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领袖人物康有为从1888年到1898年十年间,曾七次上书光绪皇帝,力陈变法维新,终于打动了光绪帝,推动了维新运动,导致了中国资产阶级第一次重大的政治运动——戊戌变法。康有为在一首诗中说:“忧时七上皇帝书。”从这七次上书,我们可以看到他希望通过变法挽救民族危亡的抱负,也可以了解到经历了多少艰难曲折,才有百日维新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1898年,中国大地上轰轰烈烈的救亡图存运动达到了高潮。在这场变法维新的爱国运动中,高举改革大旗的主将,是一名职小位卑的六品京官。他,就是年轻的知识分子康有为。康有为(1858—1927年),广东南海人。他生当祖国内忧外患危机日重的年代,青年时就接触到西方资本主义新学说的影响,萌发了改良思想。1888至1898年变法前十年间,他曾七次上书光绪皇帝,疾呼变法。其中最著名的是上清帝第二书,也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1898(戊戌)年间,他又上奏或代拟奏折六十余件,其中有关教育改革的多达二十余件。他力陈改革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意义,阐述教育与变法图强的密切关系。康有为在上书中曾提出了拒和、迁都、变  相似文献   

3.
万木草堂     
万木草堂是1891年康有为在广州长兴里创办的一所新型学馆。中法战争前后,边疆危机四起,警报频传,康有为痛感民族危机严重,于1888年,乘在北京参加顺天乡试的机会,给光绪帝写了一封五千字左右的上书,提出“变成法、通下情、慎左右”的建议,要求学习西方,实行维新,挽救危局。这是康有为把自己酝酿已久的变法思想,第一次以上书的形式正式提出。由于顽固派的阻挠和压制,上书未能递送给光绪帝。这一次,康有为虽然没有考中举人,但这封上书,很快在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中传诵,康有为及他的变法思想渐渐出了名。康有为回到广东,1890年春,他全家由南海县移居广州。他决心以聚徒讲学的方式,深入研究维新理论,传播改良思想,培养立志变法的人材,以挽救民族危亡。陈千秋在论述康有为办学原因时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戊戌变法前,康有为、梁启超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是开国会、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但是,百日维新期间变法法令最大的缺陷却是没有实行君主立宪制的主张,对此,人们大多将其原因归结为光绪帝不愿使自己的权力受到限制;其实,这仅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而且是次要方面,最主要的还在于康有为变法思想、策略的变化:即由倡导民权变法演变为君权变法。1888年12月10日,康有为利用参加顺天乡试的机会,第一次上书光绪,提出“变成法、通下情、慎左右”,上书由国子监祭酒盛昱转交翁同騄,恳请代递,遭拒绝,康有为十分沮丧,“虎豹狰狞守九关,帝阍沉沉叫不…  相似文献   

5.
康有为,生于清代咸丰八年卒于民国十六年(1858—1927)。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广东省南海县银塘乡(又名苏村)人,世称南海先生。光绪二十一年(1895)进士,授工部主事,但未到职。先后七次上书,请求变法维新。光  相似文献   

6.
"公车上书":康梁编造的历史神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有的中国近代通史著作,几乎都有康有为于1895年5月2日发动"公车上书"的记载.虽曾有人提出异议,却未引起重视.事实上,康有为虽起草了上皇帝的万言书,但各省举人并未在万言书上签名,更未至都察院上书.康梁等蓄意编造了一个完整的"公车上书"事件,完全是为了抬高康有为维新运动领袖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广东新会县人,出身于封建地主知识分子家庭。幼年受封建主义的传统教育,并应过科举,中了举人,十八岁后,开始接触西学,并经同学陈千秋的介绍,拜康有为为师,思想上深受康有为的影响。1894年随康有为入京会试并帮助康有为从事各种维新活动,如公车上书,组织强学会等,他是康有为的主要助手,历史上并称为康梁,是戊戌维新变法的主要领导人物。在中国近代史上,梁启超可说是一位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杰出政冶活动家  相似文献   

8.
晚清书法巨子康有为(1858—1927)生活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历史时期。其时,清政府在中法战争中步步退让,割地赔款,丧权辱国。面对列强侵凌,国势日衰的严酷现实,康有为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夏第一次以布衣身分上书光绪皇帝,极陈中国危亡之险状,恳请朝廷变法以图强。不料此书竞被顽固派礼部侍郎许应骙等从中作梗,不仅未能上达,反而遭到顽固派的指责和讥笑。据《康南海自编年谱》是年记载: 沈子培劝勿言国事,宜以金石陶遣。时徒居馆之汗漫舫,老树蔽天,日以读碑为事,尽观京师藏家之金石凡数千种,自光绪十三年以前者,略尽睹矣。拟著一金石书,以人多为之者,乃续包慎伯为《广艺舟双楫》焉。 总之,政治上的失意,使他愤然“捐弃旧故,洗心藏密,冥神却埽,摊碑摛书,弄翰飞素,千碑百记,钩午是富。发先识之覆疑,窍后生之官奥,是无用于时者之假物以游岁莫  相似文献   

9.
《请君民合治满汉不分折》是康有为于1898年6月上书光绪帝,反映其民族国家话语的代表性奏折.该折集中体现了康有为关于近代中国政体转型的设计、君主立宪体制下的处理国内民族关系的设想、以及近代民族关系认同符号等思想,即“君民合治、满汉不分、合为中华”.康有为的民族主义话语在近代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所有的中国近代通史作,几乎都有康有为于1895年5目2日发动“公车上书”的记载。虽曾有人提出异议,却未引起重视。事实上,康有为虽起草了上皇帝的万言书.但各省举人并未在万言书上签名,更未至都察院上书。康梁等蓄意编造了一个完整的“公车上书”事件,完全是为了抬高康有为维新运动领袖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戊戌维新变法时期,上书言事为康有为从事维新活动的主要形式。他前后七上皇帝书,其中《公车上书屿《应诏统筹全局撤是最有影响的两次。前者揭开了近代维新运动的序幕,后者则把维新运动推向了高潮。本文拟通过对这两书的比较,研究它们的异同,以加深对周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的理解。《公车上书》与《应诏统筹全局折》是康有为同一时期的作品。前者发表于1895年5月,后者写在1898午1月底。19世纪末叶,中国资本主义已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思想逐渐成为一种思潮。甲午战后,中华民族更处于存亡危急的关头,而且这种危急状态,又随着…  相似文献   

12.
梁启超(一八七三一一九二九)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别暑中国之新民,广东新会人,光绪已晚年举人。康有为之弟子。光绪二十一年随康有为发动“公卓上书”,主张变法维新。五四运动合,倡导文学革命。  相似文献   

13.
康有为从公车上书开始便走上了漫长的探索国家兴盛之路,他所作的《大同书》便体现出他对未来中国社会的构想.同时《大同书》中也隐含了中国政治改革的必由之路并为中国社会的发展作出大胆预测.  相似文献   

14.
《甘肃教育》2009,(10):F0002-F0002
梁启超自幼聪颖好学,才思敏捷,4岁便开始学习中国古代典籍,12岁考中秀才,17岁考中举人。1890年,梁启超师从康有为,接受维新变法思想,协助康有为发起了“公车上书”,通过强学会、《时务报》等积极宣传维新变法,参与和领导了“戊戌变法”运动,成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杰出代表,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前进。  相似文献   

15.
1895年春,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来,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等联合了1300多名应试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请求变法,历史上称之为“公车上书”。对“公车上书”,  相似文献   

16.
康有为从公车上书开始便走上了漫长的探索国家兴盛之路,他所作的《大同书》便体现出他对未来中国社会的构想。同时《大同书》中也隐含了中国政治改革的必由之路并为中国社会的发展作出大胆预测。  相似文献   

17.
《光明日报》1985年2月6日刊载《康有为<戊戌奏稿>的修改时间》一文正确指出:最早的线装单行本梁启超《戊戌政变记》所收录的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以下简称《第六书》)和《敬谢天恩并统筹全局折》与1911年麦仲华辑《戊戌奏稿》(以下简称《奏稿》)所收此二折相一致,而与《杰士上书汇录》所载原折不同(在《杰士上书汇录》中,《第六  相似文献   

18.
在《戊戍维新运动下限新探》(载《益阳师专学报》1985年第4期)一文中,笔者把这一运动的上限年定在1888年,其标志是康有为的《上清帝第一书》的提出。其下限年呢?我以为定在1905年为好,标志是这一年孙中山等创建的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正式  相似文献   

19.
正许崇清(1888—1969),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和教育哲学家,公认的"新教育学和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他毕生坚守教育事业,曾三次出任中山大学校长,先后提出了"教育本质论"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主张,在教育学和教育哲学领域开创了一个新体系。许崇清,别号志澄,1888年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8岁丧父,家道中落,1900年到湖北姑丈家寄养,在当地一所教会学校开始了学习生涯。1905年,考取官费留学日本,就读于日本第七高等学校。1918年,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毕业,随后转入帝  相似文献   

20.
一康有为是戊戌变法运动的领导者,也是中国近代向西方寻找真理的著名代表,但他又十分推崇在哲学上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营垒的陆王心学,认为它是十分有用的推行变法维新的思想武器。梁启超在上个世纪末第一次向公众披露了康有为信仰陆王心学的真相。他在一八九九年发表了《康有为传》一文,系统地介绍了康有为的家世、经历和思想,其中写道:“九江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