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确立与完善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开发机制与管理模式,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和亮点,也是教育管理体制以及课程改革深化的必然。国内外地方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表明。地方课程开发在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学生的适应性,满足地方与学生发展的独特性、多样性、差异性以及有效促进地方、学生、学校、教师及课程自身的发展上具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一、为什么要开设生命与健康教育课程 1.是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完善地方课程建设的需要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正式提出了“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管理”。2001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式启动,三级课程、三级管理的课程模式真正地得以实施。湖南省的地方课程建设可以说,也是在边实验、边修改、边试行的三边模式中逐步走向成熟与完善。一开始,自动转入了一些课程为地方课程,如“中小学科技活动”。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逐步在中小学确立起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可见,校本课程是国家确立的重点课程之一,  相似文献   

4.
校长课程领导:角色、困境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三级管理,让学校自主开发一部分课程。校长是校务的最高领导人,学校层课程改革进行得如何与校长密切相关。为此,教育行政部门应多为校长领导课程创造条件,校长要善于“顺势、造势、导势”,要发挥每位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5.
曹军 《化学教与学》2010,(9):69-70,68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管理、开发和实施的课程。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确定了三级课程管理政策,提出了国家、地方和学校共同进行课程建设的思路。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建立。明确了学校的课程开发和管理权限.给予了学校开发并使用适合本校课程的权力。有效地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保证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6.
正十几年的课程改革历程让我们认识到: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落实以国家课程为主的三级课程管理,提升以校长为核心的课程领导力,是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三个关键因素。经过实践探索,我区管理者和教师的行为逐步发生变化,区域教育行政部门在落实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方面有了针对性的实施方案,校长在落实学校内涵发展方面着力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教师则立足课堂寻找适合和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这  相似文献   

7.
落后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办学理念落后、教学设备缺乏,大多分布在偏远落后的农村、山区、牧区,是教育不均衡发展的典型体现。为了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落后学校亟待进行理念上的更新与学校课程的改革。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国家制定中小学课程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定国家课程标准,宏观指导中小学课程实施。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鼓励地方开发适应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学校可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同时,教育部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落后学校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扬长避短,使课程的实施与学校自身的条件紧密结合,使学校自身的发展与当地经济与社会文化相适应。从而使落后学校获得持续性发展的活力,缩小与先进学校的差距,形成有独特办学特色的学校。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这表明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制,将由原先过于集中的国家课程管理走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地  相似文献   

9.
吴靖娴 《天津教育》2014,(23):27-28
姚明、牛顿、比尔·盖茨,谁更聪明?我们无法判断,因为他们在各自领域享有个性化成功。我们的教育要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使学生获得个性化成功。中小学阶段是学生个性和才能显露发展的关键期,学校课程便是发展个性、提升才能的重要载体。“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亮点。它赋予学校更多的课程自主权。国家课程为学生们提供了全面发展的平台,校本课程则弥补了全面发展这个共性目标的不足,强调全面基础上的个性化。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改革已在全国逐步推进,它要求"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1],要求"课程改革要适应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1]。在此情境下,我国的课程开发研究掀起了热潮,一些研究已经关注到民族、农村地区的课程开发,如李定仁《西部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王鉴的《我国民族教育课程改革及其政策研究》,  相似文献   

11.
199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即“三级课程模式”的问题以来,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正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一项新课题,这也是当前新课程改革和发展的一个基本内容。学校除了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之外,校本课程的开发已处在极其紧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湖南教育》2003,(16):1-1
教育部最近召开了全国电视电话会议,对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了全面而精心的部署。新课程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管理体制。对于广大中小学教育工作者来说,除了组织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教学外,还要努力做好校本课程开发这篇文章。我们知道,开发校本课程,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开发校本课程,对于学校、对于教师、对于学生都大有裨益。从学校层面看,校本课程开发意味着学校有权自主决定部分课程,也就是说,扩大了学校课程管理的权限,学校承担着开发课程的职责…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程理念是:“课程是由教材、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在这样一种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北京市各高中校纷纷挖掘本校、本地区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校本课程,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4.
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为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根据国家和地方制定的课程纲要,结合本校的教育理念、自身特点以及可以开发利用的资源条件,通过选择、改编、新编教学材料或设计学习活动等方式开发学校课程的活动。2001年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5.
牛丽红 《天津教育》2001,(11):10-12
20世纪70年代,英美等发达国家广泛重视与国家课程相对应的,由教师为决策主体的课程开发模式———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1973年欧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所辖的“教育研究革新中心”在一次国际研讨会上最早提出开发校本课程,之后,许多国家开始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验。我国是在90年代后期,逐渐有学者提出“三级课程、三级管理”的设想,“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校本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提出来的。它是课程管理行政主体变化的一种表现,是课程管理权利的一次再分配。它的具体含义是:学校的领导、教师、…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   1999年 6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即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实行,打破了我国传统的高度集中统一的决策机制。此外,近几年来,伴随着我国声势浩大的中小学课程改革,校本课程悄然兴起并得到蓬勃发展。校本课程的发展,强调了学校一级的课程决策,这就在某种程度上要求原来集中于国家的课程决策权力下放,实现课程决策的…  相似文献   

17.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新课程的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者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的决策权力逐级下班,校本课程的开发已经成为了各学校在课程改革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蒋亚芝 《教师》2012,(14):28-28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以提高课程的选择性和适应性。这就使得校本课程的开发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一大热点问题。校本课程的开发改变了“校校同教材,师师同教案,生生同书本”的局面。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要力图做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让校本课程成为学校教师和学生有个性地发展及学校教育特色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校本课程是校长的课程 新课程改革为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设了学校课程。国家课程是由国家编制管理的课程,地方课程是由地方负责开发管理的课程,而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决定、由教师负责开发的课程。自主性校本课程开发,为校长表达教育思想搭建了平台,  相似文献   

2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加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适应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这意味着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的同时,可以开发或规划符合学校需要和特点的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