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追问”是学生解答了教师预设的问题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有针对性地“二度提问”。英语课堂中的有效追问可以引发学生的深度思维,而有效的课堂追问依赖于教师恰当的追问方式、敏锐的洞察力和充分的课堂预设。  相似文献   

2.
解玲兰 《教书育人》2014,(12):25-25
案例一一位教师执教“认识分数”,针对课后练习“想想做做”进行引导,想借此巩固所学知识并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回答:1分米里边有10个1厘米……学生还没说完,教师就武断地阻止了学生的回答,追问:“这里哪有1厘米,哪有1分米?  相似文献   

3.
追问是课堂教学中对话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恰当的追问是提高课堂效率、拓展课堂思维空间的有效途径。在追问中能理清学生的思维,修正学生思维中的错误,促进学生建构概念,拓宽思维。  相似文献   

4.
追问”就是在学生回答了教师提问之后,教师富于启发性、有针对性地再次“提问”。通过追问达到教师强调某个关键点的目的,让学生抓住重点,清楚问题的本质。通过“追问”引导学生更为深入理解需要强调的关键问题,并努力地想把问题彻底弄清楚。追问是高效课堂中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追问”,就是刨根究底地问,即对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在一问之后又再次或者多次提问。恰当的“追问”是一种有效的课堂调控手段,它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而且可以让学生一步步探索出问题的实质,从而真正掌握需要学习的知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解读文本,避免思考问题时只停留在表面,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对相关话题进行追问。本文以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的课文为例,谈谈教师在追问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追问,释义:追根究底地查问,多次地问。课堂教学中的“追问”,就是在学生基本回答问题后,教师或学生有针对性地“二度提问”,即“一次提问”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追问的目的是让问题有效地将学生在“已有发展区”引向“最近发展区”,甚至引向“未来发展区”,享受到智力活动的乐趣。它是一项设疑、质疑、释疑的综合性技巧,是对话教学的重要方式。尤其是适时的、适当的、适合的追问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深刻性、敏捷性特别重要。教师要随时洞察学生的学习状况,相机追问,用及时、准确、连续的追问促使学生的思维迸发火花,唯有如此才能发挥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7.
于漪老师说:教师要想方设法让爱思考的学生多思、深思,让不会思考的学生爱思、会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善于选用恰当的钥匙,不断拧紧学生思维的‘发条’,使它转动起来,不断开启学生思维的门扉,引导他们发挥聪明才智。追问是连续的启发,是引导学生就基础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的提问方式。在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的追问下,文本理解会更准确、深刻。追问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训练。怎样才能使追问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导学生走入文本呢?  相似文献   

8.
追问是教师在学生回答结束或过程中,为了学生能正确、完整且深刻地理解课文,对其进一步提问的互动措施。有效地追问是激趣、质疑、探究的很好途径,能拓展学生的思维,更深入地走进文本,提高课堂效率。精彩的追问建立在教师自身对文本潜心钻研的基础上,体现着教师的智慧和学识。那么,怎样进行有效地追问呢?我认为一定要把握住追问的恰当时机。  相似文献   

9.
<正>什么是追问?追问是教师根据学生对前一问题的回答,进行一系列有层次、有方向、刨根问底式的再提问,以达到启发、深化、拓展、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认识和分析问题的目的。如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追问?如何利用追问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我们一起来探寻追问的艺术。一、追问于认识偏颇处,追溯思维原点初中生的思维存在片面性和表面性,不能全面、辩证地分  相似文献   

10.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师生间的交流对话,其中教师的追问又是促成课堂对话富有成效的重要策略。艺术的追问需要捕捉恰当的契机。教师宜在学生遣词造句的失误中,概念模糊混沌处,分析判断矛盾间,品词析句薄弱处加以追问。对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和不足教师及时地鼓励、提醒和补充,机巧地将问题引向纵深,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更远。追问的成功主要得益于教师对教材深入全面地把握。对教材的独特解读。  相似文献   

11.
“追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某一内容或某~问题,为了使学生透彻地理解,往往在一问之后依据学生的发言再次提问,直到学生形成正确的解答为止,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追问可以及时地启发和激发学生的思维,拓宽思维的广度,增进思维的深度,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追问,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疑难,进行追根究底的提问。它更具即时性和灵活性,需要教师在短时间内作出及时处理。恰当地把握追问的时机,因势利导,能有效拓宽学生思维的空间,打破思维的僵局,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追问,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疑难,进行追根究底的提问。它更具即时性和灵活性,需要教师存短时间内作出及时处理。恰当地把握追问的时机,因势利导,能有效拓宽学生思维的空间,打破思维的僵局,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追问是活跃学生思维的一种重要的方法,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教师对学生展开追问的时候,不仅能够开发学生的智力,还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对学生的追问引起重视,让学生能够有效准确地进行思考。让数学方面的教学更加地精彩有趣。  相似文献   

15.
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经常发生的一种对话,而追问又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种,是在提问的基础上进行的。所谓“追问”,就是在学生基本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后,教师有针对性地“二度提问”,再次激活学生思维,促进他们深入探究。教师适时、有效的追问可以使课堂锦上添花,化平淡为神奇,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6.
所谓“追问”.就是在学生基本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后.教师有针对性地“二度提问”,再次激活学生思维,促进他们深入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的有效追问,能够让学生在发生错误时迷途知返,能够在学生理解重点处画龙点睛,能够在学生偏离主题时余音绕梁,能够在学生理解参差不齐时拨开云雾见青天.还能够让学生在理解不全面时追求完美.  相似文献   

17.
追问是课堂理答中出现矛盾的一种常见解决方式。课堂追问艺术体现在能够通过课堂生成选择恰当的追问方式;能够在学生茫然、出现错误处和思维需提升时抓住追问的最佳时机;能够针对学生“真实想法”,在学生需要“深入理解”处,在课堂“意外惊喜”时灵活掌握追问技巧。同时,追问也要避免过度、毫无边际等误区。  相似文献   

18.
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当一个问题提出以后,为了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认识,教师需要根据师生对话情况再次进行提问,直到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为止,这就是"追问"。适时恰当的追问可以有效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知识的生成,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然而,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的追问却流于形式,问题浅层化。那么,怎样才能实现有效的课堂追问呢?笔者认为,教师只有把握课堂追问的时机,才能使语文课堂生成更多的精彩。  相似文献   

19.
课堂提问作为课堂上师生交流的一种常见方式,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新知.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的一些环节中,教师仅仅提出一个问题是远远不够的,这时的追问则显得很有必要.所谓追问,就是多次提问,追根究底地查问,即在学生基本回答教师首次提出的问题后,回答正确的要追问其理由,回答错误的要追问其原因.教师在课堂上这样地追问,才能使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想法,提高学生思维活动的完整性、准确度.课堂上,教师只有针对性地对问题进行“二度开发”,才能再次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他们深入探究,把握数学规律的本质,从而引领学生的数学思维走向深刻.  相似文献   

20.
追问,释义:追根究底地查问,多次地问。课堂教学中的“追问”,就是在学生基本回答问题后,教师或学生有针对性地“二度提问”,即“一次提问”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追问的目的是让问题有效地将学生在“已有发展区”引向“最近发展区”,甚至引向“未来发展区”,享受到智力活动的乐趣。它是一项设疑、质疑、释疑的综合性技巧,是对话教学的重要方式。尤其是适时的、适当的、适合的追问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深刻性、敏捷性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