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我决策被认为是智障学生掌控未来生活的保证,关系到学生能否在毕业后更好地适应社会工作和生活.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外有关残疾学生自我决策研究现状,结合我国实际,从制订、实施和评量等个别化教育计划全过程中,列举了培养学生自我决策技能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
帮助残疾学生正确看待“三生”(生命、生存和生活)是特校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三生教育”是关照主体人生的教育,旨在帮助残疾学生认知生命,提高生存发展能力,从而获得幸福快乐的生活。“三生教育”,在教育目的上关注残疾学生的生命意识;在教育方法上,强调残疾学生的主体性参与;在教育智慧上,用爱触摸残疾学生的心灵深处。  相似文献   

3.
基础教育中的弱势群体包括学习障碍的学生、躯体残疾的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和生活压力过大的学生。学校教育救助通过修正教师的认识和再认家庭教育的作用,结合理情教育的实施唤起学生的自尊,最终使其获得自我教育救助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在国外特殊教育领域,促进残疾学生的自我决定能力,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实现从学校到毕业后的生活和职业过渡,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实践。研究者通过一些方法和策略促进残疾学生自我决定所需要的技能、知识和态度,使其更好地控制他们的生活并承担更多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由于多重残疾学生受能力限制,往往不能达到一些复杂活动所包含的全部技能要求,"在生活参与和体验中学习"是在"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指导下,教师在教育训练过程中为多重残疾儿童提供丰富的社会化生活环境,让每一个儿童最大限度地融入生活,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设计教学内容,采取生活化教学方式,避免因学生无法通过视觉观察事物发展的全过程而产生片面理解;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参与生活活动的全过程,帮助他们获得实物的整体概念;鼓励学生部分体验其中,从而使他们在参与、体验和感受每天整体生活中获得生活经验、掌握相关的使用知识与技能,促进已有的生活适应技能和社会适应技能的运用和提高,新技能的获得和发展.根据多重残疾学生的学习特点,实施让多重残疾儿童在生活参与和体验中学习,它具有以下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从凯利的个人构念理论看残疾学生的自我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残疾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残疾学生的自我概念对残疾学生的身心健康有重要影响.本文立足凯利的个人构念理论分析残疾学生的自我慨念特征及成因,从构念选择角度,指导学生建构积极向上的自我概念.  相似文献   

7.
由于多重残疾学生受能力限制,往往不能达到一些复杂活动所包含的全部技能要求,“在生活参与和体验中学习“是在“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指导下,教师在教育训练过程中为多重残疾儿童提供丰富的社会化生活环境,让每一个儿童最大限度地融入生活,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设计教学内容,采取生活化教学方式,避免因学生无法通过视觉观察事物发展的全过程而产生片面理解;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参与生活活动的全过程,帮助他们获得实物的整体概念;鼓励学生部分体验其中,从而使他们在参与、体验和感受每天整体生活中获得生活经验、掌握相关的使用知识与技能,促进已有的生活适应技能和社会适应技能的运用和提高,新技能的获得和发展.根据多重残疾学生的学习特点,实施让多重残疾儿童在生活参与和体验中学习,它具有以下的优势: ……  相似文献   

8.
蓝汉云 《贵州教育》2008,(14):12-13
据2006年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统计表明,我国残疾人占总人口7.23%达九千多万,基数非常庞大.随着<残疾人保障法>的深入贯彻实施和"两基"的完成,越来越多的残疾学生踏入校园,实现自己的教育权利.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残疾学生占学生总数的1.5%.残疾学生由于身体障碍的原因,在学习和生活上有其特殊性,只有采取相应措施才能帮助他们融入校园大家庭,更好地完成学业.残疾学生人数虽少,但是由于其特殊性、社会性和人文性特点,已经成为普通学校教学管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对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进行劳动技能培训是特殊教育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技能培训,可使残疾学生做到自我服务,补偿其身心缺陷,促进残疾学生生活适应能力的发展,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创造条件,和全国人民一道实现中国梦。笔者就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如何加强残疾学生技能培训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0.
特殊教育的最终目标在于帮助身心障碍者获得生存的能力,能够适应未来的生活环境,且过上独立和有尊严的生活。本文概述了自我决策的概念和近年来在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和现状,强调了自我决策在转衔阶段中的重要作用,并针对身心障碍学生的自身特点提出了一些培养自我决策能力的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一、善引导,扫障碍,得真知 阅读中,学生会遇到一道道难关,一个个疑点,教师只有善于引导,才能扫除阅读障碍,从而让学生获得真知.通常,第一个障碍是字词障碍.对此,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把字词的详解抄写在黑板上,要求学生抄在本子上这种越俎代庖的做法,而应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及手中的资料自己查证,并根据前后文义自己揣摩,潜心体会,细心玩味,以达到自我领悟的目的.老师在检查预习效果的同时,要及时纠正学生理解的偏差,以提高学生排除字词障碍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生命教育对残疾学生具有特别重要意义。以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渗透生命教育,提高残疾学生的生命意识,促进残疾学生珍惜和关爱生命具有积极作用。本研究立足于语文课堂教学,从尊重个体、尊重教材、尊重生活三个方面探究特殊教育中学生的生命教育渗透,从而促使学生感悟生命和对生命的理解,提高残疾学生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我国中小学随班就读的现状,文章根据教育部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对我国中小学随班就读的状况进行梳理和分析,发现我国小学随班就读在校生数减少;中小学随班就读毕业生数和招生数都增多;小学视力残疾在校生数和招生数都减少;中小学听力残疾、智力障碍在校生数和招生数都减少;中小学其他类型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在校生、毕业生和招生都增多。即我国中小学各类残疾学生随班就读结构比例不合理。因此,未来应创造条件为视力残疾随班就读生专门开设个性化的课程;为视力残疾辅导教师提供相应的培训;加强听力残疾随读生的个别辅导及中小学之间的衔接,从而推进视力残疾、听力残疾儿童随班就读.  相似文献   

14.
一、随班就读的可行性 所谓随班就读就是让有残疾的学生和正常同龄儿童一起学习、生活,为他们创造最少受限制的环境,使残疾儿童获得正常的教育和生活条件,避免与社会大众隔离,发展其正常的心理。 1994学年,我校招收了残疾学生陈楠。该生由于母亲难产而窒息缺氧,造成小脑受损,引起言语功能障碍和动作失调,表现为独立行走困难,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困难。出于种种顾虑,陈楠的母亲一直把她留在家里进行家庭教育和技能训练。直到陈楠快满十一岁时,家人才把她送到华阳小学三年级随班就读。可喜的是,这个患有多重残疾的学生竟然以惊…  相似文献   

15.
一般来说,残疾可能导致学生在健康状况、生活自理、感觉运动、言语沟通、认知、情绪行为等发展领域存有障碍,这些障碍会对课程的信息传输、活动参与、目标达成、内容选择等产生影响,进而引发特殊的教育需要。就中国随班就读的现状来看,普教课程和普教教师都不能满足随班就读学生特殊需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所以随班就读学生在普教学校产生了学习障碍、心理障碍和沟通交流的障碍,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很难健康发展,出现"随班混读""随班就座"的现象,随后家长还是让孩子转到特教学校。  相似文献   

16.
预习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得知识的前提,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它能使学生提前感知教材,为课堂学习扫清障碍.长期坚持预习,能够促使学生有意识、有计划地使用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策略,并根据完成学习任务的要求实施自我监控、自我判断.  相似文献   

17.
傅王倩  肖非 《绥化学院学报》2014,34(10):117-121
残疾观对残疾的定义、残疾人应获得的资源以及残疾人的自我认同等方面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深刻影响了残疾人的生活及社会对他们的态度和反应。随着20世纪80年代残疾人运动的开展,社会模式残疾观受到相关专业人员的广泛关注,并使得学术界对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文章阐述了社会模式残疾观的缘起及核心观点,对该模式下的残疾观进行解读和反思,以期为残疾观的研究提供一点思考,促进更多学者对残疾观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自我决策被认为是继专业化运动和父母争取权利运动后,促进障碍教育与福利发展的第三波障碍权利运动。它对身心障碍者未来的生活具有相当关键性的影响。文章对自我决策的理论内涵、发展、法律法规、研究成果和未来研究趋势做了综述,分析了自我决策对特殊教育和身心障碍学生的影响和意义,并针对当前特殊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培养办法。对于发展身心障碍学生的自我决策能力、增进积极的转衔成果、提高生活质量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先对小学生的特性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对已有知识经验进行自我评价,从而让学生通过对学习成果的自我评价,使学习的兴趣和情感油然而生.学生从自己的学习实践中获得满足和动力,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会使孩子们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20.
听觉障碍学生的内隐自尊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126名15~20岁的听觉障碍学生为被试,对听觉障碍学生的内隐自尊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听觉障碍学生也同样存在内隐自尊效应,在其自我图式中存在一种积极的内隐自我态度表征;(2)听觉障碍学生的内隐自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性内隐自尊显著高于女性;(3)全聋和重听学生的内隐自尊存在显著性差异,全聋学生的内隐自尊显著低于重听学生;(4)听觉障碍学生的负性生活事件应激可以显著预测其内隐自尊,负性生活事件应激水平越高,内隐自尊越低;(5)母亲的文化程度对听觉障碍学生的内隐自尊存在显著影响.父母的情感温暖和理解与听觉障碍学生内隐和外显自尊的分离指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母亲的拒绝和否认与听觉障碍学生内隐和外显自尊的分离指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6)母亲的情感温暖和理解与母亲的拒绝和否认可以显著预测听觉障碍学生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分离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