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对实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学生自学能力和语感的形成、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全面提高语文素养,都有重要的意义。科学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不但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能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如何才能使小学生提高课外阅读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2.
寿永明 《教育研究》2007,28(5):79-82
课外阅读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从事的主体活动,它以学生主体的和谐发展为旨归,其理论意义在于明确课外阅读的作用和意义,以及课外阅读指导的重要性,从而让课外阅读有效而充满活力。学校应为师生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教师应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书目,授予学生课外阅读的技巧,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评价,以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要求“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因此,只有在实践中把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指导紧密联系起来,两个“轮子”一起转,才能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下面从三方面谈谈我们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4.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阵地 ,是开阔学生视野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学必须把学习的主体从课堂这一主阵地引入到更为广阔的语文世界中去 ,这样才能激发出更为强大的活力 ,寻找到新的“增长点”。当前 ,要教会学生阅读 ,让他们自发地去阅读 ,通过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有效地获取信息 ,运用知识 ,整理知识 ,为学生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努力去研究和实践的课题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实质上就是指导学生读书 ,指导学生学会读书 ;…  相似文献   

5.
赵霞 《教育探索》2022,(5):16-19
义务教育“双减”政策的落地,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与教师的课外阅读指导带来了契机。对于中小学语文教师而言,课外阅读可以培养语感,提高审美能力,传承优秀文化,教师的课外阅读指导势在必为、大有可为。课外阅读指导应遵循有趣、有料、有序、有法、有魂、有度的原则,以激发阅读兴趣为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对阅读方法的指导,构建课外阅读的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6.
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是在教师的科学指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的前提下,学生自主进行的英语阅读实践活动。但长期以来,由于教学资源和教学理念的局限,教师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个体差异,缺乏对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的指导,使高中英语课外阅读处于凭学生个人好恶来完成的“放任自流”状态。本文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对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的实施策略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7.
课外阅读可以开拓小学生的视野、丰富知识、增长见识、陶冶性情,让其受到道德隋感的滋润。同时,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续和巩固,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语文新课标十分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0万字。”为此,教师应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切实加强对课文阅读的指导,让小学生享受课外阅读的幸福。那么,如何才能有效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呢?  相似文献   

8.
过去,我们只是到了中高年级,才把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提到教学的议事日程。而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目的,也往往只是为了“丰富词汇”、“促进写作”。可是当今人类已进入了“知识爆炸”的时代,有关资料证明:四至八岁的儿童,是处于人的一生中智力发展最佳期。这就向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如何提前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以适应学生智力发展的最佳期?如何通过指导课外阅读,  相似文献   

9.
浅谈英语课外阅读的价值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外阅读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从事的主体活动,它以促进学生英语学习为宗旨,其理论意义是为了阐述课外阅读的作用和意义及其重要性,以便于使课外阅读有效而充满活力。为了创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教师应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书目,向学生传授课外阅读技巧,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评价,有效她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  相似文献   

10.
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关于课外阅读的意义,众说纷纭。“课外阅读可以巩固课内所学过的读写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课外阅读能拓宽知识面,陶冶情操,培养自学能力,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课外阅读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孩子整体语文素质,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等。新课程改革更关注学生的主体发展,学生也就有了更足够的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有利于开辟“课外阅读”这片绿洲。让孩子尽情徜徉于激情和人文的课外阅读中,孩子是幸福的,也是快乐的。  相似文献   

11.
加强对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指导,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使课外阅读成为他们的内在需求,成为一种人生体验.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应以学生为主体,淡化“功利性阅读”,召唤“博”读,控制“快餐化”阅读,突出悟读,改变浅性阅读,讲究深度阅读等,把“阅读”摆渡到“悦读”的彼岸.  相似文献   

12.
赵国基 《甘肃教育》2010,(10):29-29
课外阅读能够有效地加强学生与社会、自然和科学之间的联系。课外阅读顺应了教育改革的要求,教师要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变“苦读”为“乐读”,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学生通过阅读书籍,用书中那些勇敢的、追求崇高思想的人来要求自己,为自己找到学习的榜样,从而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同时,课外阅读是长期的阅读行为,教师要让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学会阅读才能发展。那么,怎样才能引领学生走进课外阅读的世界呢?  相似文献   

13.
指导“课外阅读”之我见于蓉多年来,我们大多数语文教师忙于规定教材的教学,满足于教学计划的完成,无暇或者很少顾及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还有一些教师认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是为了放松和娱乐,读“闲书”是无需进行指导的。我认为,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重要组...  相似文献   

14.
高中是学生不同个性和才能开始显现与发展的时期,同时也是学生决定自己今后不同生活道路的关键期,高中的学生发展指导工作尤为重要。以“培养积极的生活者”为指向,创新学生发展指导的“指导”模式,从节点、载体、资源三个方面有序推进:梳理学生成长的重要节点,在关键时刻给予适时适性适度的发展指导;构建学生发展指导实施载体,以“理想信念、生活习惯、学业发展及升学、心理调适与性格完善”为指导内容,让学生发展指导具体化、系统化、模式化;开发学生发展指导的丰富资源,形成“家校共育”“三高合作”“朋辈指导”的指导体系。  相似文献   

15.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是培养语文能力的基石,而课外阅读对于开拓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具有其他任何活动不可替代的作用。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教会学生自己能读书”,因此,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文化素养,适应当今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就必须切实组织和开展好课外阅读活动。而当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只停留在“买书、看书”这样一种“初级阶段”,他们一般并不缺书,却普遍缺少教师(包括家长)为之提供的应有的阅读指导。那么,到底可以从哪些方面对学生进行有效性指导呢?  相似文献   

16.
课外阅读和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乃至整体素质的发展密切相关。然而,当今小学生课外阅读中存在着课外读物选择盲目,阅读过程重“图”轻“文”,课外阅读兴趣不强,阅读习惯不良,重视课内阅读,忽视课外阅读等问题。影响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因素很多,其主要原因是缺乏阅读自主性。小学生课外阅读自主性的培养,要转变教师自身的阅读观念,进行合理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关于语文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的关系,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显然,二者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课内阅读为课外阅读提供了方法和检测、激励手段,保证课外阅读有效进行: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继续.是形成阅读能力的必要组成部分,更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叶圣陶先生所说的使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仍很重要。有了教师良好的启发和引导.才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具体操作有: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善于指导学生读懂课文。”“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课外阅读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书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心理学家则认为:一个学生如果能把课内学习与课外自由阅读同时并举,他的智力必将展翅高飞——其发展必然会走上跃进阶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十分重视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日常教学中,课外阅读指导是一个相当薄弱的环节。针对这个薄弱环节,我们进行了“课外阅读指导研究”,在实践中,总结出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三·三·四经验”。 1.开辟“三条途径”,认识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 在学校里,人才成长的途径主要有三条:一是课堂  相似文献   

20.
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是他们“智力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发智力、扩大视野、陶冶情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我从1983年开始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五年多来,随着课外阅读的开展和效果的显示,自己对课外阅读的认识也不断发展、更新、深化、这个过程大体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