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孟子曾就战争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相似文献   

2.
在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人际关系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为此我们在人际关系中就要多给别人微笑,学会宽容与忍让,学会沟通与交流,学会与人合作,增强自己的亲和力,多赞美他人,巧用批评的方式方法。从而使整个团队形成一个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常胜之师。  相似文献   

3.
和谐是一种具有深刻内涵和充满强大生命力的思想,追求和谐是中国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和基本精神.孔子早就提出:"礼之用,和为贵".孟子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荀子力主"和齐百姓".<礼记>更是要"致天下之和".  相似文献   

4.
<正>古代的思想家孔子把"礼之用,和为贵"作为最高社会价值目标。崇尚"和为贵"的处世哲学,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把"人和"作为成就一切事情,战胜一切困难,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这一思想在中国文化中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商人讲究"和气生财",老百姓信奉的是"人和是一宝","家和万事兴"……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  相似文献   

5.
古代有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当前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党的十六大也提出了和谐的理念,可见融洽的、健康向上的人际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单位是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社会的和谐,首先单位必须要和谐。和谐首先是确保人和,人和就有"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合力、出团队效能、提高凝聚力、战斗力,就能提高工作效率、效能,因此构建和谐单位是提高工作效能的基础和前提。本文就和谐单位建设与提高工作效能展开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在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人际关系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因此我们在人际关系中就要多给别人微笑,学会宽容与忍让,学会沟通与交流,学会与人合作,增强自己的亲和力,多赞美他人,巧用批评的方式方法。从而使整个团队形成一个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常胜之师。  相似文献   

7.
我们都知道天时、地利、人和是事业成功的三大要素,同理,天时、地利、人和也是人生快乐的三个来源。因天时而乐,这是指要有良好的  相似文献   

8.
人文地理学发展的古代阶段是人文地理知识的积累时期,以片断记述为主。我国古代有许多人地关系的论述,其中有带有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的"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有人定胜天思想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也有"夫人不能以行感天,天亦不能随行而应人",主张人、地各有规律,反对人地关系绝对化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孟子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如今和谐社会呼唤和谐教育.和谐教育呼唤和谐课堂。新课程的启动犹如缕缕春风为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注人了生机和活力。《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学校管理之“人和”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孟子曾就战争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其中所说的“人和”指人心所向、内部团结等。孟子阐明了“人和”在战争中的重要性。时至今日,先哲的至理名言在和平时代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给后人无限的启示。一个团队的生存和发展,排除客观因素的制约和限制,能给予现状变化和改善的不是“物力资本”,而是“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11.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相似文献   

12.
“矢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在《论战》一文中对克敌制胜关键因素的精辟总结,且为古今中外众多战例所验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为商业繁荣注人了勃勃生机。商场即战场,巧妙运用天时、地利、人和因素,以求选列预期的经济效益,赢得市场的主动权,已成为商界成功者的共识。  相似文献   

13.
在举世瞩目的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中国人向全世界出示了一个"和"字,把中国几千年来古老的文明、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展示给了世人。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美谈,家庭中讲求"家和万事兴",做生意的讲求"和气生财",当前正处在发展阶段的中国提倡创建和谐社会,而我作为一所学校的校长更觉得社会要和谐学校首先要和谐,学校要和谐的基础和前提是领导班子要和谐。下面,我就结合自己作为校长的角度,凭借从事教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孟子曾就战争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其中所说的"人和"指人心所指、内部团结等。孟子阐明了"人和"在战争中的重要性。时至今日,先哲的至理名言在和平时代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给后人无限的启示。一个团队的生存和发展,排除客观因素的制约和限制,能给予现状变化和改善的不是"物力资本",而是"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理论的创始人、诺贝尔奖获得者舒尔茨说:"当代高收入国家的财物是由什么构成的?主要是人的能力……在美国,国民收入的五分之一来自物力资本,而五分之四来自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15.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提出的"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奠定了三足鼎立的时代格局,也让后世无数白手起家的创业者得益颇多。班主任亦不妨借鉴古人智慧,把握"天时""地利"与"人和",使班级管理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天时":把握教育要求的时代性"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中,"天时"尤为重要。曹...  相似文献   

16.
李小娟 《考试周刊》2011,(59):218-218
“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曾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思想,和谐是真善美的统一,是人和事物存在的最佳表现形态。和谐能产生美,产生最佳效益。社会如此,课堂教学亦然。传统的教学,受东方文化的影响,课堂教学偏重知识、偏重考试题目、  相似文献   

17.
时下,"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话题。其实"和谐"并不是一个新生的时髦事物,而是一个古老的命题。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曾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整个天是一个和谐。和谐,原属美学范畴,是指事物和现象各个方面完美的配合、协调和多元化的统一。心理学家认为,和谐是真善美的统一,是人和事物存在的最佳表现形态。和谐能产生美,产生最佳效益。  相似文献   

18.
运动与地利     
中国古代的军事家很早就指出:取胜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同样,运动员要取得好的比赛成绩,除了过硬的技术外,“天时、地利、人和”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主力对手受伤缺阵,这可算是天时,东道主选手得到的鼓励比别人多。啦啦队人气旺盛,这能说是人和,那什么是地利呢?  相似文献   

19.
<正>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的中心论点究竟是什么?教育界长期以来没有定论,广大教师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为考题时往往给出几个参考答案。《教师教学用书》在"整体把握"中阐述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可又在"问题研究"中阐述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最后又在"练习说明"中阐述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样,我们师生就疑惑了:本文的中心论点有三种选择,那么究竟该选择  相似文献   

20.
可持续发展,既是一种崭新的发展思想,也是一种灵活的发展战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关键靠人.而人的培养,关键又在于发展教育.农村职教作为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发展极不平衡.有的地方,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有的却成为地方财政支出的重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既给发达地区农村职教以挑战,也给落后地区的农村职教以机遇.曾记得孟子在《谋攻》中说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里笔者援引并套用孟子的话,以为落后地区农村职教可持续发展的优势恰恰就在于享天时,占地利,谋人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