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波 《江苏教育》2023,(29):66-68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需要以学生为本,依托生活化情境,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提升学生的“生活力”。教师运用与学科课程相适应的体验式教学,创设情境,拓展资源,有助于建构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力课堂,培育学生的生活力。  相似文献   

2.
“快乐生活日”是学校设置的独特课程日,是生活教育背景下的社区化儿童活动,主张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活动育人、协同育人。以“全人发展”为目标的校园生活日有其实践的基本路径:生活启“智”,儿童在丰富的校园创业中生长智慧;生活学“劳”“,做中学”课程是生活劳育的土壤;生活向“美”,引领学生欣赏美、创造美,向美而行“。快乐生活日”由点及面,由散到聚,日渐形成一个开放的儿童社区,实现生活育人的总目标。  相似文献   

3.
新安旅行团在17年的修学旅行过程中,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实践陶行知倡导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理念,奔赴国难、唤醒民众、团结抗日和革命,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和建设中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将全团塑造成一个培养生活力的大熔炉。通过梳理研究表明修学旅行的新安旅行团通过践行生活教育理论培养了新旅团员六大重要生活力,分别是生活管理的生活力、组织开会的生活力、生利筹费的生活力、文艺演出的生活力、美术出版的生活力、组织学习的生活力。这些生活力成为团员们克服困难、顽强革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陈得光 《师道》2012,(4):33-34
当前校园里出现的教师“管不了”学生甚至“不敢管”学生的现象.是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而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威信的缺失。对当前教师威信缺失问题的归因,既要从教育系统内部去探寻原因。也不能忽视社会环境因素。打造教师“威信力”,要从主客观两方面共同着墨。  相似文献   

5.
校园实习超市是对“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也是从“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层面对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校本化探索与最佳诠释。该文总结了五年来校园实习超市的发展与进行“生活教育”的探索,并对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校本化实践提出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6.
以当代生活教育为特色的学校是指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过程中,以素质教育的理论为指导,依据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的原理,挖掘和借鉴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对当代素质教育的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立足教育是以“生活”为逻辑起点与归宿,学校以“学做真人”,“培养生活力、创造力”作为教育宗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为目标。  相似文献   

7.
张志坚 《人民教育》2022,(12):48-50
新时代高中“课程思政”实践打破了学科界限,构建起以思政课为圆心,高中其他课程为“一环”、校园活动为“二环”、社会实践为“三环”的大思政教育生态圈,从而实现课堂、校园、社会的无缝衔接,凝聚“系统教育力”,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  相似文献   

8.
<正>陶行知先生提出的“三力论”,主要包括“生活力”“自动力”和“创造力”,是他的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力”是一个整体,彼此相互关联,相辅相成,不是孤立的和割裂的。生活力是基础,自动力是关键,创造力是核心。“三力”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必备品格和能力,是核心素养的中国表达。南京市晓庄小学是陶行知先生在中国创办的第一所学校,创建于1927年3月5日,迄今已有96年的历史。2018年9月学校异地复建,学校就明确了要坚守和发展陶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提出让学生过“三力生活”,为学生的生命成长赋能助力,培育走向未来的学生。  相似文献   

9.
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践行“低碳生活”要求,我校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校园低碳生活”的具体要求,即节约水电和纸张,实现教材循环利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从点滴做起。此次活动中,我校做了很多颇有成效的工作,学校浴室、开水房和厕所都使用智能节水设备,  相似文献   

10.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针对特殊儿童的数学学习能力培养有明确指示,它强调要以“生活”为核心,来培养学生日常生活中基础问题解决能力,如:计算技能、思维能力和应用数学等。基于此,文章秉承“以生活为核心”理念,探寻了“生活数学”在特殊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并从特殊教育学生未来发展为着力点,提出了收集生活数学“感知、兴趣、理解、意识”这四颗教学“火种”,最终聚力为这些特别的学生来点燃全新的未来。  相似文献   

11.
<正>1926年,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力概念,指出:"要造就有生活力的学生,使得每个人的生活力更加润泽、丰富、强健,更能抵御病痛,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担当责任。学校必须给学生一种生活力,使他们可以单独或共同去征服自然,改造社会。"何谓生活力呢?生活力原指生物体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维持其生存延续的能力,亦指活力,生命力。教育中需要培植生活力,当今教育应当重在营造富有生活力的课堂,培养学生能运用"活的知识"、有"行动能力""有生活力""有创造力"的轨道上来,做富有生活力的人。  相似文献   

12.
<正>福建省教育学院的邹开煌教授在《陶行知核心生活力培养的现代回响》一文中提道:基于生活教育理论的“生活力”培植主张,特别是“六大解放”教学举措,概念明晰、措施得力、操作性强,对探索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策略有很强的现实指导借鉴意义。本文受此启发展开论述。一、“核心生活力”概念的提出与内涵二十世纪初,中国现代教育革新的先锋陶行知先生在《我们的信条》中提出生活力这一新主张:“教育应当培植生活力,使学生向前向上生长。”而后,他在《中国师范教育建设论》中着力强调:“要造就有生活力的学生,使学生的生活力更加丰富,更能战胜困难,解决问题,担当责任。”  相似文献   

13.
南通的张謇先生曾专为南通博物苑自撰一副对联:“设为庠序学校以教,多识鸟兽草木之名。”“设为庠序学校以教”,语出《孟子·滕文公上》:“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其意思是,人民的生活有保彰了,时间也允许了,便要兴办“庠”、“序”、“学”、“校”来教育他们。下联“多识鸟兽草木之名”,语出《论语·阳货》:“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孔子这里所说的“诗”,即《诗经》。意思是说,诗可以培养联想力,提高观察力,形成合群性,学到讽刺、发泄方法,可以运用其中的道理在近处伺候父母,在远处伺候君主,还可以多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据说《诗经》涉及鸟兽草木鱼虫的名称共有260多种,可谓一部介绍动植物生活生长习性的“大百科全书”。张謇在这副对联中表达的主要意思是,兴办学校的目的是教育民众,启迪人们的心智,帮助他们多多学习和掌握自然科学知识。  相似文献   

14.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课程是学校育人的载体,课程的目标指向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实施的过程就是育人的过程.校园活动是学校实施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活动课程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课程的形式组织和实施教育的学校活动.活动课程可以使校园活动更加规范、系统,使教育效果更加突出,极大地提升教育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近年来,衡水中学积极推进校园活动课程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李桂珍 《湖南教育》2002,(16):20-20
据调查统计,2001年我国“校园暴力”情况为:10.5%的学生面临“校园暴力”的威胁,94%的孩子认为在社会中自身的安全不能得到保障。近年,各地媒体也纷纷报道有关“校园暴力”的新闻。“校园暴力”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校园安全与否,是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的重要前提。而目前在我们的一些学校,侵害学生人身、财产安全的事件时有发生:有的向同学索要钱财,不从便拳脚相加;有的为同学间的一点小事就大打出手,伤害他人;有的以大欺小、以众欺寡,甚至收取保护费。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  相似文献   

16.
体育生活方式与学校体育健康教育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利用文献资料对体育生活方式理论提出的时代必然性,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与体育生活方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为主要目标,改变传统的体育教育教学观念和课程结构,以“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为主线,创造、构建多元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为社会培养全面合格的人才服务.  相似文献   

17.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校本化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实习超市是对“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也是从“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层面对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校本化探索与最佳诠释。该文总结了五年来校园实习超市的发展与进行“生活教育”的探索,并对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校本化实践提出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 6月5日,江苏省培智学校教育教学年会在吴江市召开。本次年会的主题“生活语文”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领域,也是培智学校传统课程与新课程的分水岭。来自全省近160名代表参观了吴江市特殊教育学校校园,观摩了该校10节培智教育课堂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9.
马伟  冯宁 《江苏教育》2022,(34):47-49
如何应对过重学业负担给儿童的学习时间与生活空间带来的巨大挑战?南京市考棚小学在文化传承与实践创生的双向建构中,依循“尊天性、合规律、享过程”的教育主张,推动儿童的“学习”与“生活”从相互“对立”、相互“排斥”,走向相互“和谐”、相互“统一”。学校以“明道养正”为轴,以学习重塑、生活重构为经纬,努力创造让每一个儿童身心自在舒展的校园生态。  相似文献   

20.
罗丹 《中国教师》2014,(2):76-77
深圳市龙岗区布吉高级中学是一所关注学生的德智体美各项均衡发展的国家级示范型高中。多年来,我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围绕“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努力建设优质化校园,以期实现学校的优质化发展。学校要实现优质化发展,必须重视课程建设,教师需要统筹安排好课程规划、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保障诸环节,从而提高学校的课程建设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