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味”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味”由普通的语词发展成为特定的审美概念共经历了四个阶段:口舌感觉阶段,与其他官能感觉相联系阶段,类比象征文学艺术之美阶段,直接用于表示文学艺术审美阶段。  相似文献   

2.
人类的审美心理具有一定的共同性和相对稳定性。前人对此早有觉察,孟子曾说:“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欲色也,有同美焉。”这说明人类具有相同的审美心理。音乐是一种具有美感的艺术,学习或欣赏音乐,需要有审美能力。因此,音乐教学应重视审美教育,应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3.
<正>二、杂技剧:现代杂技的“臻境舞台”探索杂技剧,无疑是审美创意和艺术跨界的“臻境舞台”形式,同时也是杂技艺术发展的更高阶段。“臻境舞台”在舞台情境化、综艺审美的基础上,更强调杂技舞台的情感表现与人文思考。杂技剧作为杂技艺术发展的更高阶段,显然又构成“臻境舞台”的舞台形式探索。  相似文献   

4.
《影视艺术鉴赏学》以明晰的概念、范畴和独立的理论框架,建构起影视鉴赏学的完整体系,成为这个亟待培育的学科的奠基之作。该书有着自觉的学科建设意识和鲜明的理论特色。在“学科论”、“本体论”等部分明确地提出了“学科定位”的问题,并科学蠡析了影视艺术鉴赏学在影视整体学科中的位置,指出其研究对象和学科特点;在“特性论”、“语汇论”、“构成论”、“客体论”、“主体论“、“过程论”等部分,从影视艺术的基本特点,实际鉴赏过程中的心理与情致变化等方面深入具体地分析影视艺术的鉴赏规律。  相似文献   

5.
武术技术审美是武术审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意象创构又是武术技术审美的内在生成。运用技术美学和中国古典意象思想探究武术技术审美,剖析其意象创构。研究认为,武术技术作为以身体为存在形态的身化技术,兼具技术美学和意象创构的审美价值。武术技术审美的意象结构包含“意”与“象”两个维度,“意”借武术技术外在形态之“象”赋形,“象”以武术技术内在之“意”塑魂,“意”与“象”结合,营造了主客体交融,充满武术技术生命活力的意象世界。武术技术审美的意象创构有“观物取象、立象尽意、味象体道”三个层面,其中,“观物取象”意指武术技术审美的“直观体悟”与“感物起兴”;“立象尽意”是指武术技术审美的“体物得神”与“感物动情”;“味象体道”则是武术技术审美的“象外之象”与“得意忘象”。同时,武术技术审美还有着“原型意象”和“超越性意象”两个层次,原型意象是一种本原性存在的意象,武术技术原型意象体现了集体无意识关联的武术技术文化品格;技术意境是意象的超越,武术技术审美只有深入到“境生象外”的技术意境方能真正感悟武术技术所追求的意象世界。  相似文献   

6.
说 "象"     
“象”范畴在中国哲学思维、美学理论、艺术创作中都占有特殊地位,根本上是由于“象”本身具有深刻而又丰厚的内涵,并由此而带来多重品格和功能:(1)把对艺术主体性的强调引入到艺术的本体之中,深刻地触及到了心物关系问题;(2)由它逐渐衍生出兴象、意象、气象、味象等一系列复合审美范畴,更加深化了主客相融的体验;(3)在此基础上“象”范畴进而勾连于哲学-美学-艺术的立体网络式的“范畴系统”如以形写神、虚实结合、情景交融、创造意境、气韵生动等等,向着“天人合一”的境界飞升。  相似文献   

7.
在音乐教学中,兴趣是最好的的老师,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的学习才是新课程标准所要达到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汪曾祺“非崇高”的审美意义及其运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本人运命及学运命来说,江曾祺更偏向于中国传统人津津乐道而内心实不欲为的“非崇高”,儒道佛影响形成了其命运之因,更重要的是,这种非崇高也是实现其人生及学价值之果,从学审美上去解读其因果,能较清晰地把握此种“京”味创作的历史趋向及运命。  相似文献   

9.
程征 《收藏》2010,(7):128-135
人类的艺术史上,无论在中国或世界上都没有“农民画”这个概念,农民画是20世纪50年代才在中国农村出现的独特艺术品类。 农民画的作者是农民,但是,我们能说凡是农民画的画就是“农民画”吗?不能。王冕幼时“牛角挂书”的勤读故事家喻户晓,但这个农村放牛娃出身的元代画家所作的墨梅则是地道的文人画,因为他画的墨梅在文化系统和审美价值尺度上都是上流文人的。或者说,“农民画”这个概念里除了作者的特定社会身份,还有农民画作品特有的审美属性。  相似文献   

10.
中国戏曲是综合艺术,就表演艺术来讲,则包括唱。念、做、打等表演手段,以“歌舞演故事”,表演艺术精美,表演手段高度综合,既有很强的表现力,又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托尔斯泰在《艺术论》中具体分析艺术现象时,从他那丰富而真实的感觉出发,一再阐明,艺术的内容应该是传达艺术家自己体验的“审美感”,只有“审美上的感情”才是艺术上真正的内容。演戏演人,演人演心,演员只要心上有角色、有规定情境,由内而外,用“心功”悟戏、入戏、像戏、扣戏就能意到神到,演谁像谁,活灵活现。我国传统美学早就有一个命题:“言不尽意”,“…  相似文献   

11.
武术是以人的身体活动来完成的,所以武术在具有技击作用的同时还具有健身作用,武术从来就兼有健身和技击实战的社会职能,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有所侧重。文章通过对传统武术的技击实战、表演竞赛、养生保健进行研究分析,以使我们能以科学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传统武术中的"打、练、养"及他们三者之间存在的关系,并由此来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2.
浅谈"时机"与"时机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员良好的时机和时机感是比赛获胜的保证,阐述了什么是时机与时机感以及时机和时机感在训练、比赛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吴荣清 《收藏》2013,(3):132-137
中国的石佛造像,早年流失海外者甚多,内中不乏精品,有些代表性的作品,在王昶《金石萃编》、罗振玉《海外贞珉录》、阮元《山左金石志》、端方《陶斋藏石记》等亦有著录。流落到日本的佛像,在大村西崖著《支那美术史雕塑篇》和松原三郎著《中国佛教雕刻史研究》、水野清一著《中国的佛教美术》等书中亦多有图版揭载。虽然国内石佛像遗存尚多,但这些流失海外的石像有些颇具学术价值,今择其重要的数尊介绍如下。较早期的石佛像有北魏太安元年(455年)张永造石佛坐像,现藏日本京都藤井有邻馆。此像为砂岩质,  相似文献   

14.
超量恢复理论是指人体机能能力和能量储备由负荷后暂时下降和减少的状态恢复到负荷前水平的过程中,能源物质的补偿在一段时间内超过原有水平的现象.“爆胎”训练理论描述负荷刺激超过运动员机体极限承受能力时机体能力突然为零的现象.把爆胎训练理论与超量恢复理论进行组合,必将弥补超量恢复理论的不足,并且填补了训练学一理论空缺,使机体机能能力的动态发展得到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论对应,实践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撑船"     
一、游戏目的 1.培养学生拼搏、进取的精神,增强自尊、自信能力. 2.锻炼学生上、下肢协调配合能力和身体平衡能力. 3.发展学生上、下肢及腰腹力量.  相似文献   

16.
"传电"     
一、游戏目的 1.发展学生的奔跑能力. 2.培养学生的机智和灵敏素质.  相似文献   

17.
1776年,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即《国富论》)一书出版发行。在该书中作者阐明,社会分工既能导致生产效率的极大提高,也是职业形成的缘由。"人们天赋才能的差异,实际上并不像我们所感觉的那么大。人们壮年时在不同职业上表现出来的极不相同的才能,在多  相似文献   

18.
"增强体质"与"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差异试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体质和健康的内涵及两者之间关系的分析,对“增强体质”和“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形成背景、包含范畴、实现途径等的深入认识,指出“健康第一”是整个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学校体育应在“健康第一”的指导下不断丰富和发展“增强体质”指导思想的内涵,增强体质是学校体育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19.
太极拳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其吸收和发展了我国古代哲学、医学、养生和气功等文化精华,形成了一整套锻炼方法,具有保健、养生、增强体质和开发潜能的效果,深受广大群众喜爱。但初学者对太极拳的“用意不用力”很难理解,文章针对这一问题从太极拳中的“力”与“劲”的关系、力学简析和强身作用几个方面谈了一些自己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角抵”和“手搏”相关资料的研究,发现在部分文献资料中还存在有相关“角力”、“角抵”、“角抵戏”、“手搏”等词语混用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对古代武术典籍的研究。对此,文章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古代的竞技活动“角抵”和“手搏”的起源及其发展演变情况进行了研究论述。认为“角抵”与“手搏”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并且对研究古代武艺至关重要,不能将其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