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汉书》颜师古注和《文选》李善注相同作品注列古今字差异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古字(即正文用字)不同,但今字相同,如《汉书》注“鼌,古朝字”《文选》注作“晁,古朝字”;古字(正文用字)相同,但今字不同,如《汉书》注引如淳曰“甿,古文萌字”《文选》注引作“甿,古氓字”;《汉书》《文选》正文用字相同,颜师古、李善注释用字也相同,但颜注用术语“古”,李注用术语“今”,如《汉书》注“廑,古勤字”《文选》注作“廑,今勤字”;《汉书》正文用古字,颜师古注以今字释古字,用“即”沟通字际关系,《文选》正文用今字,李善注误用“古”沟通字际关系,如《汉书》注“歫即距字”《文选》注作“距,古岠字”。  相似文献   

2.
一、容易混淆的作品 1.《汉书》与《后汉书》 两书均为纪传体断代史,《汉书》的作者是东汉史学家班固,《后汉书》的作者是南北朝史学家范哗。  相似文献   

3.
《:汉书新注》是自王先谦《汉书补注》以来的第一个《汉书》全注本,《二十四史全译?汉书》是目前唯一的《汉书》全译本,两书对今人阅读理解《汉书》有莫大助益。但由于卷帙浩繁,其中少数注释尚有值得商榷之处,兹列《汉书》卷六六、六七数例,以期对两书修订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汉书新注》是自王先谦《汉书补注》以来的第一个《汉书》全注本,《二十四史全译汉书》是目前唯一的《汉书》全译本。两书对今人阅读理解《汉书》有莫大裨益,但由于卷帙浩繁,其中少数注释尚有值得商榷之处,兹列数例,以期对两书修订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汉书》是研究西汉历史和文学的重要典籍。班固因其才学得到汉明帝赏识,被召到京师任兰台令史,负责掌管皇家图书秘籍,不久迁为郎,典校秘书。任职期间,班固充分利用皇家藏书的大量图书资料的有利条件,以司马迁的《史记》和父亲班彪所著的《后传》为主要依据,写成此书。因此,《汉书》保存的资料比较丰富。对汉武帝中期以前的西汉历史记载,《汉书》虽然基本上移用了《史记》,但由于作者思想境界的差异和材料取舍标准不一,移用时也常常增补新的内容。《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沿用《史记》的体例而略有变更,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6.
申奎 《文教资料》2014,(30):70-71
乾隆三十八年,在“稽古右文”的旗帜下,敕命纪昀等人开馆纂修《四库全书》。文渊阁本《汉书》正是形成于此时。《汉书》在底本的选择上,虽是以武英殿本为底本,但并不是对武英殿本的直接钞录。另外,汉书每卷末所附《钦定四库全书考证·汉书考证》,对于当代《汉书》研究具有重大价值。然而学术界一直对文渊阁本《汉书》存在着误解,因而不能很好的利用文渊阁本《汉书》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四个方面入手,以《汉书》与《史记》对照的方式,来议《汉书》作者班因修正《史记》的文辞上的某些疵病。借以证明班固“尽用”与“剽窃”《史记》原文立论之错。  相似文献   

8.
法藏敦煌本《汉书》之《萧何曹参传》《张良传》及《项籍传》残卷,系隋唐以前的一种《汉书》节钞本遗存。考察敦煌节钞本残卷对《汉书》原篇的内容取舍和文字删节可知:删节者意在提供一种能适应普通读者需求的《汉书》简易文本;敦煌节钞本由删节后保留下来的《汉书》原文缀辑成篇,删节者力求于原书"只删不改",则又为该本文字的可靠性提供了基本保障。敦煌《汉书》节钞本残卷注文皆取自晋灼《汉书集注》,且保存晋灼注文之旧,可证晋灼《集注》乃初唐颜师古《汉书注》主要取资和依据对象之一。作为《汉书》的一种特殊文本形式,敦煌节钞本残卷对于早期《汉书》流传(尤其是隋唐以前在民间的流传)、文本变易、汉晋以来《汉书》注释等多方面的研究,以及今本《汉书》校订,都具有重要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9.
《汉书》学专家陈直先生在其《汉书新证》中说:“世人但知《汉书》之注,始于服虔、应劭,现在当提前开始于桓帝时之延笃。”认为延笃著有《汉书音义》一书,只不过较早亡佚。延笃果注《汉书音义》否?这很值得怀疑。陈直举出三条证据以证其说,其中两条出于《汉书》颜师古  相似文献   

10.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主要作者是班固。他在其父班彪《史记后传》(65篇)的基础上,于明帝永平元代(公元58年)着手撰写《汉书》,至章帝建初七年(公元82年)大致完成。后经其妹昭续撰和马续补修始成完本。《汉书》记西汉一代二百余年间的史事,较全面反映西汉各方面的情况,为后人提供不少重要史料,受到后代史学家的推誉。《汉书》武帝以前,纪、传、表多采用《史记》旧文,但重加整理剪裁,其中有增删改易,或新立传目,或增补事实,并提供不少新的史料,又较多地转录重要历史文献,使我国古代不少重要历史资料得以保存。《汉书》开创新代史的新模式;开拓中国古代史学研究新领域;进一步发扬中国史学秉笔直书的“实录”精神。  相似文献   

11.
《类姓登科考》是研究明代科举的重要参考文献,但也存在一些讹误。文章以现存明代《登科录》和其它科举文献、地方志为依据,考证出其9处讹误,其讹误类型可分为:将非进士举子误作进士、一人误作两人、籍地和科甲之误等。  相似文献   

12.
《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勘误拾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收录了明清两代51624名进士,是明清科举史研究的重要工具书,但其亦有不少讹误。试以现存《登科录》和其他科举文献、地方志为依据,指出并纠正书中的8处错误。  相似文献   

13.
胡本《现代汉语》是高校中文系本科通用教材,里面有失误。本文列举分析了重订本中的16处失误,其中一部分是因介绍知识不准确而形成的失误,另一部分是因教材落后于时代而形成的失误,由此可见教材明显的陈旧性。显然,教材亟需修订,以做到消除失误、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4.
《登科记考》所载唐代状元正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良代状元的考证上,《登科记考》用力甚勤,弥补了《献通考》之不足,亦纠正了《玉芝堂谈荟》的某些,然仍有不少未尽人意之处,如误将分场榜首当状元,误将状元当该科知贡举或视为普遍进士,漏载及张冠李戴等等。  相似文献   

15.
《古小说钩沉》是鲁迅先生从《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太平广记》等类书及古书注文中辑录整理而成。尽管其收罗宏富,考订精审,但由于尚未最后整理,仍然遗存不少校勘、断句、标点等问题。《鲁迅辑录古籍丛编》收录的《钩沉》虽然后出转精,但对存误并未全面订正,此外,尚有鲁迅手稿本身不误而误校或排印不慎而致误等问题。今拈出其中十四则予以考订补正,以便于其修订再版时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刘子敏先生的著作《高句丽历史研究》是学习高句丽历史的重要参考书籍,在阅读和学习高句丽历史的过程中,发现本书在取得重要研究成果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讹误。有的是属于文献引用方面的错误,有的是人名、地名和年代方面的错误,有些是对文献和考古资料使用和说明的错误,还有一些应当属于印刷校对方面的错误。  相似文献   

17.
《敦煌医药文献辑校》在校录敦煌医药文献时,存在较多的标点失误现象,作为一项事业的开创性工作,整理失误的发生在所难免。现举例分析《敦煌医药文献辑校》一书中标点失误的现象,找出失误的原因及规律,以供整理其他古籍时参考,避免类似错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搜神记》为东晋干宝所撰,但由于种种原因,其书讹误较多,汪绍楹先生的校注本为后出转精的最佳校本,虽经吴京华、张觉等诸多时贤的多次校勘,仍有一些地方可以商榷。今拟就汪校本之中的有关标点、词语考释、校勘等方面的问题,辑得数则,缀成一文。  相似文献   

19.
《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是一部常用工具书,问世以来一直得到学界的好评,但书中存在不少错误之处。现从人名、籍贯、甲次、补缺和漏载等方面,对该书所载部分明代江西进士进行考证,并对其错误的源头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20.
关于《元遗山诗集》的校勘,前人已做了很多工作。特别是当今学界前辈山西大学姚奠中先生主持点校的《元好问全集》,用力最勤,但也有不足之处。我在协助狄宝心老师进行《元遗山诗集编年校注》时,发现其校勘、标点方面有一些问题,现试从以上两个方面对《元好问全集》增订本进行订误补缺,以期再版时斟酌修改。文章分为校勘和标点两个部分,其中,校勘部分列校记错误3条;沿底本而误者8条;因他本而误者25条;因形似而讹8条;其他讹误13条;关于径改原本文字的问题6条。标点方面有4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