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任东华博士的《茅盾文学奖研究》将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纳入一个整体的、家族性的体系,通过对中国当代优秀小说的精细考察,综合地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从多个艺术维度建构了一个相对完整而又开放的茅盾文学奖关学体系.  相似文献   

2.
任东华的《茅盾文学奖研究》力图从"制度-美学"、"文本-美学"和"比较-美学"等方面努力建构起规模宏大的茅盾文学奖美学体系,尽管存在一些不足,但无疑是当前茅盾文学奖研究领域中的一部视野宏阔、理论丰厚、富有创见性的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3.
作为茅盾文学奖的研究专著,《茅盾文学奖研究》完整、辩证地概括了茅盾文学奖之“制度——美学”、“文本——美学”以及“比较——美学”,在整体把握对象的同时,充分运用西方文论对茅盾文学奖进行了学理层面的阐释.该著聚焦于茅盾文学奖本及其获奖作品进行论析,拓展了茅盾文学奖研究的学术视野.  相似文献   

4.
作为首部茅盾文学奖的研究专著,<聚焦茅盾文学奖>表现了多方面的学理特色,其中,专著所贯穿的自觉的审美意识、对茅盾文学奖美学的总体概括和辩证的批判精神尤值得关注,也开启了茅盾文学奖的美学之门.  相似文献   

5.
《暗算》:茅盾文学奖的突破还是悲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部成功的通俗小说,《暗算》初版本的思想性还是较为薄弱的。在历史叙述和反思历史上还有待提高。其叙事方法虽成功地改善了小说与读者的关系,但视角人物在望造人物形象、传达主题、营造艺术风格等方面,基本上没有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穆斯林的葬礼》是一部比较优秀的文学作品,曾获不少文学大奖。然而书中庇漏不胜枚举。只能视为一部“三七开”之作。茅盾文学奖“全面分配、合理布局”的奖励原则与方式,带有过去计划经济体制的痕迹。该作因此获奖不足为训。  相似文献   

7.
徐其超、毛克强、邓经武著的《聚焦矛盾文学奖》一书,对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很有参考价值,这部书对茅盾文学奖所代表的25年来的文学现象、文学走向,以及茅盾文学奖与文学整体性的关系提出了一些思考。这些思考由于以茅盾文学奖为核心视点,由此辐射众多获奖文学作品以及与它们相关的文学景观、文化现象、社会变化,并沿着茅盾文学奖勾勒了25年的中国文学历程,进行了一种梳理,产生了一种独特的文学史视角,从而不仅对茅盾文学奖,也对中国当代文学提出了一种思考态度。  相似文献   

8.
东西的长篇小说《回响》获得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是东西首次尝试“推理+心理”的创新佳作。这部获奖作品注重对中国当下社会和人们心理问题的关注与思考、对人物精神世界的深度挖掘与书写,以及对现实主义美学风格的坚守与建构,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和社会价值。《回响》将心理悬疑和侦探推理融合一体,以心理悬疑和侦探推理相融合的文体探索,走出了长篇小说创作的新路径,也为文学桂军的转型发展提供了范例。从这部小说中可以看出东西对文学创作品质的追求,东西以全新的创作面貌,成为新时代长篇小说创作的新力量。  相似文献   

9.
乡土文学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中"最大的家族",其中"乡土小说"更是佳作迭出,尤以长篇形式为最。在已有的八届茅盾文学奖36部获奖作品中(不包括两部荣誉奖),乡土小说有13部之多,占获奖作品总数的36.1%。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乡土中国历史进程的巨大变革,有着深厚文学传统的乡土题材小说的关注热点,也随之发生了与时俱进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北上》是“70后”作家徐则臣的代表作,也是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评论界对《北上》解读一直相对匮乏。《北上》是一部系统考察运河文化衰落变迁的作品,这在徐则臣以往的写作中,乃至同时代的其他作家中都是非常罕见的,它的意义必须被放置到“70后”作家群体中才能进行理解。一直以来,“70后”作家的文化反思力度比较弱,这使得他们的作品往往缺乏解释力。《北上》展现了这个群体一种不断突破的意愿和能力,也在潜在层面上触及了“70后”作家的书写和思维问题,表明了以徐则臣为代表的“70后”作家要突破自己的认识障碍,关注更为广阔的文化领地。  相似文献   

11.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上月揭晓,贾平凹的《秦腔》以全票通过摘取桂冠。之前在起点中文网的读者调查谁最有希望获得本届茅盾文学奖中,有近30%的网友认为《秦腔》可  相似文献   

12.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上月揭晓,贾平凹的《秦腔》以全票通过摘取桂冠。之前在起点中文网的读者调查“谁最有希望获得本届茅盾文学奖”中,有近30%的网友认为《秦腔》可以问鼎桂冠,呼声最高,此次得奖可谓众望所归。贾平凹表示《秦腔》得奖既意外,也不意外。他说:“在我的写作中,《秦腔》是我最想写的一部书,也是我最费心血的一部书。  相似文献   

13.
《秦腔》荣获茅盾文学奖的文化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秦腔>获奖,意义重大.不仅是贾平凹个人的荣耀和他在文学创作上的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更是陕西文坛乃至中国文坛的一件大事.一方面继承了"陕军东征"的辉煌,鼓舞了陕军的士气,展示了陕西第二代作家不凡的写作实力.<秦腔>获奖,不仅使有"三驾马车"称谓的陕西第二代作家了无遗憾,实至名归,也为正在成长中的第三代作家做出了示范.另一方面<秦腔>获奖,是由文学终成为文学问题、文学的发展应尽量与周围的非文学因素(场域)保持另外一种意义上的生态协调的规律决定的.是国家对多年以来坚持写作,不屈不挠、始终把文学当事业干、永不歇息的作家创作劳作精神的高度认可.同时,一定意义上讲,<秦腔>获奖也是文学民间文化批评转向的胜利成果.<秦腔>获奖,必将掀起又一轮陕西文学阅读、研究尤其是贾平凹研究的热潮,对陕西文学文化和西部文学文化品牌的发展传播都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日前,笔者参加了中宣部主办的一个推广统编教材《文学理论》的培训会,会上大家探讨了"文学理论"是否没有用——这样一个本不该探讨的问题。其实,不仅"文学理论"涉及这个问题,整个文学学科都涉及一个与市场接轨的问题。在市场经济语境中,由于短期经济利益的"误导",文学研究越来越被看作一门没有用的学问,另一方面,也是文学研究者自身的原因,文学研究越来越与大众生活、大众的文化需求相脱节,我们当下的文学理论越来越抽象化,文学批评与研究无益于创作,读者——尤  相似文献   

15.
“形而放学”,一个怪怪的名字;“美学新解”,“新”在哪里?骆冬青先生的这本书,静悄悄地但却是肆无忌惮地扩大了美学的版图,把美学研究的触角侵入人类生存的各个重要领域:政治、经济、伦理……如此,美学就可以像文学那样,对人类所具有的一切都不陌生,直接对生存现实“说话”,使美学理论发挥更深入也更广泛的作用。如此,“生存中的悲喜酸辛、游戏幻梦、希望绝望,俱寓于其中”,“故每个人都无法逃学‘美学课’”。那么,其学理依据何在呢?“形而放学”体系的建构,就是对“美学”的一种学术新解,让美学从“形而上”的“玄学”和“形而下”的“器…  相似文献   

16.
《文学教育(上)》2011,(9):158-158
网络写手骁骑校的《橙红年代》日前宣布参评本届茅盾文学奖,这是中国作协宣布茅奖向网络文学开放后,宣布参评的第一部网络小说。在网上拥有5000多万读者的《橙红年代》最近由山东人民出版社推出了其一辑的纸质图书,如此一来,便完全符合“应为评奖年度范围内在本网站发表并由出版单位出版的图书作品”的茅奖参评条件。《橙红年代》描写了一个无敌小保安通过不断打拼,一步步走向成功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文艺美学是一个充满争论的领域.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提出这一概念到现在,学术界对文艺美学作为一个学科是否存在仍有争义.  相似文献   

18.
《白鹿原》是陈忠实长篇小说的代表作,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小说主要描写了“仁义白鹿村”从清末民初到新中国成立的50多年里白、鹿两大家族之间的恩怨纷争,展示了由阶级矛盾、家族纷争、利欲情欲的角逐而融汇交织所构成的“民族秘史”,揭示了在古老大地上中华民族生存繁衍的艰难与蜕变新生的凝重,对中华民族的生存进行了深刻的历史反思、文化反思和生命本体的反思。小说在艺术上的特色一是塑造了众多而又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二是地域文化特色强烈,三是浪漫主义色彩浓郁,四是意象鲜明而又耐人寻味,五是句式多姿多彩,语言鲜活传神而又内蕴丰富。  相似文献   

19.
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冯契的‘智慧’说研究"结项成果——《冯契"智慧"说探析》一书于2012年12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一改学术界以往对冯契"智慧"说研究的微观路径,从整体上、宏观上全面、深入而又系统地研究冯契"智慧"说,全面贯彻"哲学是哲学史的总结,哲学史是哲学的展开"的辩证方法,系统探讨了冯契"智慧"说的学术价值,填补了中国当代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空白,为我们全面了解、研究冯契"智慧"说提供了重要的参照。  相似文献   

20.
章辉 《湘南学院学报》2010,31(3):122-124
《死亡美学》从哲学、文化学、艺术理论和美学等多重角度探询死亡问题,并主要从艺术角度切入,展开对死亡的运思。"死亡意象"是其中一个具有丰富思想胚芽和容纳丰富规定性的中心范畴,也是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作者不但注意到了死亡意象的一般性意义,还注意到了其特殊性。并不忘在理性沉思之余,以优美的散文笔调去阐释死亡诗意般的美,使研究文本本身也成为一件精致的艺术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