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国维的悲观哲学,对后世学者影响深远。他前期以世界性的眼光将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引入我国,并将悲观主义哲思渗透在他的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中。他善于以严谨而又开放的态度去挖掘中国生命文化中隐含的悲观之义,以赤子的情怀承受由悲剧带来的苦难,并阐释了欲望与痛苦之不可摆脱。  相似文献   

2.
王艺婕 《文教资料》2013,(32):89-91
哈代的性格与环境小说,流露出鲜明的悲观主义色彩,但他的悲观不是无病呻吟,而是悲观之中透露出积极性。他否认自己是悲观主义作家,将自己的悲剧思想概括为“进化向善论”。本文试图从《无名的裘德》这部作品入手,找寻其中所显示的哈代的“进化向善论”思想,从而揭示哈代悲观主义中蕴含的丰厚思想内涵,更好地了解哈代这位写悲剧但不悲观的作家。探寻哈代内心深处的战斗的悲观主义。  相似文献   

3.
凭借《蝇王》获得198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威廉·戈尔丁,一生所写的所有作品几乎都围绕"人性恶"这一主题,因此批评家和读者大都认为他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可是为什么他本人多次对"悲观主义者"这个称呼表示抗议,说自己并不悲观?本文认为,他只是一位具有强烈悲观眼光和悲剧意识的作家,这和悲观主义有根本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徐志摩是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浪漫主义与他的性情也相协调。他像一只欢快的小鸟,翱翔于蓝天白云之上,随心所欲的吟唱诗句,追求着生命的率真,追求着灵魂的自由,追求着热烈的情感。但是,他诗情画意、浪漫绚丽、精神积极乐观的背后,蕴藏着深沉的忧郁和悲观,隐藏着对人生的悲观哲学和消沉失落的心态。他的诗歌中流出诸多的悲观主义气息。他的四部诗集都不同程度地表现着悲观主义情调,他在诗歌中善于借助不同的表现手法来表现这种悲观主义气息。  相似文献   

5.
尼采的哲学思想发轫于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人生观。尼采试图通过从古希腊研究中获得的悲剧世界观来克服这种悲观论。进而,他提出了强力悲观主义,同时,自然而然地由它引申出酒神精神,并将此作为其哲学的核心。尼采的酒神精神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肯定生命;毁灭是种大喜悦;超越善与恶。酒神精神是尼采哲学思想的秘密。  相似文献   

6.
叔本华是伟大的悲观主义人生哲学家,他一生致力于对人生问题的反思。他认为意志是世界的本质、人生是意志的表现、而意志却是无法满足的欲望,人生因此而痛苦。由于叔本华对人生持悲观主义态度,这极易使大家一票否决叔本华悲观主义的理论价值。其实,我们应该用更加理性的态度去分析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人生观以追思其价值向度。  相似文献   

7.
托马斯·哈代以戏剧诗的形式演示宇宙自然与人类社会之间普遍、永恒的冲突及其造成的人类悲剧,表现他对人类生存的悲剧本质的敏锐感知和诗性反应。在悲观、讽刺的表面下,他的诗歌中绝无所谓“悲观主义”,潜流其下的是诗人直面现实的坚忍、平静和坦然。他的悲剧意识和诗性情感使人类的苦难升华至崇高的悲剧意义并超越了悲剧所引起的“怜悯与恐惧”,以智性、无知、人文观和仁爱等高层次的哲学立场和心理态度将痛苦的心灵带入平和宁静的理想境地,得以净化,使“悲观主义”的评判苍白无力。  相似文献   

8.
姜哲 《丹东师专学报》2002,24(Z1):73-74
海明威小说中的死亡主题并不是一种悲观主义的基调,而是体现一种积极的入世哲学.即在悲观中产生勇敢,勇敢的同时又伴随着悲观.  相似文献   

9.
技术悲观主义思潮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技术悲观主义思潮作了历史考察,划分出三种理论类型(道德型、社会型和生态型)、三个发展阶段(自我感知论、社会价值论和全球意识论阶段),并阐述了各个阶段的显著特征。通过对技术悲观主义不同类型的分析批判指出,技术悲观主义以否定的方式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特别是生态型技术悲观主义,敝开其悲观结论,它的研究视野和理论方法是值得借鉴的。  相似文献   

10.
分析马克.吐温不同时期的三部作品创作风格的转变,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理想主义的成份越来越少,悲观主义的成份越来越多,最终理想主义消失殆尽,悲观主之成为其晚年作品的全部。  相似文献   

11.
哈代是出于十九世纪末社会转型时期的诗人和小说家,作为自然主义的代表人之一,他的作品基调是悲观的。但是同时哈代信奉社会向善论,作品中有生机和希望。悲观主义在其作品中有二重性,即种不加掩饰的绝望和蕴含乐观的希望。本文以哈代的名诗《黑暗中的鸫鸟》为例,解读了哈代诗歌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12.
爱伦.坡的诗歌多以死亡为主题,充满了绝望情绪和悲观主义色彩,可同时其悲观绝望中又蕴涵着一种超现实的理想,一种对生的渴望、对爱的追求,耐人探寻品味。  相似文献   

13.
所谓的“5+2=0”,是一种主要针对当前学校德育实效性偏低的归因性言论,具体而言就是认为学生即使在学校受到五天的正面道德教育,但是周末两天回到家,受社会和家庭的消极负面影响,所有的学校道德教育成果将被完全抵消,学生的道德水准不能得到丝毫的提高,学校的德育实效性不但是低下,甚至可以说是完全没有。从本质上可以说,“5+2=0”言论的出现,就是德育悲观主义的一种表现.但这种德育悲观主义既不是对德育内容的悲观.也不是对德育目标的悲观.更不同于“取消学校德育论”,而是特指对德育大环境的悲观。  相似文献   

14.
徐志摩步入诗坛时是位乐观主义者,1922年回国后虽然也有理想难以实现的忧愁苦闷,但仍不失为一个乐观主义者;1925年以后,随着他的理想的彻底破灭,他终于陷入悲观消沉的泥塘,成为一位悲观主义者.他的精神变化既有诗人自身的原因,又有社会的原因.探讨他的精神变化,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他的诗作.  相似文献   

15.
阿多诺和霍克海默的文化工业批判理论表现出了浓厚的悲观主义色彩,但是其悲观性不是无源之水,而是基于历史背景、个人经历和文化因素这三个语境中生成的.  相似文献   

16.
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人生观的生成与他的生活经历、社会阅历及社会经历密切相关,是有其社会根基的;另方面,叔本华以他的意志主义哲学开创了现代西方哲学的先河,其中的理论目标和中心环节是其悲观主义的伦理学,悲观主义几乎成为叔本华哲学的首要特征。叔本华是直接从他的形而上学的体系中推出他的悲观主义伦理学的,他的意志本体的确立是他的悲观主义人生观生成的形而上的根基,即理论基础。他的生存意志痛苦的悲观主义结论是其意志主义哲学内在的合乎逻辑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7.
阿依·奎·阿尔马是一位颇有争议的非洲作家。紧张的家庭关系、长期的异邦流散、对非洲现实和未来的关切,既让他养成了孤僻的性格,也让他不忘思索非洲的出路。他在早期作品中深陷宣泄自我情绪的囚笼,以存在主义手法描述了非洲独立后的动荡、腐败等社会丑恶,悲观和幻灭的语调使其饱受批评。他的后期创作则逐渐走出个人的悲观主义情绪,通过对非洲历史的宏大叙事尝试从古埃及文化中寻找联结历史的纽带。这一积极的转变凸显了他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徐志摩步入诗坛时是位乐观主义者,1922年回国后虽然也有理想难以实现的忧愁苦闷,但仍不失为一个乐观主义者;1925年以后,随着他的理想的彻底破灭,他终于陷入悲观消沉的泥塘,成为一位悲观主义者。他的精神变化既有诗人自身的原因,又有社会的原因。探讨他的精神变化,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他的诗作。  相似文献   

19.
叔本华(1788-1860),是德国著名的非理性唯意志主义哲学家,也是一位影响深远的悲观主义哲学家。国内外学术界的很多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批评理论家都受到他悲观主义哲学体系的影响。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他悲观主义人生哲学的系统研究越来越多,本文仅是沧海一粟。下文将从构成叔本华悲观主义人生哲学的本体论、人生观、解脱途径三方面简要介绍叔本华悲观主义人生哲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叔本华是唯意志主义的创始人。他最先举起反理性主义的旗帜,在"探索人和世界的真正的内在本性"、"维护人的价值和使命"的口号下,对欧洲的理性主义传统提出公开的挑战。他把自我意志作为世界的本原或万物的本质,强调个人意志的独立,贬低理性,否定科学。其理论目标就是其悲观主义人生观,因此其悲观哲学几乎成为叔本华思想的首要特征。他的这一理论观点直接导源于其本体论,展现在其哲学的推理过程中,是其哲学思想的最终结论和归宿。文章通过对其悲观哲学的内容分析,揭示了其理论的生成及其对后世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