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温晓明 《新闻三昧》2006,(11):35-36
召开会议,研究解决有关问题,安排部署工作任务,听取方方面面的情况汇报和意见,是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方式之一,会议也因而成为新闻信息的集散地。因此,会议报道也就成为媒体发挥耳口喉舌作用的一个重要环节。多年来,会议报道不仅在党报,而且在各生活类的报纸上,也占据了相当大的版面,成为媒体的重要报道内容之一。但是长期以来,许多报刊版面上的会议报道却存在着一些令人不满的问题——其内容不是某某领导强调,就是与会者一致认为;不是会议议程的照搬照录,就是领导活动的顺序排列;不是文件的翻版,就是讲话稿摘引。这样一来,会议报道就出现了…  相似文献   

2.
当前,面对会议报道改革这一“老大难”,为增强“三贴近”,把版面留给基层,多数地市报对会议和领导活动报道作出了“一刀切”的字数限制,按职务定规,使新闻报道成了一种级别待遇。实际上这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相反却让一些有价值的新闻更上不了重要版面,登不上“大雅之堂”。  相似文献   

3.
赵伟 《新闻爱好者》2005,(11):30-30
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的报道,在新闻单位的宣传工作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对党政机关、领导的重大决策、重要活动、重要讲话与各种工作部署的大量报道,是媒体实现党的喉舌作用的主要途径之一。会议尤其是一些重要的会议,也一直是人民群众非常关注的内容,如每年的全国“两会”可谓万众瞩目。但长期以来,对会议和领导人活动的报道,媒体的版面和时段总是遵循着这样的惯例:不论新闻价值大小,只看职务高低,按官职大小设定章长短,安排时间版面,致使会议报道成了讲话报道。  相似文献   

4.
细心的读者可能早就注意到了,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的报道,在今年“两会”期间就已经“敲锣打鼓”开场了。3月份,我与王作进副总编一块值夜班,感受最新的一点,是中央领导同志参加团组活动报道的改进。看看报纸,有目共睹,今年中央领导同志参加团组活动的报道篇数明显减少了,篇幅大大缩短了,但同时新闻性却更加突出了,主题也更加鲜明了。许多只有几百字的短新闻言简意赅,言之有物,加之版面好看,内容丰富,读者自然也就乐意看了。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我们的主流媒体被各种各样的会议报道和领导同志活动的报道,占据着大量版面(电台、电视台为黄金时段的重点节目)和重要位置.由于这类报道的政治性、政策性和由此带来的敏感性较强,加上会议的组织者、"活动"的操办者的攀比,从采写到编审都十分谨慎,不敢轻易删改和随意编排.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固定的采编思维定式和报道模式.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的电视新闻中,地(市)级电视台的最大的通病,就是会议和领导活动报道过多、过滥,过于琐屑、浅薄和程式化。一些学界和业界人士试图破解这一难题不知写过多少文章,然而没能明显奏效。2003年3月28日中共中央提出要求改进会议和领导活动报道之后,在基层电视台也是“风头”来时“好一阵”,“风头”过后又“老病复发”。直至现在,在一些欠发达地区的电视新闻中,15至20分钟的新闻节目,能有一半甚至大半是会议和领导活动。此病难治的根本原因在哪里?业内人员心知肚明:大凡在欠发达地区,领导往往都把电视的喉舌功能看得过高,对活动报道要求过细,几乎所有会议和领导活动特别是重要会议报道,都是组织者及领导部门指派记者前去拍摄采写的,有不少还是“秘书”们事先撰稿,或者规定了报道的角度、内容、时间甚至节目编排的位置,记者不过是扛摄像机依规行事而已。  相似文献   

7.
目前,党报会议新闻报道存在着不够务实、不够贴近的现象,表现如下:首先是多而杂。现在的会议多,关于会议的报道也多。翻开报纸,重要版面每天都有会议报道。其次是长而全。报纸上会议报道普遍写得偏长,本来一个普通的会议写几百字的简讯就可以了,却非拉长到千字以上,使本来可读性就差的会议新闻更显得沉闷,令读者望而却步。  相似文献   

8.
孟庆江 《新闻传播》2009,(8):116-116
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的报道,在新闻单位的宣传工作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对党政机关、领导的重大决策、重要活动、重要讲话与各种工作部署的大量报道,是媒体实现党的喉舌作用的主要途径之一。会议尤其是一些重要的会议,也一直是人民群众非常关注的内容.如每年的全国“两会”可谓万众瞩目。但长期以来,对会议和领导人活动的报道,媒体的版面和时段总是遵循着这样的惯例;  相似文献   

9.
李敏 《青年记者》2007,(10):41-41
作为一个党报记,不跑会议是不可能的。如果哪天的报纸上没有会议消息,反而是个例外。 会议报道其实既难写又最好写。好写是指容易应付,把时间、地点、参加会议的领导以及会上提供的材料抄一些便可交差。如果是重要的会议,篇幅还可像拉拉面一样抻得很长。说它难写,一方面是指会议报道似乎已形成了一种公化的格式,很难突破,难以写活、写透、写娥另一方面,是指会议报道不易出好稿,难为读称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梁牛 《新闻三昧》2008,(6):39-39
据媒体报道,镇江市委日前下发了关于改进会风和领导活动报道及规范会议表彰的三个文件。按照改进领导活动新闻报道的新规定,媒体可根据新闻价值判断取舍领导活动稿件,将重要版面和时段更多地留给基层和群众。  相似文献   

11.
市州报头版发稿指令性的多.领导活动多,会议新闻多,工作报道多,版面编排很难出新出彩。如何让头版编排有创新,让版面活起来,美起来,亮起来,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  相似文献   

12.
在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全面展开背景下,我国新闻媒体尤其是各地党报都在大力改进时政报道,常见做法有三:一是依据参加会议等公务活动领导的行政级别,规定相应报道的字数“上限”,以压缩单篇报道的篇幅;二是依据公务活动内容的重要性,规定部分活动不作报道,以减少时政报道的数量;三是依据公务活动的新闻宣传价值,规定部分活动报道不上头条,以腾出重要的版面位置和播出时段让位给其他新闻.  相似文献   

13.
改进领导活动和会议报道,是新闻媒体面对的一个共性问题,各地都作了有益的尝试,如天津市提出新闻报道要坚持“为先进典型让版面.为人民群众让镜头”,福建省提出精简会议报道,让基层新闻唱主角,河北廊坊市领导明确提出要“把版面留给基层,把镜头对准群众”,这些无疑都推动了新闻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4.
张宜军 《出版广角》2013,(Z1):64-65
稿件在谋篇布局、语言文字、版面编排各方面要大众化,传情表意既要准确、明了,又要通俗、易懂,不但便于读者阅读,还要让读者"悦"读。长期以来,会议报道不顾读者需求和感受,如公报照搬会议程序和材料,读者多有意识无意识地一瞟而过;如果是专业的学术性会议报道,再夹杂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一般读者只会望而却步,徒增畏惧。笔者偶获一次学术研讨会报道的机会,尝试对报道进行改革创新,钻进会议研讨内容,深入挖掘具有传播价值的事实和观点,在谋篇布局、语言文字、版面编排各方面注重大众化表达,吸引读者在"悦"读中深读。报道发表后受到读者好评,还被辽宁省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同志早已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不是英雄创造历史,而是奴隶创造历史,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当中国共产党进入第三代领导时,江泽民总书记又指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对于报纸来说,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而必须采取的举措,便是应把人民群众,广大读者放到重要位置上。现在的情况是,领导活动和会议报道在报纸上太多了。不能否认,领导活动和会议报道,是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领导层参加的会议和活动,是最丰富的信息场,是最大的新闻源。尤其是领导层参加的重大会议和重大活动往往是社…  相似文献   

16.
<正>人们阅读报纸,从头版开始。党报头版,也称为要闻版,它集中体现党报的舆论导向、编辑方针和新闻特色,它是报纸的旗帜,是读者最重视、最关心的版面。党报办报第一要务就是要办好头版。由于党报头版承担着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弘扬主旋律的重要使命,一些领导活动和重要会议的报道必须得刊发,长此以往就形成了重灌输轻说服、重宣传轻服务的惯性,使党报头版稿件指令性的多,领导活动多,会议新闻多,工作报道多,版面编排很难出新意。如何让头  相似文献   

17.
将改进会议报道与落实“三贴近”相结合 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的报道,会使党报体现权威性及读者产生可亲感、可近感和可信感,也才有可能腾出一些版面,让“鲜活”的新闻进入一版“黄金地段”,办出一张联系群众的权威党报。  相似文献   

18.
会议是当今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份,也是记者面对的一处新闻源。同一个版面上,编排着七八条甚至更多的会议新闻,对党报而言已不稀罕。正因为如此,写好会议新闻,就成为记者的一个重要课题。 各媒体要求减少会议报道、改革会议报道的呼  相似文献   

19.
会议新闻是各类报纸,尤其是党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还是重要版面的“重头戏”。然而,在各种题材的新闻中,会议新闻由于报道内容上的单调枯燥、报道方式上的僵滞呆板,一直有着一副“灰色”的面孔,并成为影响媒体传播质量的因素之一。其实,任何事物都充满着矛盾,都在矛盾中生存和发展。会议报道也是如此。在会议报道中,长期以来形成的会议新闻的报道模式和受众需求之间已经存在尖锐的矛盾。这就需要传播者善于发现其中的矛盾,并一一加以解决,才能写出鲜活  相似文献   

20.
杨勇 《当代传播》2003,(4):11-12
前不久,中央要求新闻媒体减少领导活动和会议报道,把更多的版面留给基层和群众。这对广大新闻工作者来说,无疑是改进政务报道、提高新闻质量、拓展新闻广度与深度的难得机遇。在这种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改进政务报道和提高新闻质量?如何从众多政务活动中挖掘出老百姓更关注、更有价值的新闻?笔者结合多年的新闻采编实践,觉得有必要认真审视进一步改善政务报道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