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记者从接力出版社了解到,自从青年作家那多在自己的博客声明中止“那多手记”的创作后,不少那多的读者把抗议电话纷纷打到了出版社甚至报社,希望通过媒体的力量强烈呼吁那多不要中止“那多手记”的创作。  相似文献   

2.
正那多的这部最新作品,依然还是在"那多灵异手记"下的科幻悬疑小说。《世界尽头》这个名字未免过于通俗了一点,令人第一时间便想到了目前市场上已经泛滥了的关于世界末日的所谓悬疑小说。我是在去年春节前拿到那多的这部新作的,作为那多很多年的读者,我花了  相似文献   

3.
那多的这部最新作品,依然还是在“那多灵异手记”下的科幻悬疑小说.《世界尽头》这个名字未免过于通俗了一点,令人第一时间便想到了目前市场上已经泛滥了的关于世界末日的所谓悬疑小说. 我是在去年春节前拿到那多的这部新作的,作为那多很多年的读者,我花了一天的时间将小说整体阅读完,当时的第一感受已经慢慢模糊了,但是,在阅读完这部小说之后,我始终坚信,那多的创作巅峰时代已经悄然降临.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各媒体"走转改"活动的开展,"记者手记"这一新闻写作样式"火"了起来.在"走转改"活动中,各类媒体都开办了"记者手记"这一专栏.从中央电视台到各省市电视台,从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媒体到省、地市报. 那么,如何认识"记者手记"和写作"记者手记"呢? 一、"手记"与"记者手记" 手记这一文体最初应该来源于笔记文体和日记文体.相关解释为,亲笔写的书信、日记、笔记等.  相似文献   

5.
记者见证中国历史,《中国记者》见证记者的历史,这是我们组织这组稿件的初衷。编完最后一位记者黄燕的稿子,我们数了一下,这组手记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是“激情”,原稿中出现100多次。在这个激情年代,有多少记者就有多少激情。 我们还数了一下,写来手记的记者不多不少正好十六位,所以总标题叫《十六大上的十六位记者》。  相似文献   

6.
叶青林 《东南传播》2015,(12):18-19
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东南卫视记者、《海峡新干线》主播叶青林成为惟一向马英九提问的大陆媒体记者。笔者用手记形式讲述以另一种方式"参与"历史的观感。  相似文献   

7.
“记者手记”要比新闻报道多一些骨感,比评论写作多一些肉感,力争思考性与审美性的平衡统一。  相似文献   

8.
张梅兰 《今传媒》2007,(7):51-52
媒体责任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当前,在党中央大力提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媒体的社会责任就显得更为重要.然而,在有些都市类报纸的情感类栏目中,媒体的社会责任却多有缺失,这我们可以从其"记者手记"栏目窥见一二.  相似文献   

9.
2000年以来,在《楚天都市报》上,出现了一个新的品种“记者手记”,所发数量不多,但很快就有了一定的影响。汉口读者焦抒仁就以《希望多些“记者手记”》为题,提出“我们希望能经常看到记者的手记,让我们共读,共享!” 是什么原因使得读者对它一往情深呢?我认为,其力量,就在于它以“心灵的对话”,引起了广泛的深沉的共鸣。 现就此作些分析。 (一) “笔者读着这一篇篇记者手记,其实是在读着一个个鲜有人知而感人至深的故事。” 这是读者来信中的一段文字。它反映了许多读者内心中的一种需求。 是的,记者,本身是一个比较特…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闻媒体间竞争不断加剧,“记者手记”作为一种特有的具有较强亲和力与灵活性的传播表现形式.越来越受到新闻媒介的重视。本文试图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浅析“记者手记”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台湾大地震过去50多天了,大陆记者的目光依然关注着海峡对岸的同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王蓬在残垣断壁中,采访了台湾震后重建、经济恢复、民众生活及两岸关系等情况。今刊登一篇采访手记,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著名悬疑作家那多的最新悬疑作品《一路去死》已经在2013年1月上市了,回想这本书诞生的半年时间,我作为本书的责任编辑也伴随着这个过程成长了许多,现把其中的一些感想分享出来给大家. 产品定位: 从编辑过程一开始,我们就对本书有着明确的定位,作者那多本人非常看重这本书,认为本书是他从青春文学作家转型为成人文学作家的蜕变之作.本书讲述了名为"那老师"的悬疑小说家在一次被策划的西部之旅中与一群高智商粉丝的一场终极PK,虽然仍然带有那多以往作品的鲜明特点,但无论是主题还是情节都更适合年龄层稍长的读者.相应地,我们也将本书的读者定位为在校大学生及以上,年龄跨度从18岁至25岁.  相似文献   

13.
说长道短     
"评论记者"值得提倡江苏张家港杨陈晨看了今年第8期《中国记者》刊登的一篇对《嘉兴日报》设立评论记者工作机制意义探索的研究文章,我深有感触。我认为"评论记者"这种机制应该成为今后平面媒体改革发展的一个重点和趋势。众所周知,过去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是相互剥离的两种叙述体裁。记者若想在报道后添加些自己的评论或议论性文字,则只能通过采编手记、编后等极为局限的方式来表达。  相似文献   

14.
《新华视点》9月14日播发的《(走基层·我当农民工)一份"聘不上"的工作——记者应聘工地小工手记》,这篇文风清新的"体验式"佳作,以小见大,真实反映了当代农民工生活现状,读来让人感动.  相似文献   

15.
杨江 《新闻记者》2013,(3):55-57
《人物》杂志对河南"爱心妈妈"袁厉害的报道《厉害女士》一文可探讨的地方实在很多,比如记者暗访的行为规范、实习生采访的素材如何处置、人物报道与调查性报道的写作要求区别等等,在这里,笔者想谈谈立场预设的问题。在兰考大火发生后,笔者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经过5天的调查采访后,先后写下了调查报道《多面袁厉害》,以及记者手记《兰考大火中的各种声音》等。而细读《厉害女士》一  相似文献   

16.
一位普通的基层新闻记者,将目光长期投注在贫困的家庭和遭遇不幸的人身上。他用自己的泪水、困惑、苦恼和感动,诠释着作为一名记者的责任和良心。本期"新闻茶座"讲述《一位基层记者的心灵手记》。  相似文献   

17.
记者手记:5月27日的"爱心课堂"结束时,孩子们准备回家,我找了个高点,拍下了这张平淡的照片。初衷是为"王妈妈"、志愿者和孩子们留下一张合影。八年前,王雪娟为做生意"丢下"13岁的儿子外出,母子间交流越来越少,儿子越来越叛逆。尽管现在事业发展得不错,王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2015,(12):20-21
<正>看历史的时候,总感叹里面的人物"若便当年身先死,一生忠奸有谁知"。读完《我眼中的复旦形象片事件真相》(以下简称"《真相》文"),感触完全类似:若不是一直追踪报道复旦110周年校庆宣传片的澎湃新闻记者韩晓蓉本人主动袒露心曲,谁知道背后的故事竟是这样的。韩晓蓉很可能没看那篇《记者手记:陈道明席地而坐,为我亲手改稿》,不知道这篇文章在今年两会期间引起了轰动,也不知道这种行为是犯了做新闻的大忌,如果早知道的话,相信她应该不会写这样的长篇大论出来"得瑟",更  相似文献   

19.
《永康日报》运用"夜编手记"指导办报、推进报纸转型,已坚持了一年零七个月。"夜编手记"伴随着报纸转型,贯穿了报社编委会对办报的思考,有力地推动了报纸面貌的变化。把"夜编手记"作为一项制度2006年9月,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派往《永康日报》协助改版的顾国庆向编委会提议,夜班总编应写"夜编手记",总结每天办报得失,这对指导改版十分必要。在指导改版的一个月时间里,顾国庆每天写的"夜编手记"引起了采编人员的极大兴趣,也引起了编委会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看完崔砺金的<中国之—角--位原新华社记者的调查手记>书稿清样,我所居住的城市喧嚣已经沉寂下来,变得宁静,但我仍没有一点睡意,我深深地为崔砺金的这部调查手记中的调查内容所激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