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茹 《天中学刊》1999,14(6):81-82
狄德罗说:“只有情感,而且只有伟大的情感,才能使灵魂达到伟大的成就。如果没有情感,则无论什么道德文章都不足观了。”作家倾注在作品里的情感使得文学作品具有感染、陶冶人们健康情趣的功能,也就是说,作家在创作时不仅要写出自己的激情,还要写出他们体验到或想象到的各种人物的感情,从而使文学作品产生各种情感感染的作用。如果说文学作品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那么,凝聚在作品中的情感也是人的本质力量之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阿·托尔斯泰在概括文学的作用时才说:“文学的一个总的目的是:从感情上认识伟大的人。”苏联当…  相似文献   

2.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史诗性声乐套曲,作品发表70年来一直传唱不衰,历经时代的变迁和岁月的磨练,它弘扬的民族精神和散发的独特魅力更加耀眼。其审美价值主要是作品表达了真挚、深沉的民族情感。本文拟从三个方面论述。首先是作品文学情感的真实表达;其次是音乐形式的真情演绎;最后是音乐旋律与歌词内涵紧密结合在感情上做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这篇讲演围绕漂移与稳定、情感与思想、世俗与崇高三个话题展开。首先,关于漂移与稳定。我已认定。我不再渴望漂移,因为我已经拥有了我的乡村。在这块土地上,我本就可以感受到漂移的现代化给这块土地带来的震颤。其次,关于情感与思想,我认为,没有焦虑,没有烦恼。也就没有写作。焦虑是一个作家写作的种子,一切优秀乃至伟大的作品。都必然是情感焦虑的文学结晶。最后,关于世俗与崇高,在我看来,对小说而言,越是伟大,越是崇高,就越与世俗密不可分。因为伟大的根须要深扎于世俗的土壤,作家的写作也离不开庸常生活的刻骨体验。  相似文献   

4.
《格萨尔王传》是藏民族最伟大的一部英雄史诗。作为一部流传百世的文学巨著,它是整个藏民族集体智慧之结晶,它所包含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仅仅从某一个方面去研究,还远远不够。史诗之所以经久不衰,不仅仅是它具有神奇的传说、优美的语言和众多感人的文学形象。就整部史诗而言,它被广泛传颂的最佳因素,还是它完全体现了民族优越感和坚强不屈的民族意识。  相似文献   

5.
文学是一门艺术,是人类精神文明宝库中的极为灿烂的组成部分。“情者文之经”,情感是文学的生命和灵魂,所以语文教学不仅是单纯的认识活动,还是情感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感情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动的机体中欢腾奔流的时候,才能触及人的内心世界。”于漪在谈语文教学时强调:民族的睿智沉淀在民族的语言之中,教母语也是教民族的思想与感情。的确,我们通过母语对后代进行精神哺育,只有传播它、维护它、珍爱它,我们的民族才不会垮。因此,语文教学应重视情感注入。  相似文献   

6.
<正>一、研究古代民族文人文学的意义 我们只要看有人对一个古代作家的族属提出新的看法,或者进行争论,就可以领悟研究古代民族文人文学的意义。当然,情况是复杂的,我们的思维方式不能“单打一”。任何一种研究,都包含着探寻真知,追求真理,揭开客观世界隐秘,繁荣和发展学术的目的。这是属于共性的范畴。我们要谈的是“个性”,作家文学或者说文人文学的成就,显示出文人所属的那一个民族在某一特定时代所达到的文明高度。如果说民间文学是作家文学的母体,那么作家文学则是民间文学的升华。没有作家文学的民族,它的文化肯定不会发达。  相似文献   

7.
<正>前天午休时间看完《开往春天的地铁》,很多年前的片子,竟然让我有种触动。在最后的那一刻,小慧和建斌再次出现在七年前地铁站的同一个位置,穿流的人群变得飘忽模糊,只剩下包含情感的目光交汇,我的眼眶湿润了。能够唤起感情的影片、文字,值得认同。这是近期看的我所喜爱的一部影片。这样的片子,其实已经无关时代、无关故事,它与观众所交流沟通的是情感,是不断挖掘人性内在的东西。我曾经听一位教授讲课,评价文学,他就认为真正伟大的一部文  相似文献   

8.
文学是情感的艺术,情感在作家的创作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它既是作家的动机,又是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血液。作家之所以能够进行创作,是由于他们有着比常人更丰富更细腻的情感。正是这丰富而细腻的情感给了作家创作的动力,又是这丰富而细腻的情感赋予了文学形象以血液。 文学创作的事实告诉我们,凡成功的文学形象都是有感情的。且不说多愁善感的林黛玉们,就连以严厉著称,看似无情的贾政也是有感情的。他把宝玉打昏过去却又“自悔不该下毒手到如此地步”,他痛打宝玉是要维护封建正统,恨铁不成钢之情,打过之后又后悔是怜子之情,正是由于有了这丰富而复杂的情感,贾政才成了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离不开情感,景物形象,场面形象也离不开情感,常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就是说作者笔下的景物都是作家眼里的景物,都凝聚着作家的感情。我们知道,如果作者对某一人或物没有感情的话,根本不会给予太多的青睐,自然不会有细致入微,维妙维肖的描绘。就文学作品的实际来看,景物描写绝不是单纯的景物描写,它往往渗透着作者的主观情怀,或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或托物言志,景物形象自然离不开情感,场面形象也不例外。由此可见,情感在作家的创作中的作用是巨大的,那  相似文献   

9.
泰纳认为文学创作和它的发展取决于种族、环境、时代三种因素。种族是指人出生时所带来的那些固有的和遗传的性质,这些性质因民族的不同而对各民族的艺术具有影响。环境分物质环境与政治环境,泰纳从实证主义角度说明环境对艺术的影响。时代被泰纳称为精神的气候,一个民族精神的气候影响民族的艺术。  相似文献   

10.
果戈理是 1 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和伟大的讽刺作家。他是继普希金之后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伟大的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说 :“世界上已经很久不曾有过一位作家 ,对于自己的人民 ,像果戈理对于俄国一样重要。”“果戈理所以重要 ,还不止是因为他是一个天才的作家 ,而且同时还是一个学派———俄国文学可以自豪的唯一学派的领袖……我们应当肯定地说 ,我们的整个文学 ,只要它是在本国作家的影响下形成的 ,都是以果戈理为依归的 ,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充分想象他对于俄国文学的全部意义。”〔1〕 著名的批判…  相似文献   

11.
“一个艺术家,不应该顾及当时流行的式样,他应该按他心里所思的去做,他也不该担心他是否伟大或者是否是天才,因为那使他犹疑和害怕。我认为一部伟大的作品是产生于一个作家的智慧,使他抓住一个极要紧的文题,然后毫不顾忌地写下来……一个作家的价值是用下面几点衡量的:对他所感觉到、所看到、所听到、所经验过,是否能够有足够的才能表达得有共同性与永恒性……伟大的作品很少是取悦读者的,因为这不是它的责任……一个作家有时会有灵感,那是他侥幸,不过他不能光凭灵感写作……”1——凯瑟琳·安·波特凯瑟琳·安·波特(KatherineAnnePorter…  相似文献   

12.
《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文学著作。它不仅对中国的传记文学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在韩国史书里也显示着深远的力量。如对高丽王朝金富轼所著韩国民族第一部纪传体正史《三国史记》便是一个突出例证。《三国史记》在写作体例、表现乎法、创作态度、评价人物方式等多方面都全面吸收了《史记》的特点和长处。另外,《史记》做为第一部传记文学在世界上同样具有巨大影响和先驱地位。  相似文献   

13.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而小说又是叙事的艺术。它依靠作家生动鲜明的艺术语言,来向读者传达自己要讲述的故事,要表达的感情,要阐述的思想,而读者也只能通过作家的叙述语言来理解、领会、感受这一切。严格地说,一篇小说从头至尾都是作家的叙述语言,即使对话,也是作家描摹人物的口气、语调、神态来加以转述的,也可以说是作家代人物立言。所以叙述语言是小说家用来叙述事件、描写环境气氛和人物行动、神态心理的工具,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是用语言来  相似文献   

14.
作家郁达夫曾经说过:“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当50年前鲁迅这颗文坛巨星不幸陨落时,全国学联救国联合会以“鲁迅先生不死,中华民族永生”’这12个大字作为挽词悼念鲁迅,把伟大人物的作用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同样,在50年后丁玲这颗文坛巨星不幸陨落时,来自北国的北大荒人以一面绣有“丁玲不死”四个大字的鲜艳红旗,覆盖在她的遗体上,同样表达了人民的意愿和整个中华民族对伟大人物的深厚情感。在中国新文学史上…  相似文献   

15.
一、开放型阅读教学的目的1.加大情感熏陶力度。强化民族情感,发展学生个性,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语文课程总目标第一条提到:要培养爱国感情、道德品质、价值观念;还要尊重多样文化。这就说,在阅读教学课堂上,要加大学生个人情感熏陶力度,强化民族感情,尊重多样文化所反映出来的多种民族的情感内涵,营造学生健康、丰富、积极、向上的情感世界,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2.开拓文学鉴赏领域。开放型阅读教学,要超越"封闭性"的阅读教学,既要继承以提高文学鉴赏水平为目的  相似文献   

16.
高尔基说:“语言把我们的一切印象,情感和思想固定下来,它是文学的基奉材料。”有了语言的存在,人的情感世界就不会再是一个独立封闭的体系,而成了一本向人打开的书,人们利用语言将自己的情感公之于众。同时也通过语言窥视他人心t中的奥秘。语言与情感结下了不解之缘。一幅画、一支乐曲、一个表情。尽管他们部表现善感情,但只有将它翻译成语言时,你才会理解他们的情感内容。然而能胜任这一翻译的语言,必须是文学语言。因为这种语言不存于字典上,也不受语法的羁绊,它来自于言语者的心灵之中。当它在传达人们的情感世界时,最充分地体现了语言的表现性原则。“表现性”这一概念原本是格式塔艺术心理学的特有术语。“具体是指知觉对象超越自身的外  相似文献   

17.
一般来说,言语要避免重复,而有时我们又故意重复,这就是修辞格“反复”。为什么会出现“反复”这种修辞格呢?其实,它与人的心理有着广泛而隐秘的关系,它是人的情感表达的需要。人们的情感越是浓烈、深沉时,越是会出现反复;越是表达更多的情感、更少的思想时,越是会出现反复。它是人的情感的一种投射,是人的情感投射的一种物化形式。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我们一定要明确语文的内涵,重视文学鉴赏。在文学鉴赏过程中,我们既要充分重视张扬鉴赏个性;又要重视情感体验,以达到情感教育功能;同时也要重视对语言的品味,因为语言是作家和读者之间交流思想感情的桥梁。  相似文献   

19.
菲茨杰拉德留给后世的五部长篇小说,均取材于他所生活的年代,生动地展示了20世纪初期美国的生活。《夜色温柔》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一部具有自传性质的文学作品,作家将自己的亲身经历融进了小说内容,所以能更真实、更贴切地表达出那个时代的文学主题:悲剧命运、"美国梦"的破灭、现代主义特征、女性主义以及消费异化等。阅读菲氏的长篇小说,仿佛能被书中的文字带回到那个让人纸醉金迷的"爵士时代"。  相似文献   

20.
发生在20世纪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从其性质和主流上可以界定为是促进我们这个古老民族走向新生与现代的文学。在它所走过的百年历程中,这样的使命和方向始终被肩负着和坚持着,并构成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道特殊而亮丽的风景线;文学以自己稚嫩的肩膀担当起整个民族兴亡的千秋重任!这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共同的趋向与追求,可谓“同声”。但具体考察发生于不同时期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我们又会发现:因文学发生的背景、生存的环境、作家们认识的不同而形成很大的差异性,这其中有时代的差异、区域的差异、作家间的差异,这些差异构成了现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