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在实现了地位转变的基础上,毛泽东进行了角色转换的尝试。毛泽东通过领导社会主义改造,使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受到国内与国际各种主客观方面因素的影响,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未能实现从革命党理念到执政党理念的转换,在探索道路上的曲折给我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震动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实现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的实践所经历的曲折过程说明,由革命党实现向执政党的转变将是一个长期过程,不会自然到位.这种长期性是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后,党所处的执政地位对党自身带来的影响和要求;执政地位对党如何保持活力提出新的考验;执政党把握经济和社会管理工作的规律和方法,由外行变为内行;以及执政党地位变化的急速性与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变化的渐进性之间的矛盾,对革命党实现向执政党转变形成制约等因素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改革中,中国共产党已从革命党意识转向了执政党意识。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中国共产党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革命党意识向执政党意识转变的完成。  相似文献   

4.
建设学习型政党,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稳妥推进党内民主制度建设,逐步实现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型,同时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进而实现整个国家的民主化。  相似文献   

5.
执政党角色的确立是一个长期的社会互动过程。执政党员是特殊的社会角色。执政党角色的确立必须解决好巩固社会基础与利益整合以及自身权力监督问题。  相似文献   

6.
7.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半个世纪中,极为重视党的建设特别是执政党的廉政建设。通过加强思想教育、坚持从严治党和建立监督机制等三个方面实现执政党的廉政建设目标。毛泽东关于执政党廉政建设的思想对于当前的廉政建设仍具有指导意义,并给我们以启示。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半个世纪中,极为重视党的建设特别是执政党的廉政建设.通过加强思想教育、坚持从严治党和建立监督机制等三个方面实现执政党的廉政建设目标.毛泽东关于执政党廉政建设的思想对于当前的廉政建设仍具有指导意义,并给我们以启示.  相似文献   

9.
斗争哲学不是只讲斗争,不讲统一;和谐哲学也不是只讲统一,不讲斗争。关键的区别在于,斗争哲学强调斗争是要达到旧统一体的破裂,实现事物的转化;而和谐哲学虽然也讲斗争,但斗争是为了保持统一体的存在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斗争哲学是强调质变的哲学,是革命党的哲学;而和谐哲学是适应量变的哲学,是执政党的哲学,它强调质的稳定性。1964年爆发的“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的论战,是斗争哲学与和谐哲学的对立,是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在哲学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10.
红色高棉亦称"柬共",自1975年开始执政至1978年迅速瓦解,红色高棉仅仅执政3年多。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一件特别事件,"柬共"失败的原因,值得反思。基于革命党与执政党区分关系维度,其失败根本原因是没有实现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对此,从党政、党法、党群和党内关系四个方面分开阐述。  相似文献   

11.
执政理念是执政党执政的指导思想,主要是党执政的宗旨、目的和应有的价值取向,是执政党执政能力的基本要素体现。树立先进的执政理念是工人阶级政党作为执政党的存在前提、执政宗旨的体现。在现实中实现先进的执政理念,必须始终以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作为执政党的指导思想,坚持以兴国为己任,以富民为目标,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强化群众利益至上的恩想,努力探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途径,从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12.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实现了由革命党到执政党的"地位转变",并由此开始了与执政地位相适应的"思维方式"的转变,由于阶级斗争思维在执政实践中的过度延伸,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党没能及时实现由传统意义的革命党思维向现代意义的执政党思维转型。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共产党执政意识的理性觉醒,执政党思维方式开始由"革命与斗争"向"建设与整合"全面转型。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防止执政党腐化变质,毛泽东提出要从严治党,对党员干部进行经常性的廉洁自律教育。他希望处于执政地位的中国共产党能够走出“革命——成功——怠惰——失败”这个支配了中国几千年兴衰成败交替周期率的怪圈。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关于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的重要论述,对执政党建设的探索,为中国革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要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关于执政党建设的理论,努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相似文献   

15.
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从1949年到1956年,我们党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过渡;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开启执政党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明确党的历史方位,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党面临的“两大历支性课题”。  相似文献   

16.
中共执政后,如何加强自身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人一直面对和必须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对此,毛泽东结合实际,提出了关于执政党建设的一系列正确的理论观点,推动了党的各项工作的开展,也为今天执政党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加强执政党党内民主,是毛泽东执政党建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强调坚持和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的重要性,并将发扬党内民主作为加强民主集中制的关键,指出扩大党内民主,必须正确处理好党内民主与集中、分权和集权的关系,必须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正确开展党内斗争,特别是要加强党内民主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8.
中国革命的历史环境造成的政党发展的路径起点,共产党秘密活动的方式、俄共建党模式与中国传统社会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功能发挥的主要以意识形态—武装斗争模式为特点,造就了政党结构的革命党特征,从而也内在指明了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型面临的困难。  相似文献   

19.
刘少奇与毛泽东对执政党建设的探索是多方面的,其思想极为丰富,这些思想理论,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基础。然而刘少奇与毛泽东执政党建设思想既有根本内容的一致性又有具体内容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在建国初期(1949—1956年)对在全国执政条件下党的建设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不懈的探索。这种探索总体上是成功的,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但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也有其历史的局限性。毛泽东的这种探索,不论其成功之处,还是其历史局限性,都是我们党的一笔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