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阿伦特的思想中,"行动"是作为人之境况的最能体现人的价值的一部分,也是其主张积极自由的理论前提。分析阿伦特思想中的人的境况的三部分:劳动、工作与行动,探析行动空间——公共领域,包括公私领域的划分,行动在公共领域中的的特性,及现代公共领域的衰落。基于行动理论,对阿伦特推崇的参与式民主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公民文化的建设是当前政治哲学讨论的热点之一,汉娜.阿伦特通过对行动、公共领域等概念的分析和界定,对建立在"积极参与"这一公民共和主义传统上的公民文化作出了极富原创力的思考和阐释。阿伦特希望借此来提醒世人重新肯定行动、重建公共领域、积极参与社会政治生活。  相似文献   

3.
汉娜.阿伦特作为最早对公共领域问题进行系统思考的哲学家,她在分析人的条件、极权主义起源和现代西方宪政困境等问题的过程中发现了公共领域问题的宪政理论价值,并通过对上述问题的理论解决建构起了一个独具特色的公共领域理论系统。这一理论的提出,既是她本人独特人生经历的时代感悟的理性成果,又是她对20世纪欧美社会的政治现象、政治过程和政治思想变迁的理论反思的结果。它不仅体现了阿伦特作为一个杰出政治哲学家理论创造活动的卓越之处,而且也奠定了她在公共领域理论发展史上的开创性地位。事实上,正是阿伦特的理论创建活动才使“公共领域”概念化,并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理论范式和独具特色的话语系统。  相似文献   

4.
在阿伦特看来,人的积极活动包含了劳动、工作和行动三个方面。劳动由于与自然生命相关,从而将人局限在私人领域之中,而与人之本性无关;行动则将人从自然生命和私人领域中超拔出来,进入到公共生活领域之中,从而构成了人之为人的根本。现代人恰恰违反了人的本质特性,为了物质欲望而沉迷于劳动,从而退出公共领域而将自己闭锁在狭隘的私人空间中,以致成了孤立的个体。因此,现代人要想从异化状态中解放出来,就必须回归于行动。阿伦特的研究将公共政治领域的重要性空前地凸显出来,强调了政治参与是每个人不可推卸的责任与天命,对于一心关注自我的现代人无疑具有强烈的警醒作用。  相似文献   

5.
阿伦特建立的对社会进行"私人领域"、"社会领域"和"公共领域"三元相分的理论分析框架,既与传统市民社会理论范式不同,也与哈贝马斯等人的三分模式有异。它的提出不仅意味着一个新的政治哲学概念——公共领域的诞生,而且也标志着一个新的社会理论分析话语——公共领域理论范式的浮出水面。因此,研究阿伦特的社会三分理论模式具有多重政治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焜 《中学教育》2015,(2):28-35
作为20世纪最富独创意识的女性哲学家,汉娜·阿伦特对当代教育问题亦有深刻影响。通过分析阿伦特政治哲学中的相关理论:公共领域是实现人的独特性和责任感的实在领域,而大众社会侵蚀"私人领域",使"公共领域"隐退,造成人的独特性和责任感的丧失。为了解决现今社会出现的盲从和责任感缺失问题,尝试首先从教育领域借鉴希腊城邦的政治经验,通过将阿伦特的政治理论与班主任的具体工作实践结合起来,找寻一种适应变革时代的教育模式:在班级的集体生活中重建公共领域,并保护私人领域,以教化出学生的独特性,并培养其责任感。  相似文献   

7.
浮上水面的潜流——汉娜·阿伦特论公共领域的衰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极权主义起源的反思是汉娜·阿伦特为当代政治哲学做出的一个重要贡献。她通过对人类存在境况的分析,说明劳动仅是满足生命必需性的手段和服从于生物本能的活动,因而在古希腊被归入家务的私人领域。行动不仅通过他人在场确立了个人认同和自我存在,而且揭示着个体的唯一和自由。公共领域做为行动实现的场所和条件,是人们平等对话、参与行动的政治空间。近代以来,经济利益占据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导致私人领域畸形膨胀,最终取代和吞噬了公共领域。在阿伦特看来,极权主义政治不仅是现代性危机的集中暴露,也深刻地反映了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困境。  相似文献   

8.
在阿伦特和本雅明的思想体系中,"讲故事"都是很少被关注的重要命题。阿伦特将讲故事当作反抗权力、保障自由的方式,故事具有记录行动的政治价值,它以其偶然性和多元性避免意识形态的操纵,从而实现个体在公共领域中的彰显。而本雅明则将故事视为具有前现代灵韵的艺术形式,尽管它在现代社会逐渐式微,但是其对经验的重视,成为延迟毁灭、修复历史的手段。尽管两人思路截然不同,但在救赎弱者的意义上,两人的故事观实现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9.
张燕 《政治思想史》2013,4(2):165-184
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标志着一个新的政治开端.作为建立新政治秩序的开端,革命以及与之共属一体的建基行动必然要面对内在于一切开端的恶性循环问题.这一问题如果被放置在近现代政治经验的背景中看,就是现代政治如何自我奠基、如何重建权威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阿伦特相关文本的解读与分析,对政治领域中有关开端与原则的恶性循环问题进行考察,并指出,阿伦特借助美国革命的经验讲述了一个开端与原则互生的故事,将这一所谓的恶性循环转变成了原则借助开端行动从隐到显的解释学循环.  相似文献   

10.
对极权主义与人权的探究,在阿伦特政治哲学思想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阿伦特通过对反犹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分析,力图解释极权主义的起源和本质,说明极权主义的发展逻辑。与此关联,阿伦特十分关注人权问题,提出"无国籍者"问题,进一步批判极权主义政治。对阿伦特极权主义理论与人权理论进行分析研究,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与人权保障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西方哲学史上,长期存在着重视沉思生活、疏离现实世界的传统。进入现代社会以来,犹太入选择孤独的小群体生活,“群众”对世界也采取疏离的态度。在阿伦特看来,这种疏离世界的态度成为西方极权主义产生的起源。因此,阿伦特在政治意义上构建行动理论,行动是在世界之中、与世界的融合。马克思不仅以世界作为生存的前提和条件,而且通过实践概念实现对世界的改造。  相似文献   

12.
阿伦特认为,西方政治哲学起源于古老的政治和哲学之争,由柏拉图所奠基的"沉思生活"高于"积极生活"的等级秩序以及"制作"代替"行动"的思维方式始终支配着西方政治哲学传统.在对西方传统政治哲学的批判中,阿伦特表达了她对政治的看法--政治是一种以自身为目的的活动,政治哲学的基础应当是对人类事务多样性的"惊异".  相似文献   

13.
"对世界的爱"始终是贯穿阿伦特思想的隐秘线索。以非世界性和非政治性为内核的爱与世界的取向之间存在着不可化约的歧异。阿伦特无意清除爱与世界的悖谬,而是将"对世界的爱"理解为充分表达人类处境之共同性的公共纽带。通过考察阿伦特对爱的不同形式之分析,友谊和尊重被确认为是通向世界的爱的逻辑,"对世界的爱"必须落实到人类的行动能力及友爱的对话之上。  相似文献   

14.
依据阿伦特的行动理论,参与班级民主管理是必要的善,学生在参与班级民主管理中不仅能够彰显自我的存在,也能够获得在私人生活中体会不到的公共幸福。行动和言说不仅仅是学生参与班级民主管理的方式,更是他们向世界彰显"我是谁"和"我的存在"的方式。班级民主管理需要以人的"复数性"为基础,人的复数性为认识班级公共事务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学生能够真正的参与到班级民主管理中来,还需要以公共判断为依据,公共判断让学生能够站在公共和他人的角度审视班级公共事务。  相似文献   

15.
汉娜·阿伦特在反思20世纪极权主义的基础上,通过借鉴康德的"扩大的见地"、"再现式思考"、"共通感"等术语,颇具创造性地构筑了她的判断理论。阿伦特的判断理论并非她"由政治回到哲学"的体现,而是她进一步进行政治思考的结果,意在阐明政治的心灵之维,即"如何政治地思考"这一问题。阿伦特的判断理论本质上是一种政治判断理论。  相似文献   

16.
吴三喜 《唐山学院学报》2015,28(5):20-24, 38
汉娜·阿伦特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进入马克思的政治哲学研究是其运思风格的一个显著变化。阿伦特对马克思的政治哲学解读力图在西方政治哲学思想传统中来描绘马克思的思想坐标,具体言之就是在前柏拉图主义城邦政治与柏拉图主义政治哲学传统的张力场中来分析马克思的三个经典命题:劳动创造人、暴力合法化与哲学的革命化实践化,然而阿伦特的解读在敞开新的运思空间时也带来了严重的遮蔽和误区。  相似文献   

17.
试论阿伦特的判断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娜·阿伦特在反思2泄纪极权主义的基础上,通过借鉴康德的"扩大的见地"、"再现式思考"、"共通感"等术语,颇具创造性地构筑了她的判断理论.阿伦特的判断理论并非她"由政治回到哲学"的体现,而是她进一步进行政治思考的结果,意在阐明政治的心灵之维,即"如何政治地思考"这一问题.阿伦特的判断理论本质上是一种政治判断理论.  相似文献   

18.
汉娜·阿伦特以一个政治哲学家的视角向人们阐述了她独特的儿童观:儿童与私人领域的关系以及儿童与世界的关系,呈现出一种保守的儿童教育倾向。此外,阿伦特的儿童观与其诞生性哲学联系紧密,是其诞生性哲学实际的、基础的部分。目前,中国有关儿童培养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和误区,阿伦特在儿童方面的理论可以给人们提供一些启示:不要让儿童过度地暴露在公共视野中;不要将孩子和成人完全割裂开来;学校教育的目标和功能不可过于实用化。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与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政治学和传播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新媒体所创造的更具开放多元、流动虚拟的公共空间,改变了传统政治哲学家所讨论的公共领域之形态。网络公共空间中的公众议题聚集着公众,惟有关心公共利益的公众团体之形成才能使公民有序参与有力量。而公共空间与公众团体之维系,取决于有独立人格与公共参与精神的公民个体。公共空间、公众与公民之间的良序互动构成了新媒体时代公民有序参与的行动框架。  相似文献   

20.
汉娜·阿伦特论思的政治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对20世纪的一系列政治问题的反思而著称于世的当代著名政治哲学家汉娜·阿伦特,晚年从她一直关注的政治问题转向哲学问题。在《精神生活》在这部未完成的著作中,她力图弥合传统上“精神生活”和“行动生活”的对立,阐明政治活动的精神性基础,并对“平庸罪恶”这一现象做出理论上的解释,说明思为何具有抗拒邪恶的力量。阿伦特对思的政治意义的分析得益于西方哲学史上的两位大师:康德和苏格拉底。从康德那里,她学会了思是什么;从苏格拉底那里,她学会了思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