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至今已走过了八个年头。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一些新的教育理念、积极的课堂教学改革,使我们的教学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局面。然而我们也不难注意到,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教什么”的问题不够明确,“怎么教”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如何有效“用教材教”的问题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更是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学生获得知识及提高能力的主要渠道。教育质量是教育事业的生命,而提高教育质量不能寄托在“加班加点”补课上,主渠道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何更加科学地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课堂教学主要由教师、教材、学生三部分构成。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学生依靠教师走向教材。因此: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吃透教材和学生,在课堂教学当中把握好教材,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率,创造最佳课堂教学效果。下面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谈谈自己几年来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3.
新课改中物理教材的内容、课堂教学结构、学生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行为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选择恰当地教学方式和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在教学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新的问题,会产生新的困惑。对新的教材、新的理念,我们将如何把握?熟悉?领悟?这无疑成为教师教学中亟需解决的问题。“研读教材”在深化数学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年轻教师成长等方面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下面就此谈谈我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教材是承载知识的载体,其蕴涵的教育功能和课程理念,需要教师在深刻领会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处理和有效的组织,才能落实于平时的课堂教学之中。新课程实验教材当然也不例外。因此,理解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同样是新课程理念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得以落实的基础。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对人教版实验教材的学习和使用谈几点做法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要上好一堂课,自然少不得课前精心准备。备课,就是上课之前教师进行的课堂教学设计。在传统教学中,语文教师往往把备课等同于分析教材、编写教案,随着教育环境的变迁,语文教学在现代价值体系观照下,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体现出鲜明的主体性,课堂教学表现为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作为教学起点的语文教师备课活动,呈现出将“预设”和“生成”整合于一体的趋向。  相似文献   

7.
杨彬  田泽春 《湖南教育》2003,(24):50-50
新课程的价值体现在过程中,历史教材从形式到内容提供了教学过程感知活动的条件,而教学是师生共同进行的感知活动。作为历史教师,有必要把握感知化教学中的一些基本原则。首先,作为教导主体的教师,要把握好教材的处理、教学方式的选择,以探究的精神主导教学。教材的编纂相对于《课程标准》来说,“知识与能力”是外显的,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内隐的。课堂教学的内容不应当只是外显的教材文本,还应当包括蕴含在教材中的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观念。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要摆脱传统教学的惯性和对现实利益的权衡的牵制,要求组织、…  相似文献   

8.
传统教学强调“教师应当紧扣教材”,而新课标强调教师应当根据具体的教学对象、内容、环境以及本人的个性特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包括必要时适当地突破教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怎样处理教材,才能体现新理念,怎样组织教学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呢?  相似文献   

9.
“合金的性质”是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章的重要内容。本文对部分初中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概念不清、性质理解不透的三个问题进行了阐述,表明了教师只有吃透教材、深入研究教材、提升自己学科素养,才能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提升课堂教学品质。  相似文献   

10.
教材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最重要的工具,是联系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基本媒介,因此,教师“教”法和学生“学”法的差异又使它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和可塑性。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在使用教材时逐步南“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前者是紧扣教材,根据教材的编排体例按部就班地开展课堂教学,把教完教材的内容作为全部的教学任务,很少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作必要的扩展和发挥;后者仅仅把教材作为组织课堂教学的工具,教师在运用教材时能紧扣教材却又不落其窠臼,注重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处理教材的同时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对学生加强“一情两史”的教育,其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生动具体的民族团结教育。鉴于小学生的认识水平,不可能对民族问题有深层次的理解,但教师绝不可因此放弃教育,而应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结合教材进行深入浅出,潜移默化的民族团结教育,使学生从小树立搞好民族团结的观念。部编小学历史教材中有关民族教育的内容很多,教师应充分加以利用。在课堂教学中,我主要注意了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新一轮课程改革促使教材的结构安排到内容的编写都更加顺应时代特征与社会发展.更加适合人文教育与学科教学,更加逼近教师教和学生学,促进了课堂结构、教学手段、学习方式的应然转变,引领当今课堂教学由机械走向灵动,由低效走向高效。然而,正因为新课标教材更加方便教师设计教学和课堂操作,导致部分教师又回归“照本宣科”,既不关注学生,也不研究教材。  相似文献   

13.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行至今,教育思想、课程理念、教材编写、教学方式和考试评价,整个语文教育都面临着深刻的转型,其中尤其是教学实践层面的课堂教学方式成了改革的主战场。在传统教学中,以“教材”、“教师”、“课堂”为中心,教师控制着话语权,往往表现为在课堂上教师唱“独角戏”,  相似文献   

14.
课堂教学是最主要的教学形式,是各个教学环节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提高整个教育质量的基础。因此,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和着眼点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几个方面探索改进课堂教学的新路子。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首要的一条是教师基本功。任何形式的教学,任何内容的教育,任何课题的实施,都必须以教师扎实的基本功为基础。离开了教师语言、教态、书写等基本素质,无论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都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离开了教师深刻挖掘教材的能力,不能教会天、用昨…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以本为本”作为处理教材的基本原则,帮助过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很好的贯彻大纲精神。但有些教师在进行教材处理,组织课堂教学时过分迷信这一原则。他们认为对教材的任何改动都是对大纲精神的违背,只有严格按教材,才是严格贯彻大纲精神。眼下已经步入信息时代,教育目标、教育手段、教学方法的变革,特别是数学知识本身也发生了许多变化,再这样做是值得商榷的。因为任何教材都不可能及时适应这种变化,多少会显得有些滞后。所以,教师就有必要掌握对教材作适当处理的方法。1.增删策略。及时去掉一些已经失去了时代意义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大众化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质量保障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一、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观要素分析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决定着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水平,而实现课堂教学最佳效果必须关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具体包括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内容表述的启发性、学生听课的积极性、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教学手段和教育技术的实用性等,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授”“受”统一的科学性。有人把课堂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归咎为教师的责任,本人认为应全面地看待这一问题。从影响教学质量的主客观因素看,人(即教师、学生和管理者)是主观因素,政策条件、经济条件、环境条件、教材条件、教育技术条件是客观因素,教学质量受主客…  相似文献   

17.
1引盲基于“过程教育”的课堂教学应当既有认知过程的“前半段”,也有认知过程的“后半段”,但调研发现大多数教师的课堂教学没有关注认知过程的“后半段”,导致不符合“过程教育”要求.反比例函数是浙教版课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6章的内容,它是继一次函数之后的又一种具体函数,它与一次函数一样,也有丰富的现实情景;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英语课程标准》在关于教材编写原则中提到:“在不违背科学性原则的前提下,教材应该具有一定的弹性和伸缩性,允许使用者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补充。教材除了包含课程标准规定要求掌握的内容外,还应该提供一定量的额外内容,供有能力的学生选择学习。”教材既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也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文本。  相似文献   

19.
课堂教学改革力度不大。在课下,一说起新课改,每位农村学校教师都能说上几句“行话”,如:要推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是这些教育理念一旦运用到课堂教学的实践中,便只留下了新课改理念的空壳。一是对课程改革认识肤浅:学生的座位排列由“排排坐”变成“方阵坐”就是合作学习与分组讨论;把过去的“你坐下”改为“嗨、嗨,你真棒”就是尊重学生人格、提高学生自信心;不切实际滥用多媒体就是运用先进的电教手段。二是教师对新教材的内涵挖掘不深入。现在使用的实验教材,内容简单了,难度有所降低,但覆…  相似文献   

20.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在教学中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要“吃透”学习内容,摸清学情,用数学的眼光、辩证的方法、历史的角度来解构教材,探寻课堂教学新思路,重构真实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