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李攀 《新闻战线》2024,(3):47-49
“浙江宣传”始终坚持9个字——说人话、切热点、有态度。在一次次鲜明亮剑中,传播力得以壮大;在一遍遍摆事实讲道理中,引导力持续强化;在一个个思想碰撞中,影响力更好形成;在一回回为群众解惑、为事业担当的实际行动中,公信力不断提升。写就精彩的时代故事,“浙江宣传”一直在路上。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在不断地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民主集中制思想进行创造性运用、拓展和深化的过程中,对民主集中制进行了艰辛探索并作出了卓越贡献。梳理其历史贡献,可以概括为"一个明确定位"、"一个科学判断"、"一个基本目标"、"一个精准概括"、"一个核心理论"、"一个关键问题"这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一、《伊甸园信箱》节目历史 1996年7月,一个独特的声音在浙江上空的电波中响起,一个陌生的名字开始逐渐被听众们熟知——万峰和他主持的《伊甸园信箱》从此成为中国广播发展中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  相似文献   

4.
博览     
五 W 一 H 的认识作用五 W 一 H 六个要素在认识中可以作为三个层次。具体地说,Who、What、When、Where,属于第一个层次,它们确定一事物的几个最基本的特征,规定了一事物在时间、空间中的具体存  相似文献   

5.
电视新闻和音乐,一个诉诸人的视觉,一个诉诸人的听觉;一个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具体性,一个具有较强的主观性、抽象性。电视新闻以其丰富的信息内容吸引观众,音乐则在不知不觉中影响观众。电视新闻有时需要通过音乐来增强它的视觉冲击力,音乐有时也需要通过画面来显示其潜在的力量。  相似文献   

6.
传媒品牌竞争力思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说工业时代是机器的竞争的话,那信息时代的竞争就是品牌的竞争.在日益产业化的传媒市场中,品牌竞争也日益重要.如何在中国传媒市场的初级品牌竞争的态势中开辟一条高速有效的成功之道?在总结多个媒体品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具体来说就是"一个理论、两个效益、三个策略".  相似文献   

7.
在一片荒野丘陵中,一个身穿制服的士兵,手持步枪,失去重心,向后倒下,仿佛中弹身亡;在一片片白茫茫的雪域山地,两个身着绿色冬装的解放军战士,一个正举枪射击,一个拿着火箭弹瞄准,旁边是医药箱,周围熊熊燃烧的战火,弥漫着战斗的硝烟,但这不是战场。当我们放松绷紧的神经和紧张的目光,仔细审视这些图片时,这些士兵原来是玩偶所扮。  相似文献   

8.
随着档案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电子档案产生的数量越来越多,档案管理机构肩负着国家电子档案的接收、归档、保存和利用服务的重要历史责任。档案部门电子档案最主要来源有两个部分,一个是移交接收,一个是对纸质档案数字化加工成果。在这两个主要来源中相对数量大的是图像文件,图像文件是电子档案中最主要  相似文献   

9.
《深圳商报》和《东南商报》两家媒体,一个在强化社会新闻引导能力方面卓有成效,一个在群体性事件中积极疏导公众情绪方面很有心得,他们的经验和体会给人以启发。  相似文献   

10.
在新闻标题中,常能见到一词二用的制作特色。一词二用,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种是,同一个词在一条标题中出现两次,但前后两个词的词性和涵义已经发生了变化,这在修辞学上称为“转类”;另一种是,一个词包含有甲、乙两个涵义,虚指甲,实指乙,这在修辞学上称为“别解”;再一种  相似文献   

11.
在教育中,美育是一个根本性的教学层面,对于培养具有原创能力的人才具有根本性的意义。法国哲学家吉尔.德勒兹的电影思想为我们实施美育提供了三个方面的启示:用"教育蒙太奇"营造审美情境,"装配"一个审美性课堂,是美育的关键;"装配"一个"现代电影"式的课堂,让受教育者在审美中遭遇一个巨大的"问题",从而自行开发其原创能力,是美育的灵魂;"装配"一个"古典电影"式的课堂,在审美中传授必要的知识,则是美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在竞争激烈的报业市场中,为什么有的报纸能够经久不衰,有的只能成功一时,而有的却一败涂地?一个拥有优秀人才的报纸未必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取胜;一个资金雄厚的报纸也未必能够在同行业中脱颖而出。我们已经不能简单地从报纸所处的行业。  相似文献   

13.
王燕 《大观周刊》2012,(16):167-167
一直以来,天主教徒衣着贯穿始终的都是黑色。这是天主教妇女身上最常见到的色调,这是他们最初要表现的用色。当然,聪明的他们还伴随着不少的南欧宗教色彩的图案表现设计,然而事实上,在中国人看来,这其实是很难于去琢磨和理解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在西方的文化背景当中,是秉承着人本传统和宗教文化的,脑海里面充斥着理性思维,有着很多的科学理性的观念。然而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中,其实秉承着的一直都是天人合一和世俗文化的信仰,直觉性思维占据主导,更加偏向实用理性的观念。不难看出,一个是人本,一个是天人;一个是宗教,一个是世俗;一个是理性,一个是直觉;一个是科学,一个是实用。从这些地方就可以很快发现,中西方的文化背景上,就存在了很大的差异。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中国设计师,不能理解,也不愿运用更多的神之观念,去深刻发掘这些设计符号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4.
李惠 《新闻采编》2009,(2):34-35
在相同的面对面的采访中,有的记者能得到更多的信息,人们常常认为他是一个好的提问者,殊不知,一个好的记者更应是一个好的倾听者,或者说,一个好的记者是在倾听的过程中能够适时发  相似文献   

15.
300年前地球上有25亿个物种,到今天只剩下1亿个。而在仅存的1亿个物种中,动物以每天一种的速度在灭绝,植物以每小时一种的速度在消失!  相似文献   

16.
早在1994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创办人尼洛葛庞帝就在其出版的《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指出,面对即将到来的数字化时代,一个个产业揽镜自问:“我在数字化世界中有什么前途?”其实,他们的前途要看其产业和服务能不能转换成数字形式。  相似文献   

17.
记者和编辑关系中第一个矛盾表现在供与需之间的矛盾上。借用经济学概念来说,新闻传播中也有市场问题。这里是两个市场问题,一个是报纸的市场,一个是稿件的市场。报纸在宏观的读者市场上竞争,是要靠报纸的整体的工作的。最重要的就是提供好的报纸的版面。因此,稿件在阪面上的竞争,一般总是要服从报纸在读者市场上的竞争的。也就是说,这两个市场不是没有关系的,而是紧密相连的。版面这个市场是必须服从读者这个市场的。记者是供给的一方,编辑是需求的一方在版面这个市场中,一般的说,记者是供给的  相似文献   

18.
《兰台内外》2012,(3):1-1
中国共产党吉林省第十次代表大会于5月3日至6日召开。概要地说,会议的精神主要体现在省委书记孙政才同志所作的报告中以及孙政才同志在十届一次会议上所作的讲话中。为学习方便,我对整个党代会的精神概括为“10个1”,再加上一次全会的一项内容,一共是“11个1”。  相似文献   

19.
董立林 《新闻传播》2010,(1):129-129
在全球化时代中,地方都市类报纸中国际新闻所占的分量越来越重。以《钱江晚报》为例,周一至周五每天的国际版面在4至7个不等,一周的国际新闻版面在30个以上。  相似文献   

20.
编辑絮语     
有人说,在现代社会里,人们获取知识有两个重要来源,一个是学校,一个是媒介。学校给人们接受正规教育的机会,媒介则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思想。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