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镇西 《师道》2003,(6):8-10
黄玉峰是上海复旦大学附中的语文特级教师,其实他并不是青年。但他分明有着青年人的纯真、率直甚至天真;更可贵的是,他以民主与科学为自己的教育理念,所以,当时我诙谐地称他为“五四青年”———“五四”者,乃“五十四岁”之简称也。不过,四年过去,斯人已五十有八了,尚不愧此称号,实属难得。语文教学的叛徒我最初看到“黄玉峰”这个名字,是与“叛徒”这个词联系在一起的。1999年4月22日的《中国青年报》上有一篇关于他的通讯,题目就叫《语文教学的叛徒》。标题中的“叛徒”二字并没有加引号,因为对于现行语文教学来说,…  相似文献   

2.
2002年11月10日,来自全区百余名教研员、骨干教师,在呼和浩特市召开了一个题为“丁培忠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会。《小学语文教学》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编辑专程参加了此次会议。为一位教研员、特级教师召开专题研讨会,在我区尚属首次。贫穷可以使我们的办学条件简陋,但不应使我们的思想匮乏。丁培忠先生是我区土生土长的学者型教研员,他在40多年的语文教育工作中,致力于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力求探索出一条符合语文教育规律、省时高效的语文教育之路。他的目的达到了。如今,他已成为区内外享有较高声望的语文教育专家。概括起来,我以为丁先生对我区的语文教育有三大贡献。一是,丁先生大量介绍、传播了国内外母语教学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使我们身处边鄙之地而不感到信息的闭塞;二是丁先生对先进的语文教育思想、理念不是生吞活剥,而是结合当地实际做了大量的消化、诠释、发挥、本土化工作;三是在理论向实践的转化中,探出一条操作性极强的实践之路———“小学语文整体改革”。丁先生对内蒙古地区的语文教学,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功不可没。在此,我们编发的四篇文章从不同角度阐释了“丁氏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若干方面,以飨读者。丁培忠: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  相似文献   

3.
董稚 《内蒙古教育》2003,(1):16-17,39
2002年11月10日,来自全区百余名教研员、骨干教师,在呼和浩特市召开了一个题为“丁培忠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会。《小学语文教学》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编辑专程参加了此次会议。为一位教研员、特级教师召开专题研讨会,在我区尚属首次。贫穷可以使我们的办学条件简陋,但不应使我们的思想匮乏。丁培忠先生是我区土生土长的学者型教研员,他在40多年的语文教育工作中,致力于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力求探索出一条符合语文教育规律、省时高效的语文教育之路。他的目的达到了。如今,他已成为区内外享有较高声望的语文教育专家。概括起来,我以为丁先生对我区的语文教育有三大贡献。一是,丁先生大量介绍、传播了国内外母语教学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使我们身处边鄙之地而不感到信息的闭塞;二是丁先生对先进的语文教育思想、理念不是生吞活剥,而是结合当地实际做了大量的消化、诠释、发挥、本土化工作;三是在理论向实践的转化中,探出一条操作性极强的实践之路———“小学语文整体改革”。丁先生对内蒙古地区的语文教学,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功不可没。在此,我们编发的四篇文章从不同角度阐释了“丁氏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若干方面,以飨读者。丁培忠: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  相似文献   

4.
王为民 《内蒙古教育》2003,(1):18-18,31
2002年11月10日,来自全区百余名教研员、骨干教师,在呼和浩特市召开了一个题为“丁培忠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会。《小学语文教学》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编辑专程参加了此次会议。为一位教研员、特级教师召开专题研讨会,在我区尚属首次。贫穷可以使我们的办学条件简陋,但不应使我们的思想匮乏。丁培忠先生是我区土生土长的学者型教研员,他在40多年的语文教育工作中,致力于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力求探索出一条符合语文教育规律、省时高效的语文教育之路。他的目的达到了。如今,他已成为区内外享有较高声望的语文教育专家。概括起来,我以为丁先生对我区的语文教育有三大贡献。一是,丁先生大量介绍、传播了国内外母语教学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使我们身处边鄙之地而不感到信息的闭塞;二是丁先生对先进的语文教育思想、理念不是生吞活剥,而是结合当地实际做了大量的消化、诠释、发挥、本土化工作;三是在理论向实践的转化中,探出一条操作性极强的实践之路———“小学语文整体改革”。丁先生对内蒙古地区的语文教学,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功不可没。在此,我们编发的四篇文章从不同角度阐释了“丁氏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若干方面,以飨读者。丁培忠: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  相似文献   

5.
2002年11月10日,来自全区百余名教研员、骨干教师,在呼和浩特市召开了一个题为“丁培忠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会。《小学语文教学》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编辑专程参加了此次会议。为一位教研员、特级教师召开专题研讨会,在我区尚属首次。贫穷可以使我们的办学条件简陋,但不应使我们的思想匮乏。丁培忠先生是我区土生土长的学者型教研员,他在40多年的语文教育工作中,致力于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力求探索出一条符合语文教育规律、省时高效的语文教育之路。他的目的达到了。如今,他已成为区内外享有较高声望的语文教育专家。概括起来,我以为丁先生对我区的语文教育有三大贡献。一是,丁先生大量介绍、传播了国内外母语教学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使我们身处边鄙之地而不感到信息的闭塞;二是丁先生对先进的语文教育思想、理念不是生吞活剥,而是结合当地实际做了大量的消化、诠释、发挥、本土化工作;三是在理论向实践的转化中,探出一条操作性极强的实践之路———“小学语文整体改革”。丁先生对内蒙古地区的语文教学,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功不可没。在此,我们编发的四篇文章从不同角度阐释了“丁氏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若干方面,以飨读者。丁培忠: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  相似文献   

6.
曹津源 《新读写》2010,(12):36-38
本期推出的是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曹津源的经验。曹津源老师常说:“时代之河是溶入了诸多语文元素的灵动活水。是‘大语文教育’的不竭源泉。”几十年来,他一直让语文教学与泛舟活水同行,激起的朵朵浪花引来两岸人们欣赏的目光。拥抱社会生活,拓展当代视野,就是他“大语文教育”主张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传说吕洞宾用手一点石头 ,石头就成了金子 ,有个小伙子看了很羡慕。吕洞宾问他 :“你要金子吗 ?”小伙子摇摇头 :“不要金子。”他要什么呢 ?他要吕洞宾“点石成金”的魔法。什么是语文教学中“点石成金”的办法呢 ?我以为就是陶冶性原则。语文教学要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很有必要重申陶冶性原则 ,倡导融美育于“文道”、点化感染学生的教法。应试教育着眼于“句读”之“知”与“忆” ,拘泥于程式化分析归纳与贴标签式简单判定 ,立足于“题海”训练的模式 ,由此产生种种“小学而大遗”的误区 ,极大地抑制了学生的乐学之…  相似文献   

8.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一个民族总是把自己的全部精神和智慧都凝聚在语言里。”因此,语言是国家之根,民族之魂,智慧之泉,创造之源。把语文教学提升到文化的层次,实则提升了语文教学的品位,优化了语文教学的品质,还原了语文自身的价值。使我们对语文教学有更多的期待,对语文教师有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要想突破这个难点,我认为应该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人手。曾拜读过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书简》一书,书中提到:“作文一课,我谓认定标的,师生全力以赴之。标的为何?文理通顺而已……至于思想之高深,意境之超妙,皆关系于学养,习作课所不克任也。”他还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源泉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尽管如此,但是执教中年级语文这么多年,不难发现绝大部分学生认为作文太难写,一提及写作文就头胀、头痛,绞尽脑汁也不知道如何下手,久而久之对作文失去信心,就害怕写作文。作文教学一直成为语文教师最棘手的事情。  相似文献   

10.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杰出的语文教育家,他在70多年的语文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形成了一种代表我国现代语文教育实践发展方向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语文教育思想。他一生追求和提倡教育民主,从30年代起,就提出“公民教育”,他说“普及教育是使没有受过教育的人获得一些必不可少的知识和能力,能够做一个合格公民”。教育必须面向全体社会成员,使人人都能通过受教育来。“充实自己,发展自己”。他主张“教育要为社会而设计,要为训练成对社会做点事的人而设计;教育决不能为挑选少数选手而设计”。  相似文献   

11.
创新 ,是未来语文教学的生命。语文教育的主体是学生 ,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重要评判标准就是“创新” ,创新自然就成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追求目标。而创新教育的关键是教给学生创新的方法。笛卡尔认为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在创新教育中 ,不仅向学生提供“黄金” ,更要使他们掌握“点金卡” ,不仅授之以“鱼” ,更要授之以“渔”。学生一旦掌握了创新方法 ,他们就可以像阿基米德那样大胆地说 :“只要给我一个立足点和支点 ,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 !”在教学中 ,我主要引导学生采取下列方法进行创新实践。一、用“三个面向”启发创新“面向…  相似文献   

12.
王静  陈赣 《现代教学》2006,(1):80-81
民族精神是流淌在民族血脉里的生命泉,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引泉灌溉孩子们的心田,涵养他们的精神世界,使那里成为澄明之境。而民族精神并不是抽象的概念,它有相应的载体,它植根于我们的民族文化。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善于从相应的载体中,挖掘出民族精神,承担起实施“两纲”的重要责任,丰富语文教学。前不久,我上了一堂专题课——“走近爱国诗人闻一多”,在备课和上课的过程中,对如何开发民族精神教育的资源有了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3.
三年前,程老师工作的学校——武汉市江夏一中为他编印了一本教育教学语言文集,程老师命名为《大道无垠》。在“后记”中,他写道:古人云“五十而知天命”,我虽已进50,然而教育之“天命”知之几何?社会之“天命”知之几何?高山仰止。景行行业,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行趋往之;舍此,何径之有?从事语文教育工作30多年来,程老师就是这样抱着谦虚的态度,本着探索的精神,迈着踏实的脚步,满怀向往,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14.
近年 ,我以“创新型语文课堂教学研究”为主题 ,对语文创新教育的目标、内容、结构、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并将它概括为 :一点、两线、三环、六步。一点 创新是重点教育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极强的活动 ,语文教学更是如此。教学目标的创新 ,教学内容的创新 ,教学结构、方法的创新 ,是语文创新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语文创新教育的目的在于 :一、知识、文化的创新 ;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文化的创新和人的创新互为表里 ,相互为用。两线 语文训练线和人的发展线语文 ,叶老曾解释为“口头为语 ,书面为文”。我以为 ,它是一个言语的话语系统…  相似文献   

15.
从前,对所谓“现代教育技术”,我一直怀有偏见。在这一点上,我一直信奉孟子的那句话:“道之所在,虽千万人逆之,吾往也。”所以,尽管校内外“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等口号、概念满天飞,大有“开口不谈多媒体,纵读诗书也枉然”之势,但是我依然我行我素。且有说焉:语文教学必须直面语言文字,非要借助音像资料才能理解文章,决非语文正途。上课采用几张投影片,放两段录音、录像,且不说有哗众取宠之嫌,至多也不过是小黑板的延伸而已。冠以“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真有点大材小用,颇有点辱没这个名词了。但是不久前,一次偶然的机会迫使我开始重新…  相似文献   

16.
刘国正先生是当代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兼诗人和杂文家,诗文造诣很深。由于身兼教育家和文学家的双重角色,他对语文教育中作文教学的规律与实践有独到的研究和见解。刘国正先生说:“我坚信写作若离开生活,是无法训练好的,无法获得真正的写作能力。”还说:“写作是反映生活的。离开生活,写作就没有了灵魂,没有血肉。”“写作与生活结合,生气就来了。就活泼了,就牵动了学生的心。”可见,“写作见与生活结合”是刘国正先生一个重要的写作教学观,也是他“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联系”的语文教育思想的具体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我国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弊病一直未得到根本性的转变,记得全国特级教师钱梦龙老师曾讲过他“最想说的”也是“最根本的、最关紧要”的一个话题就是“目前的语文教学基本上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育”。我想,钱老师的话深刻地揭示出当前语文教学之所以走不出困境的一个根本原因,那就是“目中无人”。语文课成了一门“摧残人、束缚人、折磨人”的课程。因此,语文教学要重新确立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现代语文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8.
吕叔湘先生说:魏书生“不是一个一般的教育家,他立志教育事业,有一种忘我的精神”。哦们从他的评价中得到启发:魏书生的教书育人之道不再是简单的语文教学问题,而是超越了语文教学的。确实,作为语文特级教师的魏书生,其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乃至人格体系都呈现出不同凡响的超越性特色。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一直受到较多非议,对它的争论多年来一直没有停止过。2008年《语文建设》第1期刊登了教育部语言文字司副司长李宇明答记者问的一段话:“语文学界历来存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争论,我觉得这一争论是无解的,别说语文具有人文性,物理、化学也具有人文性。语文具有工具性,数学、逻辑学也有工具性,老这样争论实在于事无补。”谈到语文教育的定位问题,他说:“如何定位语文教育,问题很大,也很复杂。我主张从语文教学的目的上给语文教育定位。从目的上看,语文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过好现代语文生活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张敬义老师是一位知名特级教师。他对语文教学一往情深。他说:“语文没有眼睛,却洞开了我的心扉;语文没有翅膀,却能在我的意念中任意翱翔。在语文教学中与名师对话。与课堂共生……让心中的语文在生活的母体里练就,在精神的天空里生成。”这是他二十多年语文教学的心得,也带给我们深深的思索。[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