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教学内容:五年制课本数学第四册第80页——81页。 教学要求:1.使学生通过小数与元、角、分关系的认识,初步感知小数的意义。2.让学生了解小数的组成。3.帮助学生掌握小数的简便读法。 教学过程: 一、小数的引出 1.认识小圆点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小圆点。 师:这是什么?答后教师告诉学生小圆点是不同于句号“。”的实心的小圆点,它的本领可大了,这节课就要请它帮忙解决问题。 请同学们在本上画3个小圆点,比比谁画得最好。 〔评:新课引入的设计别具匠心,从小圆点入手,紧紧抓住了小数的突出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
阮祥珍 《江苏教育》2006,(2B):35-35
片断一:建立“平均分”概念 师:课前。我在每张桌子上放着一个信封,信封里装着许多纸片。请同桌两人将这些纸片分一分。  相似文献   

3.
片断一:建立“平均分”概念师:课前,我在每张桌子上放着一个信封,信封里装着许多纸片.请同桌两人将这些纸片分一分。 (学生同桌合作分纸片) 师:哪位同学愿意告诉大家,你们是怎样分信封里纸片的? 生1:我们把所有纸片平均分了.每人一张长方形纸片,两张圆形纸片,一张正方形纸片。剩下一张正方形纸片平均分两个三角形.每人又得到一张三角形纸片。  相似文献   

4.
万微 《云南教育》2000,(21):38-39
教学内容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 112页~ 113页的例 1~例 5,“做一做”及练习二十七第 1~ 5题。   教学目的 :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 ,会读写几分之一 ,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理解几分之一所表示的意义。   2.通过教学 ,培养学生操作、观察及概括、判断等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在“平均分”概念基础上认识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难点 :分数各部分的认识和写法。   教具准备 :计算机、小黑板、卡片 ,三张长方形纸 ,一张正方形纸。   学具准备 :彩色笔、三张长…  相似文献   

5.
<正>在九甲中心校走访"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参与式教学方法实施情况中听到了不少成功的课例。现选择张启玲老师执教的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节录部分片断,结合本人对"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的理解略作评析,与大家一起学习。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分数的初步认识"。(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了解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几何图形“圆”,知道什么是圆心和圆的直径、半径;掌握圆的基本特征,并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已知半径或已知直径的圆。在认识圆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操作能力、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获得相应的发展。教学重点:掌握圆的基本特征。学具准备:圆规、直尺、大小不等的圆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观察、谈话。出示下列图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六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目的: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够正确读、写分数;掌握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教学重点:分数的意义的初步理解。教具:实物(饼一个),图(板图、园、幻灯片),学生自备正方形纸一张。  相似文献   

9.
教学设计:钱阳辉薛安明执教者:薛安明教学内容:部编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和分数各部分名称.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有8个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明友,每个小明友得多少?2.有4个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得多少?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91~92页。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91~93页。教学目标:1.借助直观图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其中的几份可以用几分之几来表示,能用实际的操作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并正确地读、写分数。  相似文献   

12.
<正>前不久,我有机会观摩了"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的教学,感到耳目一新,深受启发。这节课教学的成功,源于执教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很好地落实了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总目标,突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下面,根据这节课的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一、利用课题,创设情境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  相似文献   

13.
1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分数,了解分数各部分的名称。2培养学生的操作及观察能力。分苹果,导新课师:小朋友想一想:如果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led学,每人得几个?生:每人得2个。(师板书:2个。)师:如果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得几个?生:每人1个。(师板书:1个。)师:如果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得多少个Z生:每人得半个。(师板书:半个。)师:半个怎样用数来表示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内容——分数。(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点评:教师从分苹果的实例中,说明需要引进新的数——分数…  相似文献   

14.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礼物,你们喜欢吗?只是老师没来得及分好,请你和同桌商量商量怎样分一分好吗?2.学生同桌讨论后动手分。3.汇报交流:你们分得什么?怎么分的?生:把8块糖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得了4块;(师板书:4)把6块糖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得了3块,(师板书:3)4.提问: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得了一半,一半怎么表示呢?还能用你知道的数来表示吗?(生:不能)那你们有没有好办法啊?(学生说自己的想法,可能有:12、0.5、画图等等)5.小结:小朋友们都用自己的方法表示了苹果的一半,说明小朋友们都很…  相似文献   

15.
活动一:创设情境师:今天我特地请咱们学校食堂的师傅们精心制作了一些蛋糕,带到这里请同学们品尝。不过蛋糕的数量不多,一人分一块不够,只能两人吃一块。你能把蛋糕分开吗?(生亲自动手切蛋糕)活动二:建立模型1.认识12。学生分好蛋糕后,请他们分别说一说是怎样分的。(1)学生首先演示了平均分的情况。教师提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人能吃到多少呢?从而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接着再引导学生思考:用我们以前学过的1、2、3、4、5等数字能不能表示出一块蛋糕的一半?你能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吗?像12这样…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 验教科书(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教科书第98-100页例题和想想做做。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主题图,师生谈话:三年级同 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去秋游。休息的时 候,小明和小红拿出带来的食品准备 分着吃呢!他们商量着准备平均分食 品,平均分是什么意思?那每人各分得 多少呢?怎样用数来表示呢? (评析:从学生熟悉的秋游场景中 分吃食品引出数学问题,弄清平均分 的含义,提出如何用数来表示分得的 食品的数量,为下面的分数学习埋下 伏笔。这样从生活中学习数学,使学生 感受分数来源于生活,经历分数产生 过程,形成良好的学习情绪。)  相似文献   

17.
教学要求:①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幼儿感知“力”的存在,初步理解“力”的概念。②丰富词句:力、我用力把橡皮筋拉长了。教学准备:一根弹簧,与幼儿人数相等的橡皮筋,一只家用小水桶。教学过程:(全班幼儿坐成半圆。) 一、出示弹簧1.提问:这是什么? 2.请二位小朋友一人一端拉弹簧,问:弹簧变得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科书第98~100页例题和想想做做。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19.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经验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能力。下面以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为例,实录如下:一、联系生活实际,经历分数的产生〔片断一〕师:请把你制作的所有小圆片分成2份。生:我共制作了7个小圆片,把它们分成两份,一份是4片,一份是3片…  相似文献   

20.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经验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能力。下面以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为例,实录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