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金梅 《成才之路》2011,(28):27-27
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指在数学教学中对教学内容的呈现采用特定的方法,来达到激发学生主动地联想、积极地思维,以获得某种与新学内容有关的形象或思维成果;或使学生产生某种情感的体验,有机地注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之中。  相似文献   

2.
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指在数学教学中对教学内容的呈现采用特定的方式,以达到激发学生主动地联想、积极地思维,以获得与新学内容有关的形象或思维成果,使学生产生某种情感体验.《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这充分说明创设数学情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指在数学教学中对教学内容的呈现采用特定的方法,来达到激发学生主动地联想、想象、积极思维的目的,以获得某种与新学内容有关的形象或思维成果;或使学生产生某种情感的体验。  相似文献   

4.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教育教学成功的关键,创新思维也是培养数学良好思维的关键。在数学教学中,知识的传授固然重要,然而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不可或缺,教师要在教学中教会学生足够的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独立地、创造性地完成教育教学的目标,并保持良好的思维习惯,以达到学生学好数学,提高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指在数学教学中对教学内容的呈现采用特定的方法,来达到激发学生主动地想象、积极地思维,以获得某种与新学内容有关的形象或思维成果;或使学生产生某种情感的体验。作为农村初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本区域实际情况努力创设各种有效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让他们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获取数学知识,使他们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勇于探索,大胆创新。  相似文献   

6.
王跃 《学周刊C版》2014,(5):111-111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教育教学成功的关键.创新思维也是培养数学良好思维的关键。在数学教学中.知识的传授固然重要.然而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不可或缺.教师要在教学中教会学生足够的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学习教学的方法.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独立地、创造性地完成教育教学的目标.并保持良好的思维习惯.以达到学生学好数学,提高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指在数学教学中对教学内容的呈现采用特定的方法,来激发学生主动地联想、想象,积极地思维,以获得某种与新学内容有关的形象或思维成果;或使学生产生某种情感的体验。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在学习中通过数学问题的观察、分析,从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以至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8.
文章结合数学新课程教学案例,以初中数学图形变换单元中的两类典型例题为例,剖析习题教学的思维过程,突破常规解法,以说明在数学解题教学中应充分地展现、暴露思维过程,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掌握数学思维方法,发展数学思维品质,实现学会学习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9,(88):65-67
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教学的重大任务,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数学活动是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开展有思维价值的数学活动,促使学生更主动、高效地学习。进一步将学生的"学习体验"上升为"学习经验",推动学生数学学习向更高层次迈进,提高学习能力,增长智慧,达到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现代教学论主张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强调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发展。“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通过数学教学使学生思维得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知道,教学目的是评价学生学习结果是否达到特定标准的客观依据,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成效的客观尺度。作为发展学生创造思维的教学目标,是检验学生创造力的优劣的主要指标。我们认为教学目标可有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万秀清 《小学生》2012,(11):21-21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特别是创造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探究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目标的教学方法。在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的前提下,依据教材中相同、相似或相反的知识因素,或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知识,引导学生经过联想、类比、求同、求异等多种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和创造思维  相似文献   

12.
周晓旭 《教师》2014,(21):80-80
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及发散思维的,数学的运算在数学中占据主要地位,以往的数学运算让学生感觉枯燥、烦琐。教师只是一味地讲解定理、定律、公式等,加以布置练习题,使学生记忆式学习。然而时间一长,学生的记忆并非都能记住这些定理、定律及公式。长此以往,学生无法消化这些知识,达不到教学目的。在新课程的提倡下,改变以往的学习模式。要求学生自己思考知识和解决问题以达到学习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现代数学教育观点认为,数学教学主要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是单纯的数学知识的教学,要在加强数学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掌握数学的思考方法,达到数学教学的最高境界。这里试就数学思维能力的心理学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心理学表明,教学是以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过程,教学过程是以教材为凭借,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受到思想教育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书本知识,逐步形成能力的过程。教学过程中的一切活动都是以富有情感的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因此要重视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主体意识,并尽量使他们的主体意识在学习中充分地发挥作用。 就新授课而言,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应是教师启迪学生独立运用旧知识去学习新知识的过程,课堂上一系列教学活动都应该是围绕学生的思维展开的,  相似文献   

14.
将思维导图运用到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中,通过绘制数学的"全景图",帮助学生简化数学难点,凸显重点,缓解数学复习困难,促进自觉思维的形成,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增强数学学习信心,并最终实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的目标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如何激活学生内在的数学思维,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下面,笔者以几个教学案例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改革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倡导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引导学生通过高水平的思维来学习,通过问题解决来构建知识.而问题的设计是关键.初中数学教学中所涉及的问题,一方面来源于教材;另一方面来源于学生.如何在教学实践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呢?一、设计情境式问题,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常常在讲授新知识之前,要有意识地复习与之有关的旧知识.设计与本课相关的数学情境,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逐步揭示课题,借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极切企盼"探个究竟",自觉不自觉地启动自己的思维,而后层层递进,逐步阐述有关的知识点,使学生在情境中不知不觉  相似文献   

17.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一线教师为了凸显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而在课堂上一味地把教学的重心指向所谓的学习内容的知识“核心”,导致学生在观察、思考过程中形成对所学数学知识概念的“思维表象”,阻碍了学生向学习目标深处追溯,降低了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使“高效课堂”的背后埋藏着未被学生掌握的“核心知识”。因此,对课堂教学目标的评价理应基于:数学教学是否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从“思维表象”走向数学思考,在关注“概念表象”的基础上是否追问“核心知识”。本文以三个向度阐述课堂上从“概念表象”走向“核心知识”的目标评价,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纵深建构和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思维是数学学习活动的核心.因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知识内化,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也是重要的教学目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怎样的教学方式,才能达到思维训练与思维品质的培养有机结合,从而提高思维能力呢?下面就此问题谈谈笔者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发展数学思维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师的职责,是教学的应有要求.心理学中认为“思维过程通常是从需要应付某种困难,理解什么东西,解决某个问题开始的.概括地说,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一个人的思维除了包含有智力因素之外,还受到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精心创设问题情境,造成学生渴求新知识的心理状态,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以达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教师要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启发学生积极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思维积极性得以保持下去,同时要满腔热忱地支持学生的探索精神,鼓励他们“质疑问难”,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20.
<正>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主动而富有个性地学习,从而更好地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预期目的。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内容应该由传授知识的单一维度目标转变成知识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