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新型师生关系的涵义旧的师生关系,在“教师中心论”的思想指导下,教师与学生表现为权威———顺从的关系,教师往往忽视学生的人格尊严,甚至无意识地践踏他们的自主性、独立性,降低了学生理智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新型师生关系强调的是在人格平等的前提下,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是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和相互支持的,因此:新型师生关系是人格平等的关系教育活动本身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种平等的“对话”过程,是一种人格对等的交往,教师在与学生的平等对话中实现教育的目的。既然教师与学生之间靠“对话”来实现教育目的。而“对话”是以人与人之…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主义中的反中心论否定“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它强调师生间应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师生之间需要理解的对话,需要真情的对话.“对话”实际上就是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合作、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互惠式关系.师生通过理解的对话,真情的对话,合作探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良好的品德情操.教师把握好与学生对话的原则,能温暖学生的心灵.  相似文献   

3.
教育学理论认为,在学校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关系的主要观点有:教师闻道在先术有专攻威权至上的“教师中心说”,儿童兴趣本能自然天成禀赋至上的“儿童(学生)中心论”,以及貌似辩证公允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主客二元论”.在职业学校教学活动中,由于培养目标、教学任务、内容方法等与普通学校存在着很大差异,因而师生关系应该是“主体间性”的关系,即师生在认知、价值、意义、交往、实践等方面与传统的精英教育是迥然不同的,体现出师生之间的理解性、交互性和平等性.  相似文献   

4.
论主体间性视角下的师生关系及其教师角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体间性教育是近几年来我国主体性教育理论研究的新的生长点,主体间性的提出,解决了主体性教育的困境,为我们理解师生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对从主体间性的哲学意蕴出发,分析了主体间性视角下的师生关系,特别是提出了在主体间性教育理论下教师角色的重塑:与学生在互为主体中平等对话,与学生在相互尊重中相互欣赏,与学生在相互理解中共同发展。这应该成为当代教师在师生关系上的价值追求,同时也是教育应该追求的理想。  相似文献   

5.
从“主体间性”看有效课堂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对新型师生关系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理解,师生互为平等主体、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长,教师要着眼于培养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主观世界,师生间的交往是一种生命成长的过程等角度分析“主体间性”下新型的师生关系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现代西方师生观反映了西方社会对师生关系的认识和看法。“教师中心论”强调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和权威地位,成为最早出现的关于教师与学生关系的认识;“儿童中心论”突出儿童的主动性,主张使学生成为教育活动的主导者,标志着西方师生观开始由“教师中心论”向“儿童中心论”的转移;后现代主义所提倡的师生“对话”则实现了师生观从“中心”到“对话”的转向。  相似文献   

7.
“教师中心论”实质是教师单一主体观。这种单一的主体观 ,使学生的发展仅仅成为一种手段而遭到异化。新课程把教学的本质定位于交往 ,可谓正本清源。理想的、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师生主体交往关系。师生主体交往的实现 ,不仅要将教师和学生都视为教育交往活动的主体 ,更应倍加注意师生主体交往意识、交往精神的培植。  相似文献   

8.
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教育主体关系的核心,它不仅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同时也关涉到教师的幸福。于是,建构新型师生关系的时代要求被提上了教育发展的日程。教育各界对此做出了积极的响应,先后提出了“学生主体”、“师生互为主体”,以及“主体间性”等概念和范畴,力图在对话和交往的  相似文献   

9.
传统二元对立的主体性视野中教师和学生不平等的主体-客体关系,不利于师生双方主体性的充分发挥。主体间性理念被引入教育实践中之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转化为拥有平等人格的“主体-主体”关系,教师不再是不可质疑的权威,学生也不仅仅是被改造的对象和知识的被动“接收器”,新型师生关系的根本特征转变为平等基础之上的对话。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进展情况,提出要重视“师生主体间性”这一概念;并以哲学上的主体间性以及它在教学中的体现为基础,指出教师和学生应该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无条件伙伴关系;进而通过分析国内师生关系的现状,以及其产生的历史根源和现实原因,进一步强调建立师生平等关系的重要性,并提出几点可用的策略以改善英语教学中目前的师生关系现状。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人性假设的视角来分析当今教师对学生的分析应该采取的人性假设。文中通过对传统师生关系的演变透析其背后的教师所采用的人性假设,认为“以教师为中心”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对学生人性假设是:学生的本性是恶的;而“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关系中,教师的假设是:学生的本性是善的。但这些假设都是单一的、二元对立思维在教育领域的呈现,在这些假设指引下,教师的教学质量很难说是令人满意的。为此,本文在对上述两种师生关系模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当今教师对学生的人性假设取向:学生的本性是复杂的。教师在此假设指引下,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三方面来落实和改进自己的教学,从而促进师生双方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2.
过度地关注评价的奖惩性,忽视教师的发展,我国的教师评价实践严重地偏离了评价的理念,造成了教师主体地位的缺失,评价及结果反馈的无效。为更好地促进教师乃至教育的发展,应树立面向教师发展的评价理念,构建加强教师主体性、重视自我评价的奖惩与发展相结合的评价制度,探寻使教师评价实践走出困境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主体教育理论认为教育活动是师生互为主体的活动,根据“教师口语”课作为技能训练课的特点。教师应转变观念,确立师生互为主体的教学观。在“教师口语”师生互为主体的教学中,学生具有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质疑性和创造性的特征,教师具有选准课程的切入点、理清其知识点、激发学习的兴奋点、培植学习的发散点的特征,课堂具有师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深化思维、尊重差异的特征。在教学的互动中,学生不断地改造、进化和发展,教师不断得到充实、丰富和提高,双方共处于一个和谐、共进的活动统一体中,从而达到相互促进、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14.
主体间性范式对于重新审视"两课"教师的主体性,进而反思"两课"教学实效性不足的问题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在主体间性范式下,"两课"教师的主体性并没有被否定或削弱,而是在修正中被赋予了有限性、中介性和生成性的新内涵。两课教师只有履行好这种新主体性才能妥善地处理"两课"教学实践当中的矛盾,进而提升"两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教师在课堂上对人称代词的选择蕴含着自身对其教师身份的体验,当教师完成对其教师身份的认同和内化时,其在课堂中作为第一人称单数的“我”却常常被第三人称“老师”所取代。通过本原性分析发现,根本原因是教师的主体性被忽视,教师不断内化的是他们代表的科学的、道德的伦理身份,致使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个体话语被淹没,教师工具性作用凸显,并在师生关系中体现着虚假的权力和权威。要想寻回教师“本我”身份,需要确立教师自我关怀的审美形象,追求主体问性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6.
除了从外部找各种途径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外,教师还要不断从自身寻找专业发展的动力,“理解自我”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起点。通过论述教师“理解自我”的涵义、途径及为什么“理解自我”,对教师专业发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前,“双师型”教师缺乏已成为制约职业院校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这种现状,我校从培养“双技能”职教师资的根本任务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出发,在调查研究职教师资素质和实践能力要求的基础上,对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实行了“双岗实习、置换培训”的实习新模式,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和师范技能有了显著提高,凸显了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的“双师型”特色,实现了合作双方的互惠互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互评互学"的教学模式是以现代的学习观和交往理论为指导,遵循主体性、合作性、激励性、有效性、互动性原则,从优化学习环境和优化学习过程入手建构的一种提高语文课堂合作学习效率的组织模式,它突出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交往,能够显现小组成员互帮互学互评的作用,实现课堂的多维互动.  相似文献   

19.
试论以人为本与高校教师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的高校教师管理强调组织的威权性,忽视教师的主体性;强调组织目标的达成,忽视教师的自我实现:强调管理的统一性,忽视教师的类特性;强调管理的外控性,忽视教师的自主创新,造成管理绩效的低下。以人为本优化高校教师管理,即要从教师的教育生活世界出发,高扬教师的主体性,淡化“官本位”思想,以教师成长为本,构建师本组织,坚持对话与沟通,尊重教师需要的多层次性,实现教师与组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20.
对现实生活世界的疏离和互为主体性的缺失是传统德育模式的最大弊端。“双向主体性德育模式”紧紧依托生活世界,力求在“教师一学生”的双向主体性关系中,推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重双向互动,在情感交融的同时实现德育价值的体验和认同,以促进学生道德主体性的提升和飞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