落点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 ,发现当前我国女排后备力量在发球技战术环节得分率和破攻率低 ,攻击性和稳定性处理不当的现状 .采取适合个人的发球方式 ,加强攻击性 ,坚持跳发球 ,是今后女排发球技战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排球竞赛新规则引发的发球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前言从1999年1月1日起,新的排球竞赛规则开始实施.这一规则的实施,引起了排球技、战术的变化,特别是“每球得分制”和“自由人”的实施,对发球攻击性的要求更高了.笔者认为发球的攻击性,体现在“快、变、准”三个方面.即:“速度快、运行轨迹变化大、落点准”,本文就发球攻击性  相似文献   

5.
吕春松  王喆 《成才之路》2014,(16):60-62
拼发球战术是1999年实行每球得分制新规则以后,伴随着得失分结构变化而产生的新的发球理念。它加强了发球攻击性,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过去发球、接发球相对平衡的局面,促进了发球技术的提高。许多教练针对拼发球理念制定了相关的拼发球战术。因此,利用好拼发球战术相当于进攻的开始,增加了对方接发球的难度,降低了对方接发球的成功率,有利于本队的防守反击,对夺取比赛胜利有明显作用。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通过对我国优秀男子排球运动员在比赛中发球的效果、落点、得失分率等指标的统计分析,试图了解拼发球战术在我国高水平男子排球比赛中的运用情况,并据此分析影响拼发球战术在比赛中运用效果的因素,旨在为提高发球的技战术水平提供一定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张燕杰  赵西堂 《考试周刊》2007,(35):144-145
进入21世纪以来,排球的运动水平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随着运动员高度、速度、力量的提升,力量排球再次成为主宰,而随着排球比赛新规则的实施:由发球得分制改为每球得分制,球发出后可以触及球网及发球区由原来的3m扩大到9m,这无疑使发球队员的选择性增多,致使发球的攻击性、威胁性大大加强,因此接发球的难度也相应增加。本文通过对接发球的这几个动作过程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给出训练方法,旨在为排球训练和比赛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截击球在现代网球比赛中,是一项重要的得分手段,掌握好网前截击技术对单打时的发球上网,随球上网都有很大的作用。攻击性网前截击打法的步骤和上网战术,是在认真执行比赛计划的前提下,用不同的击球方式和落点的组合,抓住时机积极进入网前的攻击位置,保持良好的击球心态和正确的击球目标,从而最终赢得比分。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录像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对中国女排参加2011年世界杯的比赛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研究认为:中国女排在进攻方面有着一定的提高,但仍然存在攻击点集中、战术攻运用不多的不足;在接发球、发球和防守方面,存在接发球整体效果欠佳,自由人接发球数量较少的不足,整体防守起球数量可以,但起球到位率不高,发球整体攻击性不强。建议:中国女排应提高球队尤其是主攻手的防守能力;加强发球的攻击性和稳定性;改善攻手的使用结构和比例,提高强攻的进攻效果;加强后备人才培养;提升球员的体能储备。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现场观察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通过对2011—2012年中国女子排球联赛福建女排主场7场比赛的发球与一传技术效果进行统计、比较与分析,并得出结论:福建女排在发球环节,稳定性不足,攻击性不强,遇强劲对手时,队员的心理抗压能力不足,失误较多;在一传环节,接跳发球的经验不足,调攻与无攻次数较多。福建女排需不断完善发球和一传的技术。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8,(44):136-137
本文通过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分析2017年男双、女双、混双15场国际羽毛球决赛发球技术的使用情况。结论:在羽毛球双打比赛中,无论是男双、女双还是混双,主要以网前小球为主。前场1区的球最多,其次是5区,后场4区的球最多。在发球区域上男双、女双、混双没有显著差异。男双发球失误中,发球过腰的次数最多,女双发球下网次数最多,混双发球不到位最多。羽毛球双打运动员应该在注重发球质量的同时,适当增加发球落点的变化,增加对手接发球的压力。双打运动员应该加强发球的练习,减少发球失误的数量。  相似文献   

11.
正面上手发球是排球发球技术的基础.对于初学排球者是必须掌握的一项技术.由于身体素质,对动作的理解能力等方面的原因,往往是发出的球,“形似而神不似”.没有正面上手发球所应有的威力.本文探讨如何提高正面上手发球的攻击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现代篮球攻击性防守战术的主要特点是:较强的战术意识、以球为中心,球、人、区、篮兼顾的四维防守体系、比赛中较强的攻击性、针对性、比赛战术的综合多变性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乒乓球发球技术通常为一般初学者学习乒乓球的入门,因为它是乒乓球运动中最基本的技术。初学者开始学习发球技术时,如何从一动作延伸进步至其他较有变化性的动作,从一开时的球感练习到发平击发球,只要发过就好,到有旋转性质的上旋、下旋、侧旋,甚至长球或短球等落点都要发到心里所想的地方。如何帮助初学者领悟学习适应各种球感的刺激、反应与认知,以期能在最短时间内习得各项发球技术方法,是本研究探讨的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观察法,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乒乓球队为例,得出队伍发球技术整体实力疲软、技术种类较为单一并缺乏战术目的性的结论;并针对现状提出了因材与分类激励法双管齐下教学,落点属性准确训练先于增强旋转训练、动作定型和增强手感取决于多球训练、注重发球套路和技术的创新等对策.  相似文献   

15.
乒乓球直拍正手攻球技术分析及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拍正手攻球是乒乓球比赛中常用的一个技术动作.本文从发球、发球抢攻和步法三个方面对直拍正手攻球技术进行了动作分析.为了提高这个动作的教学质量,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将场地划分为九个区域对山东女排在2010-2011年全国女排联赛各个区域发球的落点的效果进行统计并细致分析。本文重点对山东女排在联赛全部十八场比赛中不同区域发球得破率统计情况、所有比赛胜场场次的不同区域得破率的统计情况、所有比赛负场场次的不同区域得破率的统计情况、区域间发球效果规律以及区域间发球效果规律与比赛制胜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得出7号位和8号位在排球比赛中的得破率较高,尤其是7号位,由于其主攻队员所在本区域以及发球队员发球顺手线正好在7号位,所以7号位更加重要。所以,在平时的训练和比赛中,教练员要提高运动员对7号位发球的控制能力,以及兼顾其他区域的发球得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运动队的长足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17.
奉东 《广西教育》2013,(26):22-23
排球下手发球是排球运动发球方式的一种,发球时,手臂由下向前上方摆动,并利用身体的转动将球击出。按其动作,可分为正面下手发球和侧面下手发球。这样发球,所发出的球速度慢、力量小、攻击性差,适合初学者。  相似文献   

18.
随着排球竞赛规则从发球得分制改为每球得分制,学界对新规则带来得分规律的变化进行了诸多方面的研究,本文对新规则下排球攻击性发球的时间与区域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技术统计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对参加2007年中国网球公开赛的中外男子单打网球运动员的发球技术运用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网球男子运动员发球的力量、速度、发球与第三拍的进攻衔接以及发球落点的运用等方面同世界优秀运动员存在较大的差距。建议:努力提高发球力量速度,以适应当今网球男子比赛发展趋势;强化进攻理念,提高发球与第三拍进攻的衔接能力;加强战术意识培养,提高发球技术运用质量。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对女子网球双打比赛竞技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女子网球双打一分竞技过程的多拍结构呈正偏态分布,而且发球战术系统的得分能力优于接发球战术系统的得分能力,发球战术过程的空间位置变化灵活,力争主动得分;中路落点的击球是接发球方攻防对抗的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