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学是体现教育教学规律的复杂系统工程。这个复杂系统中包含着四个子系统:教师和教材的关系,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学生和学生的关系,师生和课堂环境的关系。善教者往往深刻认识和灵活运用这四种关系,从而将语文教学整体盘活。一、教师不仅是教材研究者,而且是创意开发者如何认识教材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语文教师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师对教材认识的角度,教师对教材把握的深度,教师对教材处理的灵活度,往往影响到语文  相似文献   

2.
现代远程教育的实施和现代教育手段运用,不仅促进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而且促进教学内容,教材形式的改变,从而进一步改变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事物的过程和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间的关系,促使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思想理念,不断为学生提供活的教材,设计活的课堂,让学生活起来,在探究发现中体会到学习的极大乐趣。  相似文献   

3.
教育是一个投入产出过程,教育的投入中包涵着“乘数”和“被乘数”两个方面。学生和教材的因素是“被乘数”,其中学生的先天个性和注意力,以及对于学生个性和注意力的认识,对教育的产出影响甚大。教师在教育投入中起到乘数作用,可以扩大、缩小教育的产出价值。不能仅仅把教学过程视为,学生、教材和教师的三角关系,更不能简单地把学生与教师之间视为函数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双边互动对教育的产出价值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巫仕生 《海南教育》2014,(18):12-13
教学过程是师生的互动过程,而教材在师生的互动过程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因此,正确处理好现代教学中的教师、教材和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了教学过程的正常开展,也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育效率。下面就如何处理好教师、教材和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谈谈自己的一些肤浅的认识和做法。  相似文献   

5.
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认识并解决这些矛盾,才能推动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手段四个基本要素组成的,教学过程中的矛盾就是指教学过程中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对立关系,也即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材、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等对立关系。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和一般教学过程既有相同点,又有自己的特殊之处。作为一个一般的教学过程,它是一个教师引导学生主体认识世界的过程;作为一个具体的教学过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指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美术教材本身蕴含着丰富的创新因素,具有促进学生创新思维潜能开发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为学生提供创新的契机和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见到教师责任学生的现象。这些责怪,有些不无几分道理,但有些显然是因为不明确师生在教学中的地位而出现的。为此,本文期望通过浅析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地位,找到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携手共赴神圣的教育事业。一、明晰要素关系认清师生地位从学校教育的一般情况看,课堂教学基本要素可以简化为三个,即教师、学生和教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这三个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首先,从教师教的过程来看:教师是施教者,是教的过程的主体。学生是受教育者,是教师认识和改造的对象,是客体。教材是教师认…  相似文献   

8.
教学视角是多角度的,是变化着的;从不同角度来观察、认识教学中主要因素之间的“关系”,能形成一个动态的立体的教学视角系统。 1.教师→教材/学生。用点拨教学的观点来看,教师对“教材”和“学生”的认识,视角是变化的。这个“变化”具体表现为:①在点拨教学之前,教师既独立地研究教材,又独立地研究学生,同时,又把教材和学生融为一体加以研究。②在点拨教学过程中,教师认识的主要内容,是认识“学生认识教材”的认识过程与认识结果。这句话的意思,展开来说就是:加着重号的“认识”是教师的“认识”;教师“认识”什么呢?主要是“认识”学生学了什么,怎么学的及学的效果如何。当然,学生的“学”,是  相似文献   

9.
教材是教师传授知识、方法与技能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学得方法和技巧的主要“通道”。现代教育思想对教材有了新的认识,那就是教材首先是学生学习的“学本”,教师教学的“教本”。变“主教”为“主学”,这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贯彻始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创新教育应当建立“备课-说课-评课”一体化的备课模式,规范备课活动,提高备课的可操作性、全面性、科学性、创新性。在备课中要注意处理好:教师与教师的关系,学生与学生的关系:教材编辑与教师、学生的关系。必须有利于学生去开拓,去创新,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开展说课活动,用教育理论作为指导说课的原则,通过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充分展现备课中教师的创新思维活动。一人说课,大家评课、集思广益,达到优化教学活动的目的,为课堂创新教育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1.
确定数学教学重点五法一、插图剖析法。教材的插图直观、形象地反映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和学生认识数学知识的过程。教材的插图有表示形态变化的人物、动物图,表示数量关系的线段图,表示数量多少或运算关系的实物图,表示计算过程的方框图。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剖析图意...  相似文献   

12.
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再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有的教学观念认为: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实践的主体,在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以教材为中介,对学生起作用。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在学生的认知活动中,学生以教师为中介,对教材起作用。也就是说,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学生依靠教师走向教材。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从教师处获取信息来理解掌握教材,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也可以从教材和媒体(发展的趋势,更多的是从媒体处)获得信息来认识和了解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来判定教师的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从教材、学生、媒体方面获取各种信息,不断充实自己,正确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学会学习,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3.
教育,从某个角度说,是教师与学生共同认识教材的过程。师生对教材本质认识的程度,标志着教与学的深度,而能否将力量直接运用在认识教材的本质上,决定着教与学的速度。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对一般的理科教材进行本质性分析,并对应着阐述几种讲授和自学的方法。根据一般...  相似文献   

14.
自然课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教师要按照自然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的去教学,必须让学生主动地去认识他们周围的自然事物,而不是教师代替学生去认识事物。教师的作用是创设情境,指导学生自己能动地去认识,而学生自己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也就是他们参与教学活动自行探求知识的过程。自然教材的编写与其它教材有所不同,自然教材主要写了怎么来研究自然事物,而没有写研究的结论,这就要求我们在自然教学中展开研究过程。而要展开这一过程,教师就必须立足“三个着眼点”,让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自行探求知识。【一、…  相似文献   

15.
课堂教学创新和课堂教学之三大要素——教师、教材和学生有密切的关系:教师是课堂教学创新工作的直接完成者,是课堂创新教学过程的主导者;教材是教学过程中链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学生既是课堂教学创新教育的对象,也是课堂进行创新教学活动的主体。  相似文献   

16.
构成教育教学过程的要素 ,有三元素说 (人才、教材、器材 )、四元素说 (教师、学生、教育内容、教育方法 )、五元素说 (在四元素后加上教育环境 )等等。科学认识和处理各元素及其关系 ,是教育成败的一个关键。多种元素最简括的归纳不外人和物 (以精神文化信息为主 )两大要素。人和物中人是主要的 ,是主体 ,这一点国内认识是统一的 ,没有异议。人中有教师有学生 ,师生是什么关系 ?理论上和实践上还多有争议、分歧。譬如 ,大家通常认定教学过程中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但有同志却认为这是“双主”论 ,不符合同一矛盾过程中只有一个…  相似文献   

17.
马吉平 《青海教育》2008,(11):46-46
传统教学过程是由“教师、教材、学生”三个要素组成的,而现代教学思想又提出了第四个要素——“媒体”,使之构成了现代教学过程的四要素。教学模式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从整体上综合地认识和探讨教学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从动态上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多媒体网络教学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已为人们所熟悉,教育在适应社会需要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8.
自然课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教师要按照自然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的去教学,必须让学生主动地去认识他们周围的自然事物,而不是教师代替学生去认识事物。教师的作用是创设情境,指导学生自己能动地去认识,而学生自己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也就是他们参与教学活动自行探求知识的过程。自然教材的编写与其它教材有所不同,自然教材主要写了怎么来研究自然事物,而没有写研究的结论,这就要求我们在自然教学中展开研究过程。而要展开这一过程,教师就必须立足“三个着眼点”,让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自行探求知识。  相似文献   

19.
教学过程中主客体关系的研究是进行教育改革的理论基础,同时是探讨教育本质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认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以及教学内容诸要素的地位和作用,它反映着人们不同的教育指导思想的理论分野,也反映着人们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水平和状况。这方面研究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有四种主要的不同观点。一、教师主体观。这种观点认为,教师是教育者,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是受教育者,是教学过程的客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完全消极被动地接受外来影响的客体。这种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20.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为我国同前倡导的教学模式.从文字上看,既然强调教师对教学的主导作用,为什么又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主导与主体各自究竟对应什么?两者间的关系为何?这些问题均为本文首先阐明之点.课堂教学对学生讲是个认识过程,认识主体是学生,被认识的客体是教材.然而,由于认识主体处在人生未成熟的发展期,而教材又具有不同一般现实客体的特殊性,这将决定课堂教学必须由品德高尚、学识渊博、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教师充当主体与客体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