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自谢里夫的"游动效应"实验和阿希的"线段判断"实验以来,人们开始关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从众,并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如群体压力、情景、文化、自我等.本文在自我分类理论和自我认同理论的基础上概述了以往学者关于从众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并对此做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母语文化对中国日语学习者影响因素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日本学者冯富荣教授的研究方法,以日语中表示拒绝意义的"ぃぃ"和表示感谢意义的"す みません"为中心,对中国日语学习者和日本人进行调查和比较.结果表明:由于受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人们在对语言表达的理解上存在着差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学习环境的改善,中国日语学习者对日本文化的理解能力不断提高,其日语武思维方式逐渐养成,受母语文化和习惯的影响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正在推动世界不同民族文化间的比较研究,这种研究中目前存在严重的理论观念分岐,即文化一体论与文化相对论之间的对立和冲突。文章综述了对立观念的不同形态,提出以新辩证观念来解决理论冲突。新辩证观念是基于中国易经、墨经中的同异俱于一的观念与逻辑学基础上,融合西方现代辩证法所创立的一种理论。它在比较文化学的研究中,以同与异,自我与他人、西方和东方文化之间的辩证关系研究为主旨,批判西方中心论和文化冲突、文化一体、文化相对等理论模式,为中国比较文化研究走向世界提供了理论范型和模式。  相似文献   

4.
父母冲突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是研究者长期关注的一个话题,但是有关父母冲突对大学生自我分化作用及其影响机制的研究相对较少。自我分化指个体能在理智与情感、亲密与独立之间保持平衡的能力,为了探讨父母冲突对大学生自我分化的影响及冲突评价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从北京四所不同类型的大学中选取1023名大一至大四的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通过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自我分化程度处于中上水平,在自我分化的四个方面,大学生情感断绝方面的分化程度最高,其次是自我立场,第三是人际融合,分化程度最低的方面是情绪反应;(2)父母冲突水平越高,大学生对父母冲突的评价就会越消极,大学生的自我分化程度也越低;(3)冲突评价的三个方面"冲突应对效能"、"冲突威胁认知"、"冲突自我归因"和父母冲突特征的"父母冲突解决"方面可依次显著负向预测大学生的自我分化水平;(4)大学生对父母冲突的评价在父母冲突与自我分化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而且中介模型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男生模型中,冲突评价起完全中介作用,但只有冲突应对效能的中介效应显著;在女生模型中,冲突评价起完全中介作用,且三个维度的中介效应均显著。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结构和性别话语的转型,双龙村女性"自我"呈现出明显的代际差异:即年长者是包容他者的,其个体几乎被淹没;中年人则在他人和纯粹个体间矛盾着与纠结着,体现出非常复杂的混合性;年轻一辈主体性越来越明显,关照他人减少,为纯粹个人谋划增加,且独立性和自主性最强。这种代际差异与她们的生命历程中的重要事件的发生、过程及结局不同是紧密相关的,而其根本则是不同的社会结构和规范在个体生命中的影响和不同所致。当代双龙村女性"自我"呈现出"村庄传统文化"、"国家文化"和"市场文化"并存与交织状态,同时"市场文化"在此过程中呈现出更强劲的优势,继国家之后对村庄传统文化产生巨大冲击,年轻女性的"自我"呈现成为所有女性"自我"变化的趋势。从两性真正意义的平等及和谐相处来看,村庄传统塑造的"包含他者"的女性"自我"对此有积极意义,值得我们重视。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两种不同文化境遇下的个人的比照、两种文化下的个人的自我形成及认同、不同文化对个人自我形成及认同的实践影响等几个方面,对文化环境进行了广义的批判与反思。并通过对存在于不同制度下的文化现象进行感受,以期揭示出个人是在与文化互动中完成的自我形成及认同过程。  相似文献   

7.
当今社会发展中,"赋能"一词备受关注,赋予个体能量,使个体充分发挥其创造能力。学校需要给教师赋能,教师需要给学生赋能,传统式的"家长制"已不再受推崇,人们更期待的是自我效能感,是心理赋能带来的内在动机,赋能自我会带来正面影响,这也是社会各个方面以及学校管理中都需求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认同是对自我身份的寻找和确认。比较教育研究从诞生之日起就与"认同"问题结下不解之缘。文化认同中"自我"与"他者"的互动关系是比较教育研究者必须面对的,比较教育研究范式的变迁反映了"自我"对"他者"态度的变化。根据取向的不同,认同分为自我取向和他者取向。全球化时代的来临,使我国比较教育学者易陷入他者认同还是自我认同的两难困境。开展平等对话,进行"脉络化"的研究才是确立自我身份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9.
《子夜》中吴荪甫的文化心理结构是反映二、三十年代中西文化碰撞的一种“两重性”结合体。受西方资产阶级文化影响,他初步构建起以社会为中心以个人私利为目的的资产阶级文化心理模式的表层结构,受封建文化传统影响,他又超稳定地存在以宗族家庭为中心的封闭型模式的深层结构。自我实现和自我丧失的意识在他的历程中相互转化,最终因其多层文化心态矛盾冲突的困窘无法摆脱和具有成就需欲的理想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无法实现,文化传统的惰性意识占居了他的全意识,自我实现彻底转向自我丧失。  相似文献   

10.
网络虚拟空间给人们提供了多重身份体验的可能,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扮演各式各样的角色,同一个体在不同的虚拟空间可能拥有多种不同的身份,塑造多个自我,传统的自我与人格概念在面对网络空间时遭到了普遍质疑。网络虚拟自我与人格特征,不再以特质的方式存在于人的内部,而是存在于人与人的关系中,存在于网络语境之中;人们在不同的网络情境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展示着不同的自我,每一个"自我"都是与他人关系的产物;网民自我的建构和呈现都是由于网民从网络传播中的"意义"建构而来的,网络传播使个体的自我意识受到内部心理活动和外部环境变动的影响,是一个互动的建构和呈现过程;网络自我和人格不是绝对稳定的、整体的和一贯的,而具有不确定和多元的一面。所以,网络自我和人格以其界域性、合情性、时代性等特征,映射着网络传播所处的现实语境、社会现状和文化样态。  相似文献   

11.
格林布拉特的文化诗学理论阐释了"自我造型"的人类文化行为,将人类文化中的"自我造型"模式用文本阐释的方式揭示出来.这是格林布拉特文化诗学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格林布拉特理论阐发的重要出发点.在格林布拉特看来,"自我造型"潜在力量既来自于种种外在的政治意识形态的抑制与颠覆,又来自于内在的心理与知识结构的呼应与感化,是一种多重复杂的、充满种种社会力量的富有张力的过程.文本阐释更是一次"自我造型"的复杂理论旅程.既然文化是一个互文结构的整体,"自我造型"在互文性的人类文化结构中就是一种文本观念的流动.  相似文献   

12.
跨文化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发现,文化-家庭-自我之间存在着层级互递的影响关系,从这一视角出发,创业意向的影响因素也可以划分为文化、家庭和个体三个层次,家庭是文化和自我的中介.不同的家庭模式塑造出依赖型、独立型和自主-关系型三种自我,对创业意向的形成产生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与古代哲学从自我以外的本原或上帝当中寻求确定性的做法相反,早期现代哲学选择了从自身寻找确定性根据的道路.无论是笛卡尔的实体性自我,还是康德的功能性自我,都体现着这种确定性追求的努力方向.然而早期现代哲学在从自我当中寻求确定性的根源时,也将人本身的感性的、流动的成分宣扬开来.因而从自我本身出发寻找确定性的根基,从一开始就面临着内在的矛盾和冲突,而后现代主义恰恰又将自我当中感性的、流动的成分推崇到无以复加的程度,最终导致自我的解构.  相似文献   

14.
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文化背景的不同对语言表达方式的影响;语言结构上的差异对思维能力的影响;文化意识的不同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移情过程可以说是文化不断解构和建构的过程。交际主体在跨文化交际中以"他者"视角重新审视自我文化,打破原有文化思维模式,对自我文化进行一定程度的"解构",同时逐渐消除排斥性认同,吸纳他文化中的新文化元素,对自我文化做系统性文化调整,以实现自我文化的"重构"。这是跨文化移情的过程,也是文化不断更新和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蚁族"成为社会问题的根源在于一方面他们拼命赚钱攒钱,但另一方面他们有着高等教育的文化背景却非常忽视自身日常的生活质量。这种自我冲突如果得不到化解,有可能转化为自我以外的其他类型的冲突。本文从广西壮学的思想瑰宝"中国生活学"教育思想的角度分析广西城镇化进程中"蚁族"的自我冲突问题,提出学校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形成以生活为本的物质观、文化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自我和谐是人的心理、身体和人格三者和谐的统一,它具有时代性、相对性和层次性的特征."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的自我和谐的至高境界.人类历史文化宝库中蕴涵着关于自我和谐的种种解说和沉思,如儒家文化中正心诚意的修身观、道家文化中顺其自然的养生观、佛家文化中因缘果报的自律观等,都有特别的借鉴意义.在市场经济时代,自我和谐的调控作用反映在社会进步的诸多方面,其对文明建设的价值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18.
自框架效应这一概念提出以来,大量学者对其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并没有已经表述好的框架供人们选择.在模糊情境下,人们通过对外部信息的编辑和加工形成了自我框架.自我框架同外部框架一样,能够对人们的风险决策产生影响,即产生了自我框架效应,积极自我框架下倾向于保守,消极自我框架下倾向于冒险.自我框架效应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不同的问题情境、决策者的个性因素、概率、机会威胁认知等都会对自我框架效应的大小与方向产生影响.自我框架效应的研究还存在很多不足,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自我尊重简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我尊重是近年来社会心理学关注的内容之一。自我尊重对个体日常的工作、学习及生活都具有强烈影响。但在目前,人们对于自我尊重成因的认识并不一致,而遍采诸家之长,可以肯定,家庭与早期经验、青春期、成绩的反馈与自我效能、少数民族的地位和文化认同等因素在自我尊重的形成中具有普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文章研究在不同的社会文化发展情境下,自我认知结构在青少年前期(小学)阶段的特点.研究对象需要完成一份带有独立型或互倚型自我建构启动的“二十句陈述测验”(TST)的自我描述.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社会文化情境维度上,个人自我所占比例均高于关系和集体自我,维吾尔文化情境的学生关系自我高于集体自我,汉文化情境的学生集体自我高于关系自我;两类社会文化情境下的维吾尔族小学生在部分自我评价维度上有差异;关系自我维度上家庭、同伴和老师之间的关系自我有差异;集体自我内容的几个维度上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