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写作是头脑发热时写好,还是冷静下来写好呢?我认为从写作的一般常识来说,写作当然是趁热打铁为好。这可以保持对事件的新鲜感与激情。比如1983年朱建华在上海虹口体育场飞身越过2米38,又一次打破跳高世界纪录,当时一位记者写下这样一则新闻导语:“赭红色跑道,翠绿色草场相映成辉的虹口体育场沸腾了。4万名观众热烈地向飞越2米38高度、再次打破男子跳高世界纪录的上海选手朱建华欢呼。朱建华  相似文献   

2.
一剪裁是写作中的一个基本技术,新闻写作也不例外。说到剪裁,又不能不涉及到叙述和表现两个概念。因为这是机理所在。初学新闻写作最容易犯的毛病之一,就是平铺直叙。比如写人物通讯,用编年谱的办法,从童年开始,依次写到今天。为了反映人物的全貌,当然要有追溯,也当然要有发展的脉络,但是,绝不是、也不能平均使用笔墨。哪些地方要略写,哪些地方要细  相似文献   

3.
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当然,也是新闻的主角。人物新闻通讯的写作是新闻写作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何写好人物?可作的文章很多,注意写好体态语言,就是其中的一篇。体态语言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4.
《新闻与写作》重点是介绍新闻写作的方法、技巧、知识,很受读者的欢迎。但是,好的新闻作品,首先要有好的新闻内容,好的新闻内容是通过成功的新闻采访活动获得的。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有了成功的新闻采访,才能有成功的新闻写作。这是采访和写作关系的一般道理。当然也会出现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有了成功的新闻采访,也有了好的新闻内容,没有写出好的新闻报道。从这个情况分析,新闻写作的方法、技巧、知识,也是产生好新闻的一个重要条件。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互为因果,缺一不可。但从一般的道理来说,新闻采访,占有材料,是写出好新闻的基础,而写作是加工工程。好比做米饭,大米是基础,烧饭的方法、技巧是加工制作。巧媳妇难做无米之炊,就是这个道理的形象说法。这是事实是第一性的唯物主义观  相似文献   

5.
新闻必须完全真实,这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报道的一项根本原则。然而,翻阅时下的某些报纸,一些捕风捉影的疑似新闻、凭空捏造的虚假报道,依然时有所见。虚假新闻何以屡禁不止?仔细分析,原因大致有这样几条:一是认识不明确。一些新闻写作者尤其是初搞报道者,弄不清新闻报道与文学创作的区别,以为写报道也可以像写小说一样虚构,结果稀里糊涂地搞了假报道。二是采访不细致。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重要环节,新闻采访的成败直接影响到新闻写作的质量。一些新闻写作者采访时不深入、不细致,浮光掠影、蜻蜓点水,掌握的事实材料不确切,并且…  相似文献   

6.
信息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必须以其高质量来满足顾客的需求,而如何写好信息稿件并非易事。常有同志讲,不是没有东西可写,就是写出来不像信息,刊用率很低……现就自己的写作实践,谈点粗浅的看法与体会。人们日常讲到的信息,一般指消息或者叫情报,是新闻的一部分。但信息和新闻不完全一样,信息具有共享性,而新闻常为一家所有,特别是在西方国家是这样。  相似文献   

7.
知识林     
新闻稿忌带文件色彩   我时常见到文件式的稿件,开头讲形势、背景,然后是做法一、二、三,经验甲、乙、丙,意义 A、 B、 C,这样的稿件虽业务性较强,棱角分明,但略显生硬,特别是不符合新闻写作的要求,文章没有文采,不吸引人。许多来稿虽反映的内容有报道价值,但编辑也只好放弃,这对编辑、作者来说都是很遗憾的。   写新闻稿与写文件是两码事,写文件要符合公文写作的要求,写新闻稿要体现新闻写作的特点,虽说都是写作,但写作方法不一样。   制发文件与撰写新闻稿件的目的、作用不同。发文是为了传达上级意图,贯彻方针…  相似文献   

8.
在一次新闻培训班上,当我提出新闻稿件是怎样产生的这个问题时,不少同志脱口而出:“那自然是写出来的!”我说:“这个回答顶多是说对了一部分。”新闻稿件究竟是怎么产生的? 任何新闻稿件都是先采出来,然后才能写出来。但是,不少年轻记者和通讯员只看到新闻稿件是写出来的,却不理解它首先是采出来的。因此,对待一篇新闻在写作上下的功夫较大,而忽视或不重视采访。即使出去采访也像蜻蜒点水一样抓些一鳞半爪的材料,回到办公室闷头写上半天或一天。结果是,尽管在写作上下了不少功夫,也难出“精品”。穆青同志曾说过:“手里没有好的素材,文字再考究,也弄不出好东西。”笔者刚步入新闻工作岗位时,就有过这样的教训。那是40年前的一个秋天,在新华社华北总分社当  相似文献   

9.
上篇谈,影评的分类及其写作要领,究竟在写作前要有哪些准备呢?对这个问题不是每一个初学写作者都很清楚的。有的同志以为,看完影片后就可动笔,不要什么准备;也有的同志觉得,光看片子没有其他参考资料,无从落笔.这里,我想就影评写作前的准备谈点意见。先说说看好影片的问题。对一般电影观众来说,工余、课余、业余看部影片主要是为了休息和愉乐。而对影评习作者来说,仅此就不够了.因为你要准备写文章评一评影片的长短、得失,不认真看懂、看好影片,是无法写好评论的。要看懂、看好影片,当然需要看片子时思想高度集中,能够记住影片中的故事和情节,更需要注意人物性格的发展、人物的语言、行动和他们的生活细节.比如看《黄山来的姑娘》,你乍一看,会以为安徽来的小保  相似文献   

10.
写好视觉新闻,采访到形象的画面或镜头和典型的细节,固然是重要的。但是,讲究文字表达也不可轻视。否则,采访到符合视觉新闻要求的素材也难落实到稿纸上。更难写成视觉新闻。 那么,如何使视觉形象活跃在新闻里呢? 从写作的经验来说,首先应做到的,根据视觉新闻的要求,在写作上避免概念的陈述,多用展示新闻事实的描写笔法。美国新闻学者麦尔文·曼切尔在《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中曾提出:“新闻写作要表  相似文献   

11.
在矿工报从事新闻工作十余年,接触了大量的矿山题材新闻,感觉文学或新闻写作是一样的道理。比如,几个记者同时在矿区发现了一个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同样去挖掘采访,可采写出来的结果是不一样的。有的能应用合适的写作手法和技巧,写得有深度有条理;有的只能应付了事,平平淡淡。好作品其谋篇布局之巧,有高度,有深度,流畅自然,决非靠绝顶聪明的脑子和娴熟的写作技巧,而是平时对  相似文献   

12.
可以这样说,所有新闻的主角都是人,新闻与人物是密不可分的,正因为如此,写好人物新闻对于提升各个媒体品牌形象、扩大媒体的社会影响力至关重要,但是要想写好人物新闻却很不容易,尤其是对于初学新闻写作的人来说更是如此。笔者认为,能够表现出所写新闻人物的主要特点,是人物新闻写作能否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对一个报纸编辑来说,最高兴的莫过于编发一则好新闻。所谓好新闻,最低限度恐怕要做到:主题鲜明,内容充实,政策上把握严谨,文字流畅,没有语病,等等。但是,据说现在的新闻写作情况不尽如人意,不少编辑常为手头质量粗劣的新闻稿而叹息摇头。比如,有的新闻动辄就长长一二千字,内容庞杂,主题分散,读后令人丈二和尚模不着头脑;有的新闻缺乏最基本的政策观念,事例失实,用语过火,遣字选句不讲科学性;至于文字拖沓,语句不通,错字别字屡屡出现,这种现象更是司空见惯。面对这样的稿件,岂不苦煞编辑也? 造成目前新闻稿件质量下降的原因很多,其中十分重要的是记者没有认真把好写作的第一关。长期以来,有的同志习惯性地认为,“记者写稿,编辑改稿”,这是新闻发稿的法定流程。既然自己写的稿件有编辑在推敲斟酌,那作为头道工序的原稿,当然粗糙一些也无妨。更何况,一篇稿件的最后定  相似文献   

14.
方圆 《新闻知识》2002,(4):38-39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对于一个记者来说,写好一条消息的导语则是难中之难。一是导语置于开篇之首,要以最简洁的文字,反映新闻最主要、最新鲜的内容。二是导语在长期的新闻写作实践中已形成一定的框框。梁衡同志曾指出:对大多数记者来说,“为了适应新闻这个框子,一些本来好的,对读者有益的东西也只好割爱了”。新闻毕竟是写给读者看的。写好导语与发现新闻同等重要。有鉴于此,梁衡在新闻的实践中,对消息导语写作进行积极的、有益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本文试对他的导语写作特点作一个粗略的分析,以供同行借鉴。聚焦局部,…  相似文献   

15.
现在报刊上发表的有些新闻评论,论题是好的,立论也正确,可是由于构思平庸,写得四平八稳,读者对此不青睐。检查其中的原因,其一,就是作者在写作中缺乏独到的艺术构思,没有运用独特的艺术方法。 在此,我想到了鲁迅的杂文创作。鲁迅杂文的取材一般是“平常的”,“平时谁都不以为奇”,“谁都毫不注意”的生活现象。可是这些生活现象一旦落入作者的思维坐标,就化为玲珑剔透的艺术珍品,读后令人回味。这奥妙何在?大师在《且介亭杂文二集·什么是“讽刺”》一文中有所披露:“给它特别一提,就动人”。归纳鲁迅杂文的写作方法,这是其杂文艺术的重要方法之一。这一方法的精义是,写人写事不虚构,不夸张,只将其精髓,特点勾勒出来,进行凸现、突出和放大。这给新闻评论写作以启示,新闻评论在论理时,亦可抓住论题,将其蕴藏的道理的精髓和特点“特别一提”,进行凸现,突出,放大,同样“就动人”。  相似文献   

16.
姚莉 《新闻窗》2011,(3):50-51
作为信息传播者的新闻记者,其获得新闻信息的最根本、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新闻采访,事实是第一性的,只有通过采访,事实才能进入记者的视野,之后经过其"加工",最终成为被受众所接收的新闻;而面对同样的新闻事实,擅长新闻写作的与不会写的记者把事实报道出来,传播效果的差别可能很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记者的看家本领就是新闻写作。作为新闻记者,只有处理好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之间的关系,才能在新闻传播方面有所建树。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一个作品,是由作者和读者共同来完成的。我完全同意。作者一方,写完出版就算完事,这好理解。而作为读者,他的任务是什么呢?自然是阅读。如同作者要写得好须仰仗他的艺术功力一样,读者的任务要完成得好,得依靠他阅读时的想像力。一个联想丰富的读者,他从阅读中所得到的乐趣和收获,是要比一般人大得多的。当然,想像力也是各有不同的,有粗细之分、文野之分的。比如有人读安徒生的《海的女儿》,就会想到美人鱼在水晶宫里游来游去的优美身  相似文献   

18.
基层通讯员扎根在基层一线,肩负着长期为报社、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提供新闻线索和新闻稿件的任务,但在写新闻报道时,往往不得要领,不知道新闻稿件该写什么、怎么写?投稿成功率一直不高.在此,笔者结合平时的写作体会,建议基层通讯员写好新闻稿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9.
“万事开头难”。写通讯也是如此。“开头第一句是最困难的,好象在音乐里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找到它。”这是大作家高尔基说的。我在写通讯时也有这种感觉,常常对开头话迟迟不敢下笔,或者写了一个又一个,但是最后往往还是不满意。写好通讯的开头,能不能概括出一些一般的原则呢?我认为是可以的。比如:一、开头不能“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应当言简意赅,凝练明快;二、要新鲜、能引人入胜,但又不可为追求新奇而故  相似文献   

20.
周旋 《采.写.编》2021,(7):147-148
新闻写作,也称新闻稿写作,是职业院校宣传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是新闻事件和受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也是社会了解职业院校的重要窗口.新闻稿写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运用新闻语言进行新闻体的创作.笔者结合职业院校实际宣传工作经验,分析职业院校新闻写作的语言特点,从巧拟标题、写好导语、遣词用句等几个方面着重探讨新闻写作在语言方面的运用技巧,以期提高职业院校新闻稿的质量,从而提高学校新闻宣传的对外传播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