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凡举传世之作,无不是以具有持续生命力的艺术形象为依托的。艺术形象是可以感觉到的思维,是表现创作者审美追求的载体,也是欣赏者目光注视之处。当我国电视剧生产呈直线上升趋势时,也进入了呼唤精品的时代,而精品是由那些富有表现力和生命力的艺术形象构建而成。从这个观点出发,艺术形象生命力的问题是电视剧创作的一个本体命题。当前,让我们从这个本体上进行探索,无疑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电视剧艺术形象也和其他艺术形象一样是无法离开接受者而独自完成审美过程的。在审美活动中,艺术形象始终处于人化了的空间之中,需要借助媒体…  相似文献   

2.
从形式上看,艺术形象好像取决于艺术家的独立创作和个性化的表现,但其实质却是特定社会文化的产物,因而女性形象通常是反映社会审美趣味变化的极佳窗口。文章以晚唐画家周昉笔下的女性形象为中心,探讨唐代社会文化和审美意趣对唐代女性艺术形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我从道德上,很难用其他的方法来面对这样焦灼的现实,比方说用后现代的方法去调侃,我做不来。[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是近不少单位举办新闻摄影学习班,邀我去讲课,几乎都让我谈这样的题目:如何提高新闻摄影的艺术感染力?这使我很尴尬,新闻摄影与艺术摄影是摄影艺术的两个不同门类,两者之间不能相互混淆。新闻摄影的首要任务是传播新闻信息,满足受众“目睹”某一新闻事实的要求,而艺术摄影旨在创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首先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新闻摄影着  相似文献   

5.
由于种种原因,我们有些新闻报道在真实地反映现实方面打了折扣,该批评的不批评,甚至反面文章正面做,大肆表扬。久而久之,许多报道失去了读者。然而,也不尽然。有人就用一种“发散思维法”读新闻,即把报纸上报道的内容试着从另外的角度去理解。你别说,这种读报法,还真能把报纸读出味道来。  相似文献   

6.
我们作为国内的合作方与巴黎机场公司一起来完成的这个项目,倾注了很大的心血在里面,应该说,我们是很喜欢这个方案的。从感情上这个大家都能理解。至于项目本身的好和坏,各界都可以来评论。因为建筑具有它的社会审美价值。不同的人,不同的背景,他对一个建筑的理解也不一样。所以我觉得从这个角度来评建筑意义不大。因为不同的人审美角度不同,也不太能说服谁。  相似文献   

7.
书籍装帧塑造艺术形象是构筑书籍觉形态所必然体现的重要内容和手。在书籍装帧设计中,凡是能精当地反书籍主题特征的一切典型事物,都可以为书籍装帧的具有典型意义的艺术形。典型形象应该是有代表性、独特性的明生动的形象。书籍装帧的艺术形象包两层意思:⑴指书籍整体设计所体现的立体形;⑵指在书籍封面上起主导作用和有领全书装帧气质的典型图形、图像、符以及气氛感觉等的平面形象;艺术形象的产生在装帧设计的思维程和表现方式上有其自身的方法和规。抽象思维、抽象表现和抽象美感是书装帧创意形象的主要特征。本文就运用象方法创意形象谈谈自己的体会。1.抽象思维贯穿形象创意的全过程书籍装帧的艺术形象源于书籍的思想,并且立足于为书籍内容服务,这是一条指向性的原则。艺术形象集中体现了特定书籍的精神内涵,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不同内容,不同类型、功能、用途和不同读者对象的书籍,艺术形象的创意思路不同,表现方法也不同。各类图书无论是学术专著或通俗读物,它们各自都有与之相应的形象类别和基本特征,这是书籍本身的性质和精神文化内涵决定的,也是读者长期阅读经验和审美习惯所形成的。假如置换了不同类型图书的形象,或者创意的形象不能反映书籍内容的特征时,会使读者感到茫然...  相似文献   

8.
媒介化社会已然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然而如何去理解及把握、该遵循怎样的路径,则是一个尚未引起足够关注的话题。文章认为,理解媒介化社会,既要抓住传媒的动力维度,更要从个体、社区和国家的不同层级上加以把握,以此达致完整地理解媒介化社会的特征和逻辑。  相似文献   

9.
求异思维称为发散思维,或辐射思维,它是从一个信息源导致出不同的结果.因为一个物、一件事、一个过程,有各种用途,各种特性,人们可以从不同的侧面,作各种不同的理解.不仅对具体的事物这样,一个概念,一个观点,我们也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看,提出不同的理解和看法.求异思维是一种勇于探索未知领域,敢于提出新闻题、新见解的进取性的思维方式,它充分体现了人类思维所特有的能动性,是打开新闻评论作者发现力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10.
美不美是另外回事。有人认为,新闻报道只能讲简、明、快、准,也有人认为新闻是“事学”,不能用“美学”观点去研究。上述看法,我不敢苟同。新闻美学与新闻事学并不矛盾,从某种意义上说两者可以并驾齐驱或合二为一。例如:1981年孙中山先生演讲唱片在沪发现。这个消息若纯按“事学”报道,也不是不可以。但后来的见报稿又从审美角度入手,就显得生动多了。见报稿是这样写的: 走进上海博物馆的展览大厅,人们从扩音器中可以听到孙中山操着浓重的广东口音讲演  相似文献   

11.
书籍装帧审美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籍装帧在表现手法上可以调遣和借鉴任何艺术门类的艺术元素来创造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形式美感,有非常宽广的形象构成领域和丰富生动的语言表现空间。优秀的装帧设计播散出美的信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给人以高雅、清新的精神享受。体现精神文化内涵是书籍装帧审美的文化特征书籍装帧是书籍“全部内涵”的缩影,体现着书籍的精神气质。它由最初的“装订成册”发展成为有独立审美价值的书籍艺术。体现书籍的内容是发展书籍装帧的初衷,书籍装帧为书籍的内容服务,这种与生俱来的从属性是书籍装帧艺术创意思维和塑造艺术形象的起点和归宿,也是书籍装帧艺术存在的依据。这是一个既有历史渊源又有广泛共识的明确而有指向性的原则。任何脱离书籍内容所进行的装帧设计,都不能称其为书籍艺术。文化内涵是书籍装帧的灵魂,以特定书籍的思想内容为依据、体现其特定的精神文化内涵,是书籍装帧艺术审美功能重要的文化特征。塑造美的形象是书籍装帧审美的艺术特征书籍装帧以塑造美的艺术形象来表现主题,并用美的艺术形象唤起读者的审美意识。艺术形象的产生正如高尔基所讲“美(艺术品或其他制造品)是一种能影响情感和理智的形象。这些完美的形象都是理性和知觉、思想和情感和谐地结合在一起而创造出来的。”...  相似文献   

12.
陈波 《中国博物馆》2013,(4):114-119
当今博物馆业已将工作重心从物转变到人,展览更为强调文化信息的表达,更为关注观众的理解和感受,从而为了表达的完整,藏品的范畴也前所未有地放大了,如何理解甚而处理好展览、观众与藏品三者的关系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服务社会的前提下,博物馆展览应是包含看过去的记忆,有着现实关怀,且形式多元化的当代表达。  相似文献   

13.
作家要体验生活,记者也应该体验生活。感受体验采访法,就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亲自深入到采访的事实当中去,以亲身的体验、动情的感受去获得素材的一种采访方法。记者的头脑应是一部感受器,它不仅应以观察、分析、综合的理性思维方式去工作,而且还要以近乎非理性的情感思维去感受时代、生活和事实。这样才能全方位的捞取素材。《人民日报》著名记者艾丰同志曾说过:“在我的记者生活中,也曾遇见过各式各样的采访。我想,不管他们多么不同,都可以分成这样两类:一类,外界的情况通过我的眼、耳、鼻、舌、身,进入我的大脑,然后通过我的手写出来报道出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图从审美文化的角度对电视艺术的价值取向和文化品性进行美学意义的思考。审美文化是集中体现当代审美特征的范畴,而电视艺术又以其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成为最适宜的建构审美文化内涵与使命的现实审美途径。电视艺术以视听一体的图像,使审美的内涵在当代发生了深刻的变异,它的情感兴发的力度更强也更直接,它的现实介入的深度更广也更强烈。因此,电视艺术比其他审美途径更适宜审美文化在建构层面上的深入发展。电视艺术应该以其艺术的完整性去突出文化的和人性的意义持存,通过图像引发惊奇,通过娱乐启发意义。电视艺术应该具有审美文化的全方位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15.
摄影通讯员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图片更多地见诸报端呢?通过几年的摸索,我的体会是:用心灵去感受时代,用真情去揿动快门。 用心灵去感受时代,就是要求我们报影通讯员以极大的热情深入生活,深入引会实践,踏着时代的节奏、把握时代的特点去观察社会,去理解生活,去寻找体现时代特征的人和事。只有这样,拍出来的照片才能使人感到有一种扑面而来的强烈的时代气息和憾人心魄的巨大的现实感染力。否则即使是照片的拍摄和暗房制作都不错,提炼不出好的主题来,也很难被报社采用。有一次,我  相似文献   

16.
叶红霞 《大观周刊》2011,(34):224-224
初中学生历史学习特点的需要:初中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让他们去理解历史上错综复杂的史实概念,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成了教学中的难点,而从学生年龄和生理特点上看,他们有好奇心,喜欢动手去做,动口去表达对事物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两种思维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思维科学从人类思维特点上把辐射思维与辐辏思维视为两种思维类型。辐射思维是从一个信息源导出不同结论的的思维类型。新闻记者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具体表现为思维线条的扩散辐射,以报道事实为中心,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从而导致对新闻事实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往往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辐辏思维是一种从若干不同的信息源中引出一种结论的思维类型。新闻记者在具体运用中一般立足于多个思考对象(新闻事实),从不同角度将思路导向中心点(报道事实),以寻求新闻报道的最  相似文献   

18.
纪录片作为影视艺术的一种类型,是以审美的方式对人类生存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准则进行直观审视和价值判断。从纪录片题材类型的角度讲,审美特质是指审美主体通过审美判断确定作为一种题材类型的纪录片从艺术审美的角度突出表现的美感特征,是对这种题材类型纪录片美感性质的提炼和概括。不同题材类型的纪录片,其审美特质也有所不同。一、人文纪录片的审美特质人文纪录片侧重于从文化传承的视角展现人类、民族群体的尊严、价值、命运。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丝绸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日益增强,电视观众已不仅仅满足于通过传播媒体获得信息、知识,而更需要从中获得精神上的美感与视觉享受。甚至对于一个相对简单的新闻事件,电视观众也不满足在一个平面上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更想从多个角度、不同侧面去品味现象背后的多重意义。这就需要电视新闻工作者在思维方式上采取开放式的态度,增强思维的审美意识,这其中也包含编导者对事件内容和表达形式的筛选、取舍、加工,而这一过程本身就是编导者对现实生活审美感和审美思维的过程。笔者这里概括起来谈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冷真华 《大观周刊》2010,(48):83-83
阅读有利于学生积累丰富的文化知识,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态度与审美价值观.文本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深入理解,培齐审美情趣、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整体把握,重视学生的阅读感受和体验、选择正确的阅读方法,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挖掘学生的阅读潜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