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灿春 《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1,(11)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目标的核心,创新来源于问题,问题又是推动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动力。教师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产生问题,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与热情,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呢?下面就数学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3.
一、让学生有个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是创新能力发展的基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对各种事物都要从实际去看,把它们记忆下来,再加以思维,就会掌握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学生有了好的学习方法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发散思维的能力,那就是要有丰富、与众不同的思维品质。一个教师的思维要敢于发散求异,在教学的过程中变教师的讲为开发学生的思维延伸。 相似文献
4.
新一轮课程改革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数学学科尤其是这样。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有了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5.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显著标志,是人们摒奔应试教育、重视素质教育的焦点。数学课上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除了讲究提问的艺术,保证必要的思维时间外,更要依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引导他们大胆思考,勇于实践,营造和谐、宽松、开放的教学氛围。教学中,我通常采用以下方法。 相似文献
6.
7.
一、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乐学情境 要用丰富、鲜活的事例吸引学生。我们的政治课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很近,最容易和学生的感触、认识产生共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充分利用这种优势,便能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为启发思维打下良好基础。选用事例要与新的形势发展相适应,要有时代感,将新事件、新科技、新成果引入课堂,以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了解社会、 相似文献
8.
9.
刘玉珍 《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10,6(4):124-124
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创新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我们应如何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素养,如何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并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坚持做到: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4.
15.
浅谈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能力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思维活动,产生新认识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创新是一种思维的智力活动,新颖独特是它的本质特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建筑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没有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探索,就根本不可能有创新之举。因此,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要特别做到以下三点: 一、自信——创新的动力 自信是个体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学习的自信心在精神上、情感上能给学生一种力量。这种力量能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并在教学活动中迸发出他们智慧的火花… 相似文献
16.
17.
舒根春 《学生之友(小学版)》2012,(2):29-29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素质教育中非常重要,能使之成为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个性鲜明,各具特色的人才。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行教育教学改革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数学课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尤为重要,那么,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仑惭能力,我认为,数学课堂应该成为学生主动探求的过程,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过程,使每—位学生的创造潜能、个性品质得以全面展现,以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把学生从题海中解脱出来,把课堂的主动权充分交给学生,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最大程度发挥创造潜能,让学生自觉地积极探究知识,研究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己在平常的教学中注重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全面、准确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学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因此,我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尝试着将创设教学情境为切入口,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和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创设使学生学习轻松愉快、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