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幼儿生理和心理的特点(一)生理特点1.儿童的骨骼硬度较小,但是弹性非常大,比较而言可塑性强,也正因如此,如果儿童长期姿势不正确或受到外伤,就会引起骨骼变形或骨折。2.肌肉的发育现在还处于发育不平衡阶段,大肌肉群发育早,小肌肉群发育还不完善,而且肌肉的力量差,特别容易受损伤,耐力差,易疲劳。3.大脑皮层神经过程的兴奋和抑制过程不均衡,兴奋占优势,易扩散,因此,注意力不易集中,活泼好动。但神经过程的灵活性很高,神经细胞的物质代谢旺盛,疲劳恢复得快。  相似文献   

2.
许多自学朋友说,有些东西自己看过几遍总是记不牢记不住,但是听别人说一遍或听老师讲一讲,印象却很深。大多数自学者学习的方式是自己看书,即通过看书获取知识,他们习惯于两只眼睛盯在书本上,通过视觉达到对某事物、某问题的知觉;通过促使大脑皮层识记细胞兴奋,一来形成记忆。心理学研究表明:长时间以一种方式从事某项活动,脑细胞易抑制、注意力易分散,易产生瘦劳。看书过久,一方面眼睛疲劳,另一方面识记细胞兴奋程度减弱,引起  相似文献   

3.
高中生的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从生理的角度看:他们的神经系统易兴奋,但抑制不均衡;骨骼系统虽齐全,但还未完全发育好;肌肉富有弹性,但肌力较弱、耐力差、易疲劳,负荷能力有限。因此高中生的短跑训练要讲求技巧,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切实加强技术训练1.折叠跑把小步跑练习折叠程度加大,改成前脚掌趴地,这就形  相似文献   

4.
一、体育锻炼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体育锻炼能改善和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促使中枢神经系统及其主导部分大脑皮层的兴奋增强,抑制加深,使兴奋和抑制更集中,从而改善和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对内部器官的调节作用,使各器官和系统更加灵活协调,提高机体的工作能力。因为我们日常生活或学习都是与大脑皮层的活动分不开的,主管这一部分工作的那些脑神经细胞兴奋,才使我们的工作和学习得以完成,而长时间工作或学习,大脑皮层细胞就会产生疲劳,会出现头昏脑胀,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思考问  相似文献   

5.
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有一定限度,超过限度就会疲劳,活动能力降低。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活动频繁,长时间用脑血液往往供不应求,脑细胞生理功能就会降低,由兴奋转为抑制,于是学生感到头昏脑胀,注意力不集中,这些现象就是脑力疲劳。学生出现脑力疲劳后,学习效率大大降低,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那么,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怎样防止学生脑力疲劳的产生呢?  相似文献   

6.
幼儿的大脑皮层发育还不完善,进行一段时间学习后,很容易感到疲劳。大脑皮层疲劳,其兴奋性便降低,转入抑制状态。这时,幼儿的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兴趣降低,记忆力减退,思维迟钝,动作不灵活,因而需要休息,以恢复学习能力。但是,这儿所说的休息不是静坐不动,而应当是积极的休息——让大脑皮层各区域兴奋与抑制发生转变。这种积极的休息是通过教师精心安排、组织的课间游戏活动来实现的。那么,如何安排、组织课间游戏呢?首先,教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体育课的运动量?运动量是指一节体育课,学生身体所承受的生理负荷量。运动量过小达不到锻炼身体的日的;过大容易疲劳,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和下一节课的学习。掌握好体育课的运动量对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体质,具有重要意义。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正是长身体的时期。从生理特点来看,他们的神经系统、心脏、血管和呼吸系统等还未发育完善:兴奋和抑制,兴奋占主要地位,注意力不易集中;心脏处于发育阶段,收缩能力较弱;血管弹性好,口径大,血液易通过,新陈代谢旺盛,也容易消除疲劳;呼吸肌力量弱,呼吸深度浅、频率快。小学中高年级的体育课,必须根据学生这一时期的生理负担量来安排运动量。  相似文献   

8.
李西鹏 《教师》2012,(36):13-13
篮球运动作为一种集体项目的运动,要求每一名参与者具备责任感、成就感和归属感,从而发挥团队的智慧和力量进行训练与比赛。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培养要结合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征,除了必要的技术技能训练外,通过德育锻炼和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也尤为重要。一、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征1.青少年的生理特征青少年的神经过程兴奋和抑制不均衡,兴奋占优势,易扩散、分化,抑制力较差,进入青春期后,由于内分泌活动的变化,性腺活动加强,神经系统稳定性受影响,掌握动作协调能力暂时下  相似文献   

9.
江苏南通读者陶辰问:“儿子自制力很差,看电视没完没了,吃零食不骂不停。幼儿园老师也反映,他上课插嘴、坐不住,集体活动不听指挥。我知道自我控制能力是一项重要能力,必须从小培养,可应该怎样培养呢?”主持幼儿大脑功能尚未发育成熟,神经活动的兴奋与抑制未能达到平衡,受外界刺激时,大脑皮层兴奋性强且易扩散,其自控能力是有限的。同时,3岁~ 6岁幼儿是自控能力迅速发展的年龄,所以,此时又是训练他们学习自制、做有利于自己和符合社会需要行动的好时机。本期,我们分享浙大幼儿园部分父母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在训练和比赛前,运动员往往会出现过度兴奋或抑制状态,此时若用相应的抑制或兴奋手法,可使一些征象得到缓解。在调节运动中的机能状态和消除运动后的疲劳等方面,按摩也常起到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孩子的世界是一个充满好奇和兴奋的美丽新世界。孩子在积极的活动状态中.自然而然地、非强制性地参与学习.在这过程中兴趣是直观重要的.孩子年龄越小。兴趣与学习的关系就越大。有了兴趣.孩子就会感知清晰,思维活跃,想想丰富。他会不分是难是易.不管理解与不理解,都能无意或有意地逐步记忆,  相似文献   

12.
李绩 《考试周刊》2008,(18):144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脑接受刺激引起的兴奋点不断转移,相对来说人就不容易感到疲劳,反之,某一兴奋点持续活动,就容易由兴奋转入抑制,乃至出现老师倦甚至睡眠状态.特别是在小学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学会如何在课堂号使学生的思维长时间地处于兴奋状态,在一堂课内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对于这一点,笔者也曾彷徨不已,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尝试后,笔者认为,采用"动静结合"的教学方式是相对有效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倾听一直是我国教育所注重的环节,在语文教学中,倾听是说、读、写的基础,是语文素养的必要组成部分.倾听是一种尊重,是获得信息的重要方法,更是一种习惯.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对提高语文素养也有积极的意义.小学低段的学生年龄小,学习中以无意注意为主,极易兴奋,又易疲劳,注意力难以集中.因此,要在四十分钟的课堂内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学有所成,倾听是基础和保障.要让注意力保持时间较短的小学低段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教师在教学中需以一定的策略来引导.  相似文献   

14.
一、学习“心理疲劳”概念的界定所谓疲劳是指由于活动过于强烈或过于持久而导致活动效率下降的一种身心状态。在疲劳时,一些本来容易解决的工作或学习问题,也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勉为其难。从神经生理学的角度看,疲劳产生的生理机制是超限抑制,也称保护性抑制或防御性抑制,是指当一个刺激的作用过于强烈或过于持久超过了神经细胞的兴奋限度,就会引起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兴奋性的降低,甚至使它自动停止工作,以保护神经细胞免受其害。紧张的学习活动会使神经细胞特别是皮层细胞处于紧张的兴奋状态之中,能量就会消耗过度而不能及时得到补充,废物…  相似文献   

15.
在与成人学员交往中,他们会告诉你很多苦恼:如工作上感到压力很大;有时知道该干什么,就是不想动手;生活上感到单调乏味,对什么事都缺乏兴趣;学习上感到力不从心,越想弄懂的东西越弄不懂,越想记牢的知识越忘得快,等等。这是由于他们陷入了一种综合的疲劳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体的多种心理功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失调与紊乱,上述的认知能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意志力减弱、手脑协调性降低、情绪烦燥、心情忧抑等,就是典型症状。心理疲劳的产生与大脑皮层的内抑制有关。由于长时间紧张学习,皮层的能量消耗过程逐渐超过恢复过程,…  相似文献   

16.
有些学校在介绍管理经验时,常常有这么一条经验:“要安排好课间活动,尽量使学生轻松愉快。”其理论依据是,大脑在紧张的劳作之后,松弛一下, 转换兴奋中心,有利于脑功能的发挥。可是,我们必须懂得: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而问题的另一方面,却是学生注意转移的能力是很低的,年龄越小则转移的能力就越低。他们一旦兴奋起来,大脑的兴奋  相似文献   

17.
《家庭与家教》2008,(1):57-61
"走神",就是指注意力不集中,易分心.这是所有孩子的共性.年龄越小,控制注意力的时间越短,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一次集中注意力时间至多也只有15分钟.  相似文献   

18.
姚滨 《教育导刊》2003,(5):16-19
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活动,它集自由性、趣味性、假想性和创造性于一体,适合好奇、好玩、好动的幼儿的心理生理特征。幼儿的高级神经系统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容易疲劳,认识过程带有具体形象性、不随意性和情绪性特点,他们喜欢参加游戏,乐于在游戏中  相似文献   

19.
《小读者》2008,(11)
爱发火与年龄有极为密切的关系。青少年正处于生理上的巨大变化时期,大脑皮质原有的调节、控制能力发生矛盾,导致大脑皮层和皮下中枢暂时失去平衡。从心理上看,青春发育期的情感发展还不稳定,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对事物的反应易兴奋而难于抑制。所以当受到讽刺、嘲笑或轻蔑、打击时,往往丧失约束自己的能力,干出一些悔之莫及的事。  相似文献   

20.
疲劳是一种困累的感觉 ,学生学习疲劳出现时 ,常伴有渴望学习活动停止的心理倾向 ,学习效率也明显下降。学习疲劳一般有两种类型 :客观疲劳与主观疲劳。客观疲劳是指生理上的疲劳 ,它有身体疲劳与精神疲劳两种。肌肉活动过久 ,生机淀粉过量地消耗而不足以应付所需能量 ,加之体内碳酸、乳酸等废物积累过多不能及时予以排除 ,以致阻碍学习活动的进行而产生的疲劳感觉 ,这是身体疲劳。学习中的身体疲劳主要表现为坐得过久。精神疲劳则是因大脑皮层的某一部分兴奋太久进而转化为保护性抑制状态。学习中的精神疲劳主要表现为思考过多或听课太久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