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球系统科学合作伙伴及对我国在该领域发展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以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为中心的国际地球系统科学合作伙伴这一科学联合体产生的时代背景,它在推动高层次科学合作、学科交叉和集成研究方面发挥的作用,以及正在组织实施的联合研究计划,这对于地球科学、宏观生物学以及其它相关学科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最后,就如何在我国开展该领域的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经中国科学院批准 ,中国科学院天文地球动力学联合研究中心 (以下简称“中心”)于 1 999年 1 2月 1 0日正式挂牌成立。中心是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和同济大学联合倡议组建的。它的成立是院知识创新工程的重要举措 ,是为促进我国新的交叉学科——天文地球动力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巩固和加强我国在该领域的学术地位 ,进一步推动院内外科研力量的联合 ,合理利用现有资源 ,而进行的跨地区、跨研究所建立新体制和新机制的有益尝试。80年代以来 ,以上海天文台为中心 ,相继建成了 SL R、VLBI、GPS等现代空间观测设备的全…  相似文献   

3.
地球上生命的历史已近40亿年,如何通过化石记录重建地球历史中生命的演化历程一直是地球科学和生命科学研究的主题之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樊隽轩主要从事定量地层学、定量古生物学、定量古地理学、全球界线层型等领域的研究工作,现担任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近年来,他带领团队在地层古生物的数字化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5,20(3):258-260
中科院资源环境科学数据中心正式成立3月21日,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举行了中科院资源环境科学数据中心的揭幕挂牌暨网站、数据交换平台开通仪式(www.resdc.cn)。中科院副院长李家洋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宜瑜院士为该中心揭幕。该中心是中科院为支持国家和全院资源环境科学研究成立的跨研究所的非法人研究机构,是中科院资源环境科学研究领域的两大支撑系统之一。该中心将成为中科院承担国家电子政务工程“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建设项目以及国家科技大平台试点项目、“地球系统科学共享网”建设的主要单位…  相似文献   

5.
大数据在地球科学各个学科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数据驱动地球科学发现的案例不断出现,有关地球数据信息中心、地球大数据平台及相关学术会议数量逐渐增加,地球大数据正在科学研究上表现出巨大的潜力。科学家对地球大数据的科学方法和工具的需求很大,然而目前地球大数据的理论基础、储存管理和分析方法等仍处于发展之中,对地球大数据的研究和讨论有限。文章通过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科学引文索引(SCI)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收录的地球大数据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从全球论文的产出数量、国家与机构领域研究影响力、研究主题分布、研究热点变迁和国际合作等多角度,分析揭示了地球大数据研究现状;最后,建议未来重点加强跨学科的地球大数据共享与融合,完善地球科学大数据深度挖掘理论和方法,实现对复杂地球系统的分析、建模与预测,支持和服务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学院院刊》1999,(3):236-236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是由四个研究所(数学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系统科学研究所、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两个中心(晨兴数学中心、数学机械化中心)与三个开放实验室(科学与工程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决策与信息系统开放实验室、系统控制开放实验室)经过重大改革与整合,组建而成的。研究院的奋斗目标是成为中国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的核心创新基地,具有强大的持续创新能力,成为国际上有影响的研究中心、高级数学研究人才的培养中心与高质量的博士生教育基地、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以及国民经济有关问题的咨询中…  相似文献   

7.
林珲,香港中文大学地理与资源管理学系教授,太空与地球信息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遥感中心香港基地主任,中国科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地球信息科学联合实验室主任,中国海外地理信息科学协会(CPGIS)创会会长,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是中科院成立的一个非法人研究单元,由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遥感应用研究所、研究生院和中国科技大学等科研与教育机构中预测研究的优势力量联合组成,依托单位为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中心的宗旨:以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预测为主要研究对象,为中央领导和政府进行重大决策提供有科学依据的建议和资料;通过解决实际重要预测问题发展出新的预测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做出原创性的重要成果,推动和发展预测科学。中心的定位:成为中国经济与社会发…  相似文献   

9.
长江中下游湖泊富营养化发生机制与控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项目背景由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牵头,联合水生生物研究所、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武汉植物园、地球化学研究所、测量与地球  相似文献   

10.
赵劲松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4,19(4):300-303,32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广州地化所)是我国著名的地球科学综合性研究所之一,该所与时俱进,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和中国科学院科技发展目标,审时度势地进行定位和调整学科方向,紧紧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1986年,地处贵阳的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成立于1966年)搬迁部分研究室,与中国科学院广州地质新技术研究所(始建于1978年8月)合并成立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分部。1993年更名为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1998年该所被列入中国科学院分类定位试点研究所,1999年该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进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一期…  相似文献   

11.
美国政府退出和重新加入《巴黎协定》表明,非理性社会因素一定程度上阻碍地球科学自律性发展,以地学家为中心的地球科学场域能够有效化解外部干扰。地球科学发展过程中涉及的科学因子不断增多、场域结构逐步扩大,作用力关系日益复杂,放大了社会因子的他律性影响。杰出地学家刘东生的科学实践表明,科学精神、科学习性、科学资本和社会生产、国家体制、国际化进程等内外因素能够形成地球科学场域的良性运作机制。地球科学的自身内涵和社会功能日益丰富,维护它的自律性发展有助于准确认识地球系统演化机制,深化人地耦合关系新认知,为实现“碳中和”国家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的地球科学——两类大洋和三种地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近半个世纪以来,依赖于高新技术和雄厚经济实力的大洋研究所取得的突破性成果,带动了地球科学各分支领域的“革命”性进展。其标志就是诞生于60年代后期的板块构造学说及其在近30年来广泛应用所取得的巨大成功。然而,以岩石圈范围研究为主的板块构造理论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全球性理论,它仍需继续发展。本文的目的就是在介绍一些地球科学中出现的新思想和新概念基础上,概述作者们对地球科学发展的展望,并指出应该优先研究的领域,以便和读者们共同探讨我国未来地球科学研究的取向。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于1999年7月3日正式成立,它是在上海地区中国科学院八个生命科学研究所(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生理研究所、上海脑研究所、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上海昆虫研究所、上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两个研究中心(上海生命科学研究中心、国家基因研究中心)的基础上组建而成,是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之一。主要研究方向根据生命科学的发展趋势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及各所生命科学研究的现有基础和优势,初步确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发育生…  相似文献   

14.
从未来土壤学看环境与生态优先研究领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今土壤学已由原来仅研究土壤本身向土壤圈及其与各圈层之间关系的方向扩展。土壤圈是地球上气圈、水圈、生物圈及岩石圈交界面上的一个圈层,它处于四个圈层的中心,既是地球各圈层物质循环与能量交换的枢纽,又是地球各圈层间相互作用的产物。它的作用在于通过土壤圈与其它圈层物质交换影响全球变化,通过人为活动对土壤圈的强烈作用,对人类生存与环境起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简称兰高所)是1959年5月为探索改变西北干旱途径的问题在兰州建立的,建所基础是兰州地球物理观象台,其前身为中科院地球物理所兰州分所。1962年同冰川冻土研究所合并成立中科院云雾物理冰川研究所,同年又分为兰州地球物理研究所和冰川冻土研究所。1974年兰州地球物理所又分为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和兰州地震研究所。  相似文献   

16.
一、重大意义地球系统科学是80年代以来国际地学界提出的一项重大的地球科学基础研究学科。这一学科的中心学术思想是:要真正理解发生于地球表层的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全球性重大变化并把握和预测今后几十年、几百年以致更长时间尺度上的全球重大变化发展趋势,必须将地球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即把地球表层环境和生态系统看作由陆地圈、水圈、冰雪圈、大气圈和  相似文献   

17.
<地球科学进展>是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共同主办的一份综合性学术刊物,创刊于1986年,双月刊.其主要任务是评述国内外地球科学以及资源、环境科学的研究进展,提供地球系统科学、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等重大综合性主题研究资料,报道边缘学科、交叉学科信息,推动高新技术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促进地球科学和资源、环境科学研究与国民经济建设的结合.  相似文献   

18.
1.1数字城市。前美国副总统戈尔于1998年1月31日在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首次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概念。1998年江泽民主席提出了。数字中国”的战略构想,1999年在我国召开了数字化地球国际会议。专家认为数字地球是信息技术、空间技术等现代技术与地球科学交融的前沿,经多次研讨,国内专家目前对数字化地球的定义、技术内涵、功能及基本框架达成共识、数字化地球的基本框架信息提取与分析。数据获取、处理与存储,更新计算级网络及其应用体系。咨询服务等体系。数字化地球的特点是具有空间性、数字性和整体性,且三者融合统一。  相似文献   

19.
“数字地球”是什么?它有什么意义和用途?数字地球是信息化的地球,它将有效地利用庞大的信息数字地球是戈尔1998年1月31日在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所作的“数字地球——认识21世纪我们这颗星球”这篇讲演中提出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20.
微风习习 ,秋意正浓。 11月的南京恰处深秋 ,乍寒还暖 ,更有一番南国的风情。在古老而又不失现代气息的南京大学 ,由南京大学哲学系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和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后现代科学观与科学大战”学术研讨会于 11月 5日至 6日如期而至。来自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