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猪性格内向,又有点胆小,早就想找象博士请教几个问题,但一直也没敢去。这天他觉得不去不行了。因为老师多次说他的作文写得杂乱无章,分不好段。带着这个问题,小猪敲响了象博士家的大门。象博士看到憨头憨脑的小猪,笑了。“那好吧,我就详细说说写作文如何分段。”象博士又转向小猫和小狐狸,“你们也想听吗?”小猫赶紧点头说也想听。象博士清了清嗓子开始讲了:“写文章能不能分好段,直接关系到文章的质量。有的同学写的作文自己觉得文通字顺,内容一点也不乱,可别人读了却感到杂乱无章,这就是没把段分好。”象博士喝了一口水接着讲,我总结了…  相似文献   

2.
余俊 《小学时代》2015,(8):10-11
上期余老师告诉我们在写作文时应该怎样使用成语,我觉得他讲得真是非常非常好,我听了很受益呢!这期,余老师要讲一讲作文中经常出现"很"和"非常"的问题,哈哈,你这样词语匮乏的同学,可要注意听一听哦!微学堂"很"和"非常"是学生们在作文中使用频率很高的字眼,但遇到要写这几个字时,大家不要轻易下笔,最好停下来想一想,是不是非要出现这个字眼?比如写糖水很好喝,不一定要出现"很好喝"三个字,  相似文献   

3.
师:这次以“同桌的你”为话题作文,何庆龙同学的《同桌的你》写得很不错。(底下传来“吃吃”笑声)我说的是真心话。何庆龙同学这篇作文的最大优点是用简朴的语言记录了他从小学到初中的几位同桌,特别是他小学的同桌何博文,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就何庆龙同学来说,这篇作文代表  相似文献   

4.
还是个把月以前,我在某小学看了一些学生的作文,在四年级的作文中,我读到同一个学生的同类题目的两篇作文,一篇是学期开始时写的,一篇是学期结束时写的。现将原文一字不易地抄录如下: 我的爷爷(期初写) 我的爷爷已经70多岁了,他很爱劳动。一次,我爷爷在大街上扫地把土扫到果皮箱里。我很爱他,他常常给小朋友们讲故事,街道上平给。他一个奖壮,他很高兴。我的爸爸(期末写) 第一段:爸爸教我算术题,他讲的很细直。第二段:我在学较里我得了五分老师夸奖我。第三段:我放学回家爸爸问我算术得了几分。这天我在家做作业,我老是愁眉苦脸的  相似文献   

5.
师:这次以"同桌的你"为话题作文,何庆龙同学的<同桌的你>写得很不错.(底下传来"吃吃"笑声)我说的是真心话.何庆龙同学这篇作文的最大优点是用简朴的语言记录了他从小学到初中的几位同桌,特别是他小学的同桌何博文,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相似文献   

6.
有位高一新生在课间对我说:"一篇作文要写八百字,太多了.我写不满那么多字."我问:"你能写多少字呢?"学生说:"我一般写到三五百字就没有话讲了."我们在走廊上说了一会儿话,又上课了,我对他说:"刚才我们说了五分钟的话,如果写到纸上,可能已经有两千字了."学生吃了一惊.因为他可能不觉得已经"说了那么多字",而作文时却像拿凿子刻石碑似的.多写一行字都累得慌.  相似文献   

7.
听一位语文老师上作文讲评课 ,题目是《记一件难忘的事》 ,身边有一个叫露露的女孩拿着她不及格的作文极为沮丧。我看了看她的作文 ,大概是写她有一天在地里锄地 ,发现一只青蛙被蛇咬 ,就急忙地跑去要打那条青青的蛇 ,因为她觉得青蛙很可怜……老师的批语是 :选材没有积极意义 ,故事太平淡。再听老师讲评 ,所表扬的好作文 ,是一个同学写他在公共汽车上跟小偷搏斗 ,结果他受了伤 ,终于把小偷给抓住了 ;还有一位学生写她有一天路过河边 ,看到一位同学掉进河里 ,她奋不顾身地跳进河里 ,把落水的同学救上了岸。教师认为这两个同学的作文选材有积…  相似文献   

8.
小灵:我作文总写不好。一提笔,心空荡荡的,不知写什么,怎么写。你能帮助我吗?云南沐云琪 二、学会选用典型事例作为文章主体的支撑,这是把话说得充分、写得丰满的关键。文艺理论中,有一个概念叫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由此推及,典型人物也一定要有典型的事例去说明表现。有的同学可能对典型事例不太理解。所谓典型,就是很有代表性的东西,这种情况最能反映在写人记叙文中。你说某某人助人为乐,那么,你就应该把最能反映他助人为乐的事例写进去。这样的事例,对于短文有一两个就够了,长一点的文章也不应该超过三四个。这些最能反映其…  相似文献   

9.
徐静 《基础教育论坛》2013,(Z1):124-126
<正>下课后刚回到办公室,就听六班的张老师哭笑不得地说:"昨天布置的作文小阳一个字也没写,问他原因,他说‘不会写",同桌小丽也说‘小阳从来不写作文,他根本不会’。听完小丽的话,小阳竟毫不在意地说:‘他们都说我不会写,时间长了,我也认为自己不会写,就写不出来了。’"  相似文献   

10.
儿子喜欢读书,可是他对写作没有兴趣,我为此十分头疼。有一次,几位文友来家里玩,谈话中恭维起我刚发表的一篇小说。没想到儿子在旁边插嘴说:“这有什么?我也能写出那样的作文来。”我一听,立即鼓励他说:“我知道,你是很优秀的。只要你坚持每天练笔,你写得会比我更好。”当天晚上,儿子还真的写了一篇记叙文。尽管作文存在着很多缺点,水平一般偏下,我还是给了儿子极高的评价,给他打了99分。儿子一见,竟高兴地笑出声来,这是他上小学五年级以来作文得到的最高分。高兴之余,他又天真地问我:“爸爸,为什么不给我打100分呢?”我给他指出几个错误的…  相似文献   

11.
巧心姐姐: 最近我很苦恼,老师调了一个非常调皮的同学和我同桌,他老是说话,做小动作, 害得我听不清楚老师讲课。有一次毛笔字比赛,他把桌子摇来摇去,害得我写错了一个字。我几次警告他都不听,最后忍不住告诉了老师。老师却说:“你是班干部,应该帮助调皮捣蛋的同学,你在班上是最文静的了,不把他调到和你  相似文献   

12.
段国超老师因他教当代文学,在西安开会时我们见过。教课中间,他也给我写了信。不久以前,他又给我写了封信,说是你作为渭南地区的人,无论如何要到学校来跟同学们见见面。信写得很恳切,我没有办法推辞。来了,我又没有什么好讲的。我想,和段国超老师、研究文学的老师、学中文的毕业班同学一块儿坐坐吧。大家听我讲话是要失望的,因为我讲不了什么。就是讲现代文学,我看你们的老帅比我讲得好,因为他们是专门研究的。搞创作的人不一定有什么专门研究。所以,不管  相似文献   

13.
写议论文,难免要用事例来说明问题,但对于事例的选择,许多同学不够重视,尤其是考场作文,大都是举一些尽人皆知的事例来搪塞,看了让人倒胃。也看过一些写得好的议论文,能让人记住的,往往不是立沦、观点,而是文中所引用的精彩事例,正如作家秦牧所说“精彩一例胜千言”。那么如何运用精彩的事例,给文章增光添色呢?有篇《得与失》的中考作文,一名考生弓l用了这样一个故事——  相似文献   

14.
一次,儿子的老师上门来告诉我们,班上的小朋友都已经能从“1”写到“5”了,不知为什么,独有我的儿子连个“2”字也没能过关。老师是来请求我们配合的。“他一写就是反的,”她在桌子比划了一个“S”,“怎么扳也扳不过来。”她内疚中带着无奈。我别提有多沮丧了。我和我丈夫历来不主张在孩子入学前,过早过多地教他认字,算算术。我们总是顺其自然,他想玩什么就玩什么,想看什么就看什么。有一个比我高几届的同学,他讲过一番话,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他说他由于过早地教授孩子读完小学一年级,甚至二三年级的一些课程,结果,孩子入学后,觉得老师讲的内容自己全懂,反而养成了一种漫不经心的态度。但老师的来访,把我原本平静的心境搅得稀烂。我再也坐不住了。  相似文献   

15.
一分的价值     
儿子喜欢读书,可是他对写作没有兴趣。我为此十分头痛。有一次,几位文友在恭维我发表的一篇杂文。没想儿子在旁边插嘴说:“我也能写出那样的作文来。”我一听,立即鼓励他说:“我知道,你是很优秀的。只要你坚持每天练笔,你写得会比这更好!”晚上儿子还真的写了一篇记叙文。尽管作文存在着很多缺点,水平在一般偏下,我还是给了儿子极高的评价,给他打了99分。儿子一见,竟高兴得笑出声来。这是他小学四年来作文得到的最高分。高兴之余,他竟天真地问我:“爸爸,为什么不给我打100分呢?”我给他指出几个有错误的标点符号,扣去了他一分。儿子信服地点…  相似文献   

16.
覃廷邕 《师道》2006,(9):36-36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很头疼学生写的字:有的东倒西歪像被台风扫荡过的禾苗;有的左右连体像绞成一团的乱麻;有的张牙舞爪像要咬人的螃蟹……我千思百想:如何让他们改掉坏习惯,认认真真地写出工整的汉字来呢?最后,我设计了这样的实践活动:作文讲评课上,我如往常一样从书写讲起。我说:“我们很多同学写不好字,是因为习惯成自然的结果,我们都觉得某个字就是这样写,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不信,我们来做一个实验,好不好?”“好!”专心听课的同学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走神了的同学赶忙问同桌发生了什么事。我接着说:“我们的实践活动就是反写汉字,我们平时…  相似文献   

17.
杂志碰碰车     
《小学生》2015,(4):48
来自山西盂县的陈丽倩打来电话问我们:有的作文我写300字就觉得表达清楚了,而有的作文我写1000字都觉得意犹未尽。为什么无论考试作文还是杂志投稿都要限定字数呢?快乐新读写回答:看来陈丽倩同学是一个很爱思考的孩子,因为这样的问题很少有人会提出来的,所以首先表扬一下!其次呢,我们来解答这个问题。因为作文字数能够直接反映出你运用文字、架构作  相似文献   

18.
作文课上,有些同学总觉得没有材料写,不知道写什么好。但有一个同学却例外,他说在日常生活中,不论是什么事物,只要你愿意,它都可以成为很棒的作文材料。他还讲了这样一个例子:  相似文献   

19.
不知道是从何时起,我们的作文开始变得"机械化""产品化",尤其是说理的时候,总是不自觉地板起一副脸孔。中心论点后接几个分论点,分论点后再举几个名人事例,摆事实讲道理。经常有同学说,写着写着,连自己都觉得不舒服。试问这样的"产品",又如何能打动读者?又如何让大家有提笔创作的兴趣?久而久之,我们甚至会忘记最本真自然的说理方式,失去对文字表达的热  相似文献   

20.
上课伊始,我让三位同学到黑板前默写李白的几首诗,其中柳净同学默写《将进酒》。写着写着,一人默写不下去,中途“下”了。柳净跟另一位同学还在自信地默写着。默写完毕,他们高兴地回到座位。我观察了一下,觉得柳净的字写得太对不起观众了——潦草得无法辨认,尽管内容大致是正确的。而另一位同学的默写不但内容正确,而且字迹工整。我在给他的默写打了一百分后,也给柳净同学打了一百分,稍顿片刻,又加了十分。这时有人指出:“‘天生我材必有用’中的‘材’写错了。”我一看,果不其然,柳净同学把“材”写成“才”了,于是我顺手又扣了十分。我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