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最近,笔者听了一节六年级的复习课,内容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体积》,这位教师对课本一道练习题的重组,让人赞叹不已,感触颇深。这道练习题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数学第十二册第139页第4题: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  相似文献   

2.
教材上的习题都是经过反复筛选后保留下来的。它们都有横纵两个方面的各种联系。在教学中,努力用好它们,无疑对巩固和深化双基都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本文以几何二册第115页习题25第6题为例,试谈课本习题的横纵联系。习题 MN是☉O的切线,AB是☉O的直径。求证:点A、B—MN的距离的和等于☉O的直径。  相似文献   

3.
4.
<正>在数学解题训练中,解题后的反思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解题后的反思,是对自己解题过程的回顾和思考,是一种十分宽泛的思维活动,具有开放性和发散性的特质.解题后的探索与反思有利于提高数学素养和解题能力.如,在苏教版选修1-2"复数"一章中第19页有这样一道题:求证:|z1z2|=|z1||z2|.证明设z1=a+bi,z2=c+di(a,b,  相似文献   

5.
由一道课本习题的批改,剖析了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对正确解法进行了深入探究,并从备课、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6.
由一道课本习题的批改,剖析了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对正确解法进行了深入探究,并从备课、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7.
课本习题一般是编者为了让同学们对新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而编拟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典型性.因而在学习中,我们要善于研究它们,发挥课本习题的价值.注意一题多解,比较方法;一题多样,推而广之;一题多改,突而破之.新教材苏教版选修2-1中第47页的第8题是下面的原问题.图1原问题如图1,直线y=x-2与抛物线y2=2x相交于A,B两点,O是坐标原点,求证:OA⊥OB.分析此问题涉及到抛物线的弦对其顶点张角的问题,学生多数用纯解析几何知识来解的.也可以用平面向量的知识来解决题.1问题的另解证明设A(x1,y1),B(x2,y2),将y=x-2代入y2=2x,得x2-6x+4=0.由韦达定理得x1+x2=6,x1x2=4,y1y2=(x2-2)(x2-2)=x1x2-2(x1+x2)+4=-4.OA=(x1,y1),OB=(x2,y2)则OA·OB==x1x2+y1y2=0,OA⊥OB,即OA⊥OB.2问题的推广原问题中,直线AB与x轴的交点(2,0)的横坐标恰好是抛物线的参数p的两倍,将其推广为一般.变题1若直线l过定点(2p,0)且与抛物线y2=2px(p>0)交于两点,求证:OA⊥OB.证明设A(x1,y1),B...  相似文献   

8.
例题教学是数学学习链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缺少这一环节,学生将只能获得一堆零碎、杂乱、干瘪的数学知识,难以建构知识体系,解决数学问题.基于此,我们对教材中部分习题的教学过程进行了重点研究,充分认识课本习题的作用,挖掘习题中潜在的教学资源,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现以《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29页例2的教学为例,展示部分流程.1.第一次教学本节课的基本内容是:《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七章  相似文献   

9.
现行高中教材中有很多极具教学价值的题目,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深入挖掘题目的内涵,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理解题目,使学生认识到课本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完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现行高中教材中有很多极具教学价值的题目,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深入挖掘题目的内涵,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理解题目,使学生认识到课本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完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现行高中教材中有很多极具教学价值的题目,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深入挖掘题目的内涵,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理解题目,使学生认识到课本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完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高一作文主要是记叙文的写作,在作文教导教学过程中,借鉴课文,仿写课文片段,既可以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课文内容,又能掌握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从而收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14.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人教版数学第一册(上)第47页第6题:(选择题)ax2+2x+1=0至少有一个负的实根的充要条件是().(A)0...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高级中学<数学>课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圆锥曲线"部分有这样一道习题: 已知点A(2,5),B(-6,1),求与这两点距离的平方和为60的点的轨迹方程.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高中《数学》第二册(Az)(必修)(以下简称“课本”)第31页第6题(以下简称“原题”):设a,b,c是ΔABC的三条边,求证: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高级中学《数学》课本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的“圆锥曲线”部分有这样一道习题 :已知点A(2 ,5 ) ,B(- 6,1) ,求与这两点距离的平方和为 60的点的轨迹方程 .这道习题在学习求轨迹方程时做过练习 ,在“椭圆”教学之前我研究、挖掘过它的内涵和推广价值 ,作为“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导入课 ,教学效果颇好 ,兹介绍如下 :首先让同学们回顾这道题的解法 ,然后分析这道题的条件、结论 ,并把它推广到一般情况 ,得出如下问题 :1 平面内到两定点的距离的平方和为定值的点的轨迹是什么 ?对这个问题教师首先加以引导 :我们可以设两定…  相似文献   

18.
19.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人教版数学第一册(上)(选择题)ax^2+2x+1=0至少有一个负的实根的充要条件是( ).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高中《数学》第二册(上)(必修)(以下简称"课本")第31页第6题(以下简称"原题"):设 a,b,c是△ABC 的三条边,求证:a~2 b~2 c~2<2(ab ac bc).(*)《教师教学用书》给出"原题"的证法:证法1:a~2 b~2 c~2-2(ab ac bc)=a(a-b-c) b(b-a-c) c(c-a-b).∵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a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