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泰戈尔的大部分诗歌的基调是在周而复始的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中对永恒的发现和无限的赞美,其中的一些记录“日常景色”的诗歌让我们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其朴素的词汇,不加修饰的白描,宁静的调子,确有中国田园山水诗那平易自然,而又悠远深厚的风格。这也是泰戈尔把它们称作“我的中国诗歌”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传承于印度古老修习方法的禅一经传入中国,并与老庄哲学中的“天人合一。、“心斋”、“坐忘”等哲学理念相融合,诞生出“禅宗”这一特立独行的宗教流派,禅讲求“寂、空、静、虚”的心灵状态,对我国山水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山水诗是中国古典文坛里的一枝奇葩,闪耀着协人的艺术光辉。大量的山水诗,汇集成万里江山的艺术画卷,形象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生活情趣,表现出很浓的中国情愫,这对了解中国古代的精神文明是颇为有益的。  相似文献   

4.
评王维山水诗的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维开一代山水诗之宗,其山水诗表现出的空灵、静寂的境界尤为后世所推崇。本试图通过对王诗的分析,触摸王维的情感世界,感受其诗中自然山水背后的主观色彩,说明王诗艺术达到了“寓目骋怀”的境界,但尚未达到物我两忘的“明心”之境。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山水诗作为艺术美的表现,再现了中国社会历史变化的脉络和时代社会的变迁.其产生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意识,尤其是儒学价值观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6.
正从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初开始"重写文学史"的讨论以来,文学史著潮涌般出现,不仅数量可观,而且种类繁多。就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写作来说,不仅出版了多种文学史教材,而且还出现了各种文体的文学史著,不仅出版了许多地区的文学史,而且涌现出思潮史、论争史、流派史、批评史、作家心理史、文学观念史等专史。尽管文学史著门类众多,但是仍然没有覆盖这个时段的整个文学,新近出版的张卫中的《20世纪中国文学语言变迁史》  相似文献   

7.
王蒙认为,艾特玛托夫、加西亚&;#183;马尔克斯、卡夫卡和海明威是对新时期中国文学影响最大的四位外国作家。那么,艾特玛托夫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始于何时?以什么样的方式?影响了谁?达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对于这些疑问,史锦秀教授的新著《艾特玛托夫在中国》(下文简称《艾》)都给予了充分的解答。  相似文献   

8.
谢灵运山水诗一个突出的特征,就是其诗明显与《周易》存有关联并成为诗中的有机部分。谢灵运在继承前人用《易》制诗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突破与创新:即诗中化用《易》辞,广泛、自如地反映生活各层面;善于化用《易》理组织、结构全诗;抽绎《易》理中与佛、道契合的出世之思,构成谢灵运诗歌创作的主要基调。此特征之形成,与其聪慧禀性、学识修养相关,也与时代风气浸染、家学渊源有关。  相似文献   

9.
《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代表作。这是一首融诗情、画意、乐理、禅趣于一体的优秀山水诗。诗人用独特的艺术构思、巧妙的描摹方法,在诗歌领域中创造了神奇而迷人的境界。  相似文献   

10.
11.
关于中国山水诗的产生时间和地点,一般认为,是南朝宋初的永嘉地区,但这是一个值得重新思考的话题。中国山水诗有一个产生、兴盛和走向新阶段的过程,雄奇险秀的庐山山水和儒、释、道兼综的庐山文化为这个过程提供了绝佳演绎场景。中国最早的一批山水诗人是庐山上的和尚、道士和隐士。陶渊明、谢灵运的庐山诗则是中国山水诗兴盛的标志。发祥于庐山的山水诗,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上,对后世山水诗产生典范性的影响。因此,庐山才是中国山水诗的发祥地。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山水诗形成于晋代,是诗人自然审美的结晶。诗人自然本性和主体意识的觉醒是山水诗形成的根本原因。山水诗的审美对象和内容主要是自然山水,具有多种多样的审美形态。自然山水的审美观赏具有六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谢灵运自我主观意识十分强烈,性格特征非常鲜明,人格缺陷也很明显,他为人处世的行为方式和创作心态均体现了这一点,政治上的挫折感,失意感与主观意识中的优越感、表现欲望构成了谢灵运内心世界的矛盾两极,在苦闷与不平的心态支配下,他在山水诗中竭力张扬自我,追求另一种成功;反复阐发玄佛之理,以消解心中的不平之气。  相似文献   

14.
余与老友洪桥教授,相交半个世纪,赏奇析疑,欣合无间,有水乳交融之乐焉。近日君自江宁来访,携其所《渔洋纪行山水诗化精神阐释》一稿示余,此书卷帧浩繁,特以地名分卷系之,都60万言,余读之称善。君释诗,能另辟途径,不落恒蹊,其观点与体例,均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余读其部分篇章,今择其要为推荐如次。  相似文献   

15.
王维的山水诗是中国古代山水诗的典型代表。山水意识是以自然山水为审美对象,通过观照山水以获取美感的心理活动,山水诗是山水意识的产物,中国的山水诗是以山水自然景物为审美对象的诗歌作品。王维的山水诗体现了中国山水诗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6.
王维后期山水诗追求的是一种空灵的审美趣味,在其后期诗作中大多是词调秀雅,意新理惬作佛语而有浓厚禅理,禅趣的作品,它们不仅在诗歌艺术上有特色,更开拓了艺术表现的新天地。在这些作品中没有了牢骚、愤慨、和谐、淡泊、静穆、和平、无欲、无贪、无求、无住……这就是王维后期山水诗中禅的境界。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艺术史上,山水诗的产生早于山水画,并深刻影响了山水画的构思和表达,以及对意境的追求。有声画,无声诗,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体现了诗画之间的关系。明代以后,诗画渐渐脱节,不再是唐宋时期的情景了。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山水诗的美学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山水诗源远流长,山水诗既是对自然山东美的艺术提炼,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果,因此具有丰富的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19.
在英译王维山水诗的过程中,如能将山水画的绘画因素考虑进去,便可以更好地再现原诗的意境,达到“意美”.文章将分别从散点透视、色彩对比、点染这三个绘画技巧方面对翁显良先生英译王维山水诗《鸟鸣涧》的文本进行分析,旨在说明绘画技巧的借用可以渗透到山水诗英译甚至是古诗英译的方方面面,不失为指导文学翻译的一个新方向,具有深远的艺术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谢灵运受《周易》的影响,尤其受取象思维方式的影响,从而创作了大量的山水诗。并且在山水诗刻画准确与体验细腻的秀丽景色中,蕴藏着丰富的理趣,从而给人某种启示。其所取之象的品质,慢慢发展成为一种形式化,最终成为古典诗歌的常见的“象”,其取象艺术对其后世的山水诗创作有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