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福柯和韦伯的权力观代表两种不同的权力类型,通过比较两种权力观的不同以及它们产生的社会条件能让我们更好地把握在当今社会中如何使用权力观以及用何种权力观去审视社会问题。指出研究两者间的差异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激发我们对这种新的权力理论视角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福柯是法国后现代思潮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科学知识权力观对后现代科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他指出,权力是一种关系,是一种相互交错的网络,是无主体性的,非中心化的。他特别关注权力的技术、策略和机制等问题。他的科学知识权力观是后现代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理论研究的直接理论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3.
关于福柯的知识权力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蔚 《考试周刊》2008,(3):239-240
福柯是法国后现代思潮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知识-权力"理论被认为是其对当代社会理论最重要的贡献,为理解知识和权力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在此作用下对人和社会的控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正确理解福柯的知识权力观有助于总体把握福柯的思想体系,而作为后现代理论的直接理论来源之一,福柯的知识权力观对于理解后现代思想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学界对晚清翻译出版研究的视野开始发生转化,西方后现代哲学家的思想常常作为一种研究的范式引入到此类研究中,福柯的权力学说也包括其中。但是由于福柯的权力观具有相当的复杂性与广泛性,因此将其应用到具体的研究当中难免会陷入泛泛而谈或者是不可理解的神秘境界中。现将从福柯的权力观所具备的变动特征出发,将晚清翻译出版作为一个权力支配下的典型文本去分析。  相似文献   

5.
福柯的分析风格从考古学转向谱系学后,权力替代了话语和知识成为他思考的中心问题。他突破了传统观点从经济学角度和法权角度研究权力的方法,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探讨权力问题,推出微观权力物理学。这一权力观贯穿于福柯整个的学术探索。《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被福柯本人称作“我的第一部著作”正是他运用谱系学分析权力的最重要的成果。本文将从《规训与惩罚》这本书说起,并结合福柯的其他论著,从生产性、分散的网络状和权力―知识的紧密结合三方面对福柯的权力观作一整体的概述。  相似文献   

6.
《规训与惩罚》标志着福柯的研究从知识考古学研究转向权力系谱学,是一部比较成熟的作品。他从其他社会学者很少涉足的惩罚方式角度着手进行研究,并对现代社会的规训技术与权力结构做了深入的剖析。本文首先对福柯介绍的三种惩罚方式进行梳理,进而对惩罚方式现代化后的规训手段做出分析并总结福柯的权力观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7.
福柯从多个角度寻找构成社会制度背后的隐蔽规则——权力关系。权力思想反映了知识与权力由相互对立排斥、相互外在影响到相互内在、相互生成的思想发展新走向。要考察福柯的权力观以及福柯的"人之死"的观点,权力与知识的话语不可逾越。  相似文献   

8.
权力一直是当代政治思想的重点问题.福柯的权力理论是对传统权力理论的一次全新探索.通过将权力看作力量关系,福柯的权力理论不仅弥补了传统权力理论将权力与支配等同的缺陷,还能够同时分析国家的宏观机制和局部的微观实践;同时福柯的权力理论还提出了一种权力下的自由的新型自由实践理论.本文通过阐释福柯权力的基本理论假设,理解其权力理论对现代权力理论的突破之处,并指出其理论对现今政治理论具有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权力一直被认为是宏观角度层面下的国家机器或阶级统治的一种统治权。而福柯从后现代主义的视野下全面解构传统权力观,在微观角度层面并结合现代社会权力特征,认为权力存在和作用于人类社会的一切微观领域,具有多样性、无主题性、片段性与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0.
权力的面相之争,始于上世纪中期,可谓权力研究领域的一件盛事。从达尔将权力视为参与和影响政治决策的实际行动能力,到巴卡拉克和巴拉兹则将权力研究的目光导向非决策领域,再到卢克斯揭示的通过利益和偏好操纵,实现被支配者自愿服从的权力现象,权力研究逐渐推向深层次。而福柯独树一帜的权力理论,则为我们揭示了以"我们所是的存在"为中心的、一种更具有渗透力和更为隐蔽的现代权力系统,迪格瑟称之为权力的第四种面相。实现福柯与其他三种权力观的对话,对于深化权力研究的层次,挖掘福柯权力理论的政治学意义,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同时,这一对话过程也深化了我们对福柯的认知,从这位据称是非自由主义的作家身上发现了典型的自由主义关怀。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福柯知识/话语权力观中知识、话语、身体与权力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共生特点,梳理福柯权力观与后殖民主义、后现代女性主义之间融合与分离、接受与批判的内在联系。权力/知识话语启发后殖民主义者为殖民地他者争取话语权、建构民族身份的思索;引导后现代女性主义者颠覆父权制菲勒斯中心,开辟阴性写作与身体政治的实践。  相似文献   

12.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和福柯的微观权力论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与福柯的现代微观权力观既存在着相似性和延续性,也存在着极大的不同。他们都认为现代权力无处不在,权力既是强制性的,亦为非强制性,同时权力也是生产性的。福柯不再把权力当作一个政体,而是努力揭示在关系场域中权力的运作规律和绵延以及权力机制对个体的规训作用。葛兰西注重于对群体意识形态的统一规划和统治政权对这个群体的争夺,而福柯却注重权力对个体的询唤和规训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课程改革中,教师的权力无疑是影响课程改革实效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福柯运用其独特的权力分析方法,解构了既往的权力理论并建构起自己独特的权力观。在现实课程改革权力场域中,教师的权力走入了陷阱。借用福柯的权力分析方法和权力观,课程改革的权力场域将得以重构。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权力的行使使得教师走出课程改革权力场域的陷阱。  相似文献   

14.
权力在马克思与福柯那里有着不同的理解,这种分歧与历史发展中的事件不无关系。权力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17至18世纪民族概念的划分,不同民族间产生了民族斗争,而种族斗争也随着种族的划分引入到人群中来,随之阶级斗争也出现,这时马克思的权力观便以阶级斗争的面貌出现。种族主义紧随其后,随着生命政治的出现,逐渐发展成为了国家种族主义,而这时,福柯的权力观便显现出来了。  相似文献   

15.
福柯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考察、说明权力问题,借考古学和谱系学的研究方法,关注边缘性的社会现象如疯癫、罪犯和性,提出了一整套自己的权力观,认为权力并非实体,而是一种关系,散布于各处,具有生产性。他具体的考察了权力是如何运做的,认为权力有一整套支配技术,后期在自我伦理学中引入自我技术,更全面的阐释了他的权力观。  相似文献   

16.
福柯的"话语分析"深刻解读了罪的语言性,揭示了存在于犯罪现象背后的权力——知识关系,指出罪是作为一种话语实践而存在的,犯罪意义是语言建构的结果,这种建构是权力和知识相互作用的产物,具有具体历史性.福柯探讨了话语本性的双重性,阐述了犯罪的话语反叛性,说明了犯罪功能的辩证性.  相似文献   

17.
福柯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考察、说明权力问题,借考古学和谱系学的研究方法,关注边缘性的社会现象如疯癫、罪犯和性,提出了一整套自己的权力观,认为权力并非实体,而是一种关系,散布于各处,具有生产性。他具体的考察了权力是如何运做的,认为权力有一整套支配技术,后期在自我伦理学中引入自我技术,更全面的阐释了他的权力观。  相似文献   

18.
当前学校变革已形成一股热潮,教师作为学校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极大的冲击,其学习变革时间和自身的专业发展需要通常会受到学校组织内部的权力压制。以传统权力观对教师面临的此类权力困境进行分析存在着不可弥补的缺陷,难以将教师与学校领导进行权力交锋的能动性和整个丰富生动的互动过程纳入研究视野。文章以某位一线教师的经历为个案,以强调权力的分散性、关系性、流动性的福柯的权力观为基础,对教师对权力困境的主动应对行为进行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9.
霍曼斯(G.C.Homans)、布劳(Peten M.Blau)是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流派——社会交换论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们从社会交换的角度研究过权力现象.原著作者在《当代社会学理论》(Contemporary Sociologiacl Theory)一书中分别介绍了社会交换论的这两位大师关于权力的基本主张,指出二者间的有关差别,并比较了当代社会交换理论的权力观与功能主义的权力观、冲突论的权力观的差异.原作对认识权力的起源、本质、权力的合法化及其被反抗的过程等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规训权力是法国后现代主义哲学家福柯所提出的一种权力理论,它通过对动作、举止和态度等诸多方面进行观察、监视、检验、分类和规范以达到严格管理的目的.福柯向世人揭示了监狱、精神病院以及学校等皆是规训权力运作的场所.在教育领域内,师生冲突凸显了学校规训权力的运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