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严复是近代中国教育的先驱,在早期现代化过程中,他从救国强国出发,提出教育救国方案,初步认识到人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他的西学救国、三民说、家庭教育、实业教育、女子教育等思想对中国近代教育都产生了深刻影响,推进了中国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教育救国"者认为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根本措施,是挽回利权的关键,是国家富强的基础,因此是挽救民族危亡的主要手段;"实业救国"者以为,实业是国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夺回利权的关键,是提高综合国力的根本,从而也是拯救中国的不二方式。"教育救国"者以无论何项事业都需要科学、都需要教育为立足点,考虑教育的不可替代性;"实业救国"者以实业是科学技术的应用,实业的发展程度取决于科技以及传播科学技术的教育发展程度为认识结果。"教育救国"者指出,教育可以促进实业的发展,"实业救国"者认识到发展实业必须依靠教育。由此,"教育救国"与"实业救国"开始互动。这种互动,不仅推动了教育发展,而且推动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国民性改造是近代中国教育的重要主题,体现了近代知识分子在救国图存中追求中国现代化的反思。中国近代的国民性改造对象主要是长期皇权统治下形成的奴性人格和传统文化心理。由于社会发展的惯性,20世纪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所批判的中国国民劣根性在当代中国人身上依然有它的影子,中国教育仍将经历一个长期的启蒙过程。当代素质教育应以改造国民奴性性格和自私心理为重要内容,致力于以独立性、公共性和参与性为核心的现代公民的培养。当代素质教育对国民性的改造,最重要的是教育自身的改造。  相似文献   

4.
丘逢甲从事教育活动的过程其实也是他寻找救国“伟人”的过程,他内渡后继续投身于教育是最符合他个人实际-而又体现了他具有自知之明的救国道路选择。他特别重视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强调要以实学“强国”;重视以新教育振刷国民的民族精神,强调要以教育唤醒国民,培养国民伟大的民族观念,强调要以新教育达到“救国”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梁启超国民性改造思想作为中国近代第一次启蒙思潮的核心是中国近代社会走向现代化历史进程的产物.他的国民改造理论是近代先进的中国人救国方案不断深化的结果,具有超前的预见性和思想的深刻性,具有明显的爱国色彩和思想启蒙的作用,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这一思想对当代中国重塑国民灵魂的伟大工程也不无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6.
21世纪上海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俞光虹俞光虹/上海市教委师资处副处长(上海200041)教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战略重点。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从根本上讲,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和现代化的实现,最终取决于国民素...  相似文献   

7.
优先发展教育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顾荣福(上海市教卫党校)实现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基础,高素质的劳动者是保证。因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取决于人的提高与发展,社会的现代化取决于人的现代化。21世纪中国面临的最严重的挑战是人才。即使像上海这样的城市,现在25...  相似文献   

8.
近代国民性批判和改造思想旨在为中国现代化指明道路,而社会的现代化离不开人的现代化。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与揭露反映了国民社会心理预期的变化,教育变革承载了社会改造与人的改造的历史使命。当前我国教育变革正受全球化的影响,利用西方的话语体系制定教育政策,缺乏本土化的改造。要培养具有批判和传承精神的现代中国人,教育变革必须寻求全球化与民族化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自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年,以林乐知、李提摩太等为代表的晚清来华新教传教士通过书籍和报刊不断阐述教育兴国思想。当时正在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中国人受到了西教士关于教育兴国思想的启发,产生了教育救国、教育改革思想。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不可能单纯依靠教育实现救国目标。但对推动包括中国教育改革在内的早期现代化运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人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且在实现国家现代化中起决定性的作用。为使中国传统封建体制奴役下的国民从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此历一个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建构具有更多现代特性的新国民,陈狡秀一方面向黑暗腐朽的旧社会开战,另一方面又向传统国民传播新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以促使中国国民获得独立人格、自由意志、开放心态、斗争创造精神、科学态度等现代特性,达到实现人的现代化的终极目标即国家独立富强。  相似文献   

11.
论卢作孚教育教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作孚是近代中国教育理论家、教育实践家,一生投身于教育事业,形成了一套全面、系统和独创性的教育思想。教育救国是卢作孚教育思想的核心,普及基础教育和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是卢作孚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它为推动近代中国教育现代化和当今教育事业的发展积累了可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2.
社区教育:国民现代化教育的主阵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国内经验表明,社会现代化与国民现代化互为前提和基础,国家现代化建设进程必然与国民现代化素质教育同行。新世纪前期,在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同时,我国必须大力推进国民现代化素质教育。而社区教育因其独具的特点,必然成为国民现代化教育的主阵地。  相似文献   

13.
"五四"前陈独秀围绕落后道德必然导致社会不幸、封建伦理道德危害社会甚巨、人格堕落为国亡种灭根源、宗教难以救国等方面论证了道德救国的必要性。在具体诠释中,他主张在理论上以新道德取代旧道德、在内涵上使中国传统精华与西方近代积极学理有机结合、在人格模式上提倡中国近代健全人格,并提倡借破坏、教育、示范和近代团体等方法塑造近代新国民,实现道德救国之目的。  相似文献   

14.
我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爱国实业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卢作孚提出了中国国家现代化的思想,提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计划经济,掌握现代技术与管理,建立现代集团生活,对外交往,促进开放,发展教育等,成为近代中国探索实业救国,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15.
启示一:从适应少年儿童自身发展需要、从适应教育发展规律、从实现素质教育根本目的出发开展体验教育活动,是群众性体验教育活动顺利开展的不竭动力。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是使一个自然人发展成为一个社会人。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个体的脑力和体力充分地自由地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关键取决于国民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6.
杜亚泉的教育救国思想及成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亚泉是近代中国著名的以科学报国、教育救国的先驱 ,毕生致力于近代科学知识的传播和普及 ,视教育为救国自强的根本 ,为推进社会进步最有效的途径。他开办学校 ,主编杂志 ,编撰教科书 ,著书立说 ,力图造就有觉悟、有良好品格和素养的新型国民 ,并提出了一套改革教育体制的方案 ,对近代教育结构的领域及功能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张伯苓与晏阳初是民国时期的两大教育家,两人发展教育的目的都是为了救国,改变国民愚贫弱散私的面貌。对两人教育思想的背景、目的、关注点、教育普及的群体以及成效进行比较研究。最后得出结论,指出我国现代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庄俞先生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教育家、出版家、编辑。他生于困顿的晚清社会,深刻认识到教育救国的重要性,致力于通过倡导和践行新教育思想推动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庄俞提倡培养尚公的新国民,力推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创办职业教育补习学校以解决民生问题。庄俞对民国教育的更大贡献在于参与编纂新式教科书,他将传统国学精华和现代西学知识有机结合,和其他商务名家一起编写出了科学的现代教科书,奠定了商务印书馆在社会文化界的龙头地位,推动了民国学校的教育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庄俞先生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教育家、出版家、编辑。他生于困顿的晚清社会,深刻认识到教育救国的重要性,致力于通过倡导和践行新教育思想推动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庄俞提倡培养尚公的新国民,力推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创办职业教育补习学校以解决民生问题。庄俞对民国教育的更大贡献在于参与编纂新式教科书.他将传统国学精华和现代西学知识有机结合,和其他商务名家一起编写出了科学的现代教科书,奠定了商务印书馆在社会文化界的龙头地位,推动了民国学校的教育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一 21世纪真的近在眼前了,人类已经站在了新文明的门槛上。 中国曾经数千年领导着世界文明的潮流。 近300年来,中国错失近代科学革命的良机。曾经极度辉煌的文明古国,却徜徉于世界近代 工业现代化的潮流之外,沦为西方列强的“盘中餐”。 近150年来的历史留给中国人多半是伤痛的记忆,积弱贫穷、四分五裂、政治腐败、民不聊 生,人民受尽了侵略、欺侮、凌辱、践踏、宰割、歧视、挨打,蒙受了种种奇耻大辱。 世纪之初,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立誓,一定要把人民从一切压迫中解放出来。否则,就要被世 界潮流甩在后面,就没有中国的繁荣。他告诫国民: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 亡。 这个世界潮流就是现代工业文明。从此,中国人把20世纪变成了一部融入世界文明潮流、寻 求现代化的历史。 然而,怎样才能融入世界潮流、达至现代化的梦想? 从戊戌变法到本世纪一系列的改良、维新,不间断的革命、战争,从科学救国到实业救国, 以及历次制度变迁、文化转型、经济转型,中国一直在孜孜以求现代化强国之路。直至20世 纪的最后20年,新中国的第二代领导人终于找到了一条迄今惟一正确的道路——改革、开放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