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诸位,你听说过《赵氏孤儿》的故事吗?这故事可真是撼天地、泣鬼神哪。《赵氏孤儿》是元代纪君祥创作的杂剧,依据《左传》《史记·赵世家》等史书所记载的两个家族矛盾斗争的历史衍生而成,悲怆凄切,驰名中外,被称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哈姆雷特》。  相似文献   

2.
《赵氏孤儿》的故事见于《史记·赵世家》。据《史记·赵世家》记载,晋景公三年,(屠岸)"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赵氏府第),杀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皆灭其族"。而在《史记·晋世家》中却是这样记载:晋景公"十七年,诛赵同、赵括,族灭之。韩厥日:‘赵衰、赵盾之功岂可忘乎?柰何绝祀!’乃复令赵庶子武为赵后,复与之邑"。这两处记载并不一致,这是怎么回事呢?要弄清楚这些问题,需要看赵武之前的赵氏谱系。赵人的先祖是华夏族的一支,  相似文献   

3.
诸位,你听说过《赵氏孤儿》的故事吗?这故事可真是撼天地、泣鬼神哪。《赵氏孤儿》是元代纪君祥创作的杂剧,依据《左传》《史记·赵世家》等史书所记载的两个家族矛盾斗争的历史衍生而成,悲怆凄切,驰名中外,被称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哈姆雷特》。话说春秋时期的晋国有两个重臣,一个是文臣赵盾,对朝廷忠心耿耿,另一个是武臣屠岸贾(读"古"),他和赵盾不和,一心想害死赵盾。  相似文献   

4.
陈凯歌的电影《赵氏孤儿》主旨模糊、情节虚假,人物形象也立不起来,是改编得很不成功的作品。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赵氏孤儿》故事的产地,搬上舞台的经历,内容所蕴含的刚烈侠义、慷慨悲壮、震撼人心的正义精神和艺术力量及在世界各国的流传和影响。又较系统地介绍了其中三个主要人物的陵基状况。搜集、考察了与之有关的文献、碑石记载。  相似文献   

6.
《赵氏孤儿》本事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纪君祥的《赵氏孤儿》,是元杂剧中的名著,不仅为中国人民所熟知和喜爱,而且在世界许多国家中也广为流传。然而该剧所反映的历史本事问题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虽然大家都承认剧情来源于《史记》,但《左传》和《史记》的记载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7.
瘦驼 《中学生百科》2011,(15):35-36
作为一个研究生物的电影爱好者,在影院里进行生物鉴定是一件非常有乐趣的事。《赵氏孤儿》虽然只是一部自然景观戏份不多的历史戏,其中仍然出现了几处生物学亮点。作为一种生物,整部戏里戏分最多的除了人以外就是小麦了。赏过本片的看官可能有点儿纳闷,片里的确并没有出现过麦浪滚滚的场景,但是那无处不在的面,却让人看到了  相似文献   

8.
《历史学习》2010,(4):32-32
伏尔泰(1694-1778年)法国18世纪启蒙时代的巨匠和旗手。他强调人的生而平等的自由权利,反对君主专制,抨击天主教会,并与天主教会和专制王权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他曾两次被投入巴士底狱,1726年驱逐出境,大半生在国外过着流亡生活。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历史文化的发展史中,赵氏孤儿故事代代相传、不断演变,这一母题在历史的每一个阶段都敷衍出关于舍身取义和性命相见的悲剧故事。该故事讲述的是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赵盾一族被灭,遗孤赵武复兴赵家的历史,经过历代文人加工改编,这一历史故事不断远离史实、不断文学化。本文通过分析"赵氏孤儿"故事文本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探索其在不同文体中的演变及成因。  相似文献   

10.
《赵氏孤儿》与《中国孤儿》有深刻的文化渊源。我们应重视这两部作品所体现出的中国文化在传播过程中的流变。  相似文献   

11.
《赵氏孤儿》与《哈姆雷特》虽处于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人文景观之中,但在"复仇"这一基点上仍具有可比性。二剧对复仇母题处理上的差异:就思想主题而言,《赵氏孤儿》是对社会、伦理的批判,《哈姆雷特》是对文化、人性的批判;就戏剧形态而言,《赵氏孤儿》以"故事"为中心,《哈姆雷特》以"性格"为中心;就人性刻画而言,《赵氏孤儿》是鲜明的个性与单纯的人性的统一,《哈姆雷特》是性格的复杂性与蕴涵的多义性的统一;就对传统文化、现实秩序的价值取向而言,《赵氏孤儿》是持认同和实用的态度,《哈姆雷特》是以否定和颠覆为旨归。  相似文献   

12.
赵氏孤儿     
蒲剧上演的《赵氏孤儿》,故事就发生在我们的故乡河东绛县。《赵氏孤儿》的历史史实在《左传》上有详细记载,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已演绎为故事,到了元代纪君祥又改编成《冤报冤赵氏孤儿》杂剧,于是这一故事广为流传,深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赵氏孤儿》写的是春秋时期晋景公时的事,距赵盾弑晋灵公已十多年了。晋景公即位后,那个惯于謟媚取宠的奸佞屠岸贾便得到重用。屠岸贾与赵盾有仇,他虽屡次陷害赵盾,阴谋却没有得逞。后  相似文献   

13.
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元杂剧《赵氏孤儿》既洋溢着忠奸斗争的政治悲剧意识,又充满着正义与邪恶对抗的英雄悲剧意识。两者的结合,缔造了《赵氏孤儿》独特东方韵味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14.
纪君祥的杂剧《赵氏孤儿》是元代四大悲剧之一,被认为是“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的杰作。这个充满强烈复仇思想的历史剧,围绕着存赵与灭赵、救孤与灭孤这一焦点,歌颂了为正义而前仆后继的牺牲精神。剧本结构严谨完整,以赵氏孤儿及存孤救孤的斗争为纵线,巧妙地安排了戏剧冲突相对集中的横断面,既有深度又有广度。《赵氏孤儿》是我国第一部被译成外文并广为流传的元杂剧作品。  相似文献   

15.
赵氏孤儿     
大秋 《课外阅读》2006,(12):46-47
《赵氏孤儿》是元代人纪君祥根据春秋时晋国一段史事编成的一部著名的元代杂剧,是中国古代戏剧中熠熠生辉的一件珍宝,也几乎是中国戏剧“走向世界”的第一部。在欧洲,不少人知道有一部《中国孤儿》。这部戏主要材料取自《史记·赵世家》。先看看《史记》的记述吧——晋景公之三  相似文献   

16.
《赵氏孤儿》诞生于春秋时代,是先秦时代的暴力现象,司马迁的《史记》对它进行了全方位的改进,灌输了强烈的悲剧观念,体现了司马迁独特的美学创造。元朝纪君祥引进了民间观念,参与了对《赵氏孤儿》悲剧故事的个体化消解,在戏剧结构的严整性和美学的纵深度上朝前飞跃了一步。徐元的传奇《八义记》则取得了表演性与舞台性的超越性进展。伏尔泰对《赵氏孤儿》礼仪法规的关注,代表了西方启蒙主义思想家在启蒙时代的对理性的高度渴望和尊崇。《赵氏孤儿》所体现的暴力美学,暗合了西方悲剧观念基本传统,引发了《赵氏孤儿》在中西方传播学上的一系列成功。《赵氏孤儿》含有侠义观念的动作美学,是感性化强烈的审美对象,也是解除现代人精神困惑的另类方法。观赏这样的剧作,可获得类似欣赏当代竞技体育的美学效应。《赵氏孤儿》内中融合的武侠观念、死亡情结、杀婴现象、原罪理念,都是该剧最具魅力的美学亮点。  相似文献   

17.
由于中国悲剧和西方悲剧植根于不同的文化土壤,自然会衍生出不同理念的悲剧作品,如果以西方悲剧理论为参照,中国古典悲剧则表现出了很大的特殊性.本文将以《赵氏孤儿》为例,探析中国古典悲剧在人物设定和情节冲突上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比,探讨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哈姆莱特》和中国元代杂剧大师之一纪君祥的名作《赵氏孤儿》两大名剧的题材取向、剧情结构、剧中人物特征等方面的共性与差异。  相似文献   

19.
袁子茵 《教学随笔》2013,(10):127-130
《赵氏孤儿》是我国戏剧史上不朽的经典之作,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和国家话剧院推出了不同版本的同名话剧《赵氏孤儿》,分别由林兆华和田沁鑫执导。两台话剧同一时间在京城上演,是北京国际戏剧演出季上的一大盛事。赵氏孤儿这一历史题材被当时两位最具影响力的老少两代话剧导演同时看中且不约而同对其进行再创作,一时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本文对这一现象及其改编形成的不同版本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赵氏孤儿》虽不是早期族群神话原型,但采自战国传说,亦以原型记忆的特征,规模影响着传统文学,并成为后世文学反复运作的母题。它的文本在流传中不断演变,不断远离史实,不断文学化,这是有必要注意的史学文学化的问题,对其变的过程有认识的必要和梳理的必要。同时在文本变化中,笔者发现主题也随着不断演变。这是一个有趣的文化现象,笔者作了发现和探析。归为拨乱反正匡救时弊的"微言大义;""不敢侮鳏寡"以明德;人生守信的承诺精神;轮回命偶不可测知的观念;"反元复宋"恢复祖宗河山;启蒙时代的人文主义精神显现。并从时代与主题、社会文化心理与主题,找到了相互对应、互证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