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中心内容,是爱国主义的集中体现。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要义,是凝聚中华民族精神的强大动力,是我们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中心内容。在当前,要进一步认清“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同志对社会主义荣辱观做了精辟的论述,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八荣八耻”,是非标准鲜明,价值导向明确,代表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指导方针的新发展,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劳动者的价值标尺和精神导引。远…  相似文献   

3.
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全会的委员时,发表了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要引导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相似文献   

4.
万荣zeng,是万荣特有的一种精神化现象。作从万荣zeng的启源、各时代的特征,讲述了它的发展历程,使我们看到这枝黄土地上的幽默之花正在越开越艳。  相似文献   

5.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中心内容,是爱国主义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要义,是凝聚中华民族精神的强大动力,是我们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中心内容。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教育》2006,(5):13-13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委员时提出“八荣八耻”的教育主题。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大家可从以下几个角度思考中小学如何开展荣辱观教育:1.荣辱观与教师评价、师德建设;2.荣辱观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传统美德中哪些内容与社会主义荣辱观契合?3.当代青少年思想道德成长新规律;4.…  相似文献   

7.
一直为个名词纠结——耻文化。在弘扬文化,讲究文化创意,解构文化价值取向的当下,耻文化怎么就没有被郑重地提起。耻,就是羞愧。知耻者近乎勇。耻文化,就是让这样一种现象成为我们社会的文化气息:为我们曾经的蒙昧、无知、无情、无义甚至无德而羞愧;为我们曾经做过的傻事、错事甚至罪恶而忏悔;为我们曾经的粗俗、鲁莽和野蛮而道歉。不是表面的、应景的,也不是个体的、功利的,而是发自内心和良知的,是民族的、恢弘大气的,是从富裕走向强盛的精神涅粲。  相似文献   

8.
陈嘉 《教育教学论坛》2013,(27):269-271
经济社会迅速发展,我们忽略了社会耻感文化的教育。学校中学生考试作弊时有发生,社会上不良行为屡禁不止,不良行为的主体缺乏诚实、诚信和廉耻之心,我们不能以罚代替教育,社会更应当关注耻感文化的教育,教师应担当起培植社会耻感文化的责任。本文从一则新闻切入,从学生考场作弊联想到各种不良社会行为,指出这些现象背后是缺乏社会耻感文化的教育。中华民族自古至今就十分重视人的廉耻之心、善恶之观的教育,为了社会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重新培植我们的耻感文化。  相似文献   

9.
邹珊红 《文教资料》2006,(13):61-62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味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论述,概括精辟,寓意深刻,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是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进一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  相似文献   

10.
高校文化作为一种全方位育人的生命文化,它与大学精神共生共荣.我们要立足高校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深刻认识现代大学精神的文化和谐本质,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高校文化体系的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11.
徐瑛 《教育艺术》2006,(8):17-17,15
目前,举国上下,从城市到乡村,从军营到校园,都在为创建和谐社会而万众一心。创建和谐校园、和谐班级成为教育战线一道亮丽风景。胡锦涛主席提出的“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叛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即“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倡导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的基本道德规范,给予了青少年健康人生的理念和信条。它已成为社会和谐发展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一个科学体系,是目标方法态度的统一。"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根本、前提和基础,"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核心和本质,二者是目标与核心。"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是方法与途径。"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是基本精神需要。其具体内容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互为前提,缺一不可的。  相似文献   

13.
黑格尔认为,道德意志是一个辨证的完整的概念,只有在对善和恶的扬弃即否定之否定的基础上才能形成道德良心,从而确立真正的道德信仰。因此,作为对善的愉悦的体验的"荣感"以及对恶的痛苦体验的"耻感"就成为道德意志形成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当前,我国的道德教育中,往往强调注重正面教育环节("荣感"的教育)而忽视负面教育环节("耻感"教育),道德教育耻感环节的缺失,不利于个体道德信仰的确立。中国古代先贤特别重视"耻感"在道德信仰确立中的作用,形成了一整套道德信仰确立的"耻感"文化。研究和借鉴"耻感"以及中国"耻感"文化,从个体自我肯定评价活动(荣感)与个体自我否定评价活动(耻感)的辨证统一中能完整地理解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内容的道德信仰确立的评价论机制。  相似文献   

14.
荣是一幅画,我们最爱它;耻是过街鼠,我们齐喊打。树立社会主义的荣辱观,做个知荣明耻的中国娃。荣是香花花,我们呵护它;耻是臭草草,我们连根拔。“八荣八耻”牢牢记心中,做个争荣弃耻的中国娃。做个知荣明耻的中国娃@吴维根~~  相似文献   

15.
万荣zeng,是万荣特有的一种精神文化现象。作者从万荣zeng的启源、各时代的特征,讲述了它的发展历程,使我们看到这枝黄土地上的幽默之花正在越开越艳。  相似文献   

16.
《陕西教育》2006,(3):46-47
各市教育局、杨凌示范区科教发展局,各高等学校:3月4日,胡锦涛同志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  相似文献   

17.
文化精神是一种文化的内在品质和灵魂。我们诚然可以从博大精深的赵文化中提取诸多精神,比如开拓进取、务实兼容等,然而变革精神、法治精神和侠义精神无疑是赵文化很有特色的精华所在。赵文化的变革精神、法治精神之当代价值姑置勿论,即便赵文化侠义精神中的优秀成分,对今天的诚信教育,以之建构和谐社会依然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8.
耻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特色之一。搞清耻感文化的形成,有助于我们从更深的层次上了解耻感文化的功能与机制。探讨耻感文化的形成,应当从中华文明形成早期的生产方式入手。耻感文化产生于集体主义的农耕文明之中,它发端于古老的祖先崇拜,由祖先崇拜形成的宗法制度和宗法意识使耻感政治化、社会化、伦理化,而儒家的推崇、传承、传播,最终形成了耻感文化,并使之成为中华文明的基本符号,广泛影响到周边各国。  相似文献   

19.
一直为个名词纠结——耻文化。在弘扬文化,讲究文化创意,解构文化价值取向的当下,耻文化怎么就没有被郑重地提起。耻,就是羞愧。知耻者近乎勇。耻文化,就是让这样一种现象成为我们社会的文化气息:为我们曾经的蒙昧、无知、无情、无义甚至无德而羞愧;为我们曾经做过的傻事、错事甚至罪恶而忏悔;为我们曾经的粗俗、鲁莽和野蛮而道歉。不是表面的、应景的,也不是个体的、功利的,而是发自内心和良知的,是民族的、恢弘大气的,是从富裕走向强盛的精神涅槃。这种纠结因刘仰东《红底黑字六七十年代  相似文献   

20.
中国书法精神是多方面的,大体分有两个方面,即艺术精神和文化精神。艺术精神,以艺术的无穷妙趣、玄妙之意为精神内涵,崇尚含蓄雅趣、古朴自然,追求飘逸神韵、飞动流畅的自然意趣之美。文化精神,以儒学的礼义节操、伦理道德为精神内涵,崇尚忠君爱国、忠义节烈,追求浩然正气、凛然气节的人格气节之美。当然,这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相互融合构成了中国艺术的瀚墨精神。这里我们侧重要探讨的是书法的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